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钟带你细看明朝16位帝王(辅佐大明四代君王)

在明初的政治舞台上,不得不提“三杨”,即杨士奇、杨荣、杨溥,其中的杨士奇被称为“西杨”。他历仕五朝,为大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5分钟带你细看明朝16位帝王(辅佐大明四代君王)(1)

杨士奇年幼时,屡遭不幸,父亲早逝,其母改嫁后,杨士奇随继父改姓罗。当杨士奇知道自己的家世后,私下用土铸成一个神牌,每日跪拜,祭祀先祖。后来继父发现了他的行为,很受感动,恢复了他的杨姓。

杨士奇九岁的时候,任德安郡守的继父遭到弹劾,被贬陕西,不久又死在那里,杨士奇的生活陷入窘迫之中。杨士奇自幼发奋读书,学业大进。由于他学识渊博,品行和才干出类拨萃,十五岁时就应乡里之聘,开馆授徒。

建文元年(1399年),朝廷修撰《明太祖实录》,征集文人士子参加。杨士奇由王叔英引荐,以布衣身份进入翰林院,充当了编纂官。

永乐元年(1403年),燕王朱棣经过“靖难之役”后登上皇位,为了稳定政局,将杨士奇等人由翰林院选入内阁,参与国政,从此杨士奇开始正式步入仕途生涯。

永乐二年(1404年),杨士奇被选派辅助皇太子,晋升为左中允。次年,杨士奇升为左谕德,辅助左春坊大学士承担太子的文件往还及学习的有关事务,同时兼任翰林院侍讲,承担为皇帝讲读经史的任务。

朱棣即位后,长子朱高炽、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都有意争夺皇太子之位,后来几经周折,才确定了长子朱高炽为皇太子。

但恃宠好斗的次子和三子并没有就此罢手。在这场争斗中,杨士奇自然无法置身事外。永乐九年(1411年),朱棣北征回师,向杨士奇询问太子的情况。杨士奇只是说太子仁孝,表彰朱高炽宽厚仁爱的个性。

杨士奇虽然卷入争斗太子的风波而被牵连下狱,但很快被释放,并且顺利地度过了他从政生涯的多事之秋。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在北征军中病逝,太子朱高炽即位,改次年为洪熙。杨士奇被提拔为礼部左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此后,又逐步提拔为少保、少傅,兼任兵部尚书。

5分钟带你细看明朝16位帝王(辅佐大明四代君王)(2)

朱高炽即位后,许多文武大臣都歌舞升平,杨士奇却反其道而行之,提醒朱高炽要居安思危,看到“流徙尚未归、民尚艰食”的社会现实。朱高炽甚为感激,不久,杨士奇被提拔为内阁首辅,位列于内阁其他同僚之上,逐渐填补了朱元璋废除丞相后留下的巨大的权力真空。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朱高炽暴死,杨士奇成为首席顾命大臣。朱瞻基继位后,改元宣德,杨士奇继任内阁,定期上朝觐见皇帝。他还可以直接向皇帝呈递密封的奏议,并对官员呈递的奏议提出适当的答复,供皇帝御批。

朱瞻基登基后不久,他的叔父汉王朱高煦发动叛乱。朱瞻基在杨荣等人的强烈要求下御驾亲征,叛乱很快被平定。由于朱高燧也与汉王的阴谋有所牵连,杨荣等人主张同加严惩。

杨士奇考虑到政局的稳定,与杨荣针锋相对,朱瞻基最终采纳了杨士奇的建议,没有追究赵王朱高燧的责任。

杨士奇还特别注意人才的选拨和政治的清明。他向朱瞻基积极建议,纠察贪官污吏,举荐具备文采武略的人才,即使属于刑家子孙也不例外,并且规定凡三品以上及二司官员都要积极为朝廷举荐人才,以便巩固朝廷的根基。

宣德十年(1435年)一月,朱瞻基去世,年仅九岁的朱祁镇即位,改元正统。当时,张太皇太后行使摄政之权,极力倚重“三杨”。

年迈的杨士奇极力支撑危局,建议朝廷训练士兵,巩固边防,设参赞大臣,分派文武镇抚到各地考察民情,罢除派往各地的特务,减轻百姓的赋税,放宽刑罚,加紧吏治的整顿。

5分钟带你细看明朝16位帝王(辅佐大明四代君王)(3)

正统六年(1435年),杨士奇的儿子杨稷因杀人及“横虐数十事”,被言官上奏,要求绳之以法。杨士奇深感责任重大,请求皇帝准许自己辞职,朱祁镇对他加以劝慰。

正统七年(1442年),张太皇太后去世,杨士奇失去后盾,他积郁成疾。次年,杨士奇病逝。诏赠左柱国太师,谥文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