如何确定自己是否会遗传精神病(所有的精神病都会遗传)

如果做一个爆粗口排行榜的话,“精神病”、“神经病”肯定排在前几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精神病”在很多人的眼里就是“疯疯癫癫”,导致我们对精神疾病有很深的误解。今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关于精神疾病常见的六大误区。

如何确定自己是否会遗传精神病(所有的精神病都会遗传)(1)

误区一:所有的“精神病”都会遗传

很多患有精神疾病的人都会考虑到底要不要孩子,因为怕会遗传。安安告诉大家,精神疾病的种类很多,并不是所有的精神疾病都会遗传,抑郁症、焦虑症等都不会遗传,精神分裂症确实有一定的遗传几率,但是也不代表后代一定会得精神分裂症,最好在做决定之前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误区二:所有的抗精神药物都有依赖性,吃多了会变傻。

如果是安眠类药物的话,在临床上确实有一定的依赖性,而抗精神病药物有依赖性的比较少,一般只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就不会有太大问题。其实很多情况下,药物本身并没有依赖性,更多的是患者产生了心理依赖,服药就觉得有效,停药就感觉不舒服。

误区三:闹的轻病情就轻,闹得重病情就重

在很多家属的意识里,如果患者吵闹的比较轻就是症状小,病情轻,大吵大闹就是病情重。吵闹并是衡量精神疾病轻重的标准。比如患有双相情感障碍的人,处于抑郁状态时精神萎靡、情绪低落;而处于轻躁狂状态的时候会表现的精力充沛,有时还富有创造力,看起来完全正常。别人很容易认为是病情好转了,但其实他们处于抑郁躁狂的反复发作时期,如果不治疗就会加重病情。

如何确定自己是否会遗传精神病(所有的精神病都会遗传)(2)

误区四:所有的精神病患者都是“疯子”、“傻子”

很多人视“精神病患者”为洪水猛兽,唯恐避之不及,有一部分“精神疾病患者”确实有暴力倾向,表现的比较坏脾气、冲动、爱打人,但这仅占精神病患者的一小部分,更多患者表现的是怕人远离人群,还有少数被害妄想病患者抱着“总有刁民想害朕”的心理怀疑别人想加害自己。

误区五:精神病人就应该关在家里面静养

总是待在家里对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是很不利的,要时常做些户外运动,即使只是散散步、晒晒太阳也是好的。精神病患者也可以通过一些康复训练改善心理状态,甚至改善社会能力,最大限度地恢复已经丧失或削弱的各方面功能,以尽量提高活动能力,使精神病患者重新参与社会活动并提高生活质量。

如何确定自己是否会遗传精神病(所有的精神病都会遗传)(3)

误区六:得了精神病就一辈子都不会好了

相关调查显示,近八成的精神病患者不属于重性精神病,90%的患者只要找到专业的医生,通过心理治疗、坚持服药和定期回访等方式控制病情,并且通过系统的康复手段预防疾病复发,就可以回归正常生活。所以小编提醒大家,面对疾病,一定要建立自信,积极治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