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的感染菌是白色念珠菌吗(别不把鹅口疮当回事)

鹅口疮的感染菌是白色念珠菌吗(别不把鹅口疮当回事)(1)

宝宝口腔有问题了?

还是一个病例说事吧,一天,3个多月的婴儿被家长抱着看病,家长说:我们孩子口腔里鹅口疮已经一个多月了,医生让涂药,我们也涂了,总是好好坏坏的,现在,孩子一吃奶就哭的不行,可怎么办好啊?

呵,现在知道鹅口疮的家长还不少哩,可是说起白色念珠菌,可能听说或知道的人未必有多少。家长:白色念珠菌是什么菌?为什么总要中招我们孩子的口腔呢?而且,得了鹅口疮为什么总是反反复复滴,嘴里那一层白白的“奶瓣”一样的东西擦也擦不掉?有什么办法呢?在这里我们给大家先卖了一个关子,鹅口疮可不是口腔哪一点事,既然是一种感染,期间的道道还不少,下面我们就从白色念珠菌感染说起喽。

一、白色念珠菌是什么菌?为什么会长在孩子的口腔里?

鹅口疮——带过孩子的家长可能知道,但是鹅口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按我们习惯认识无非是什么细菌感染?或者什么病毒感染引起滴?可是,这回鹅口疮与细菌、病毒毛关系没有,它的致病菌是一种白色念珠菌(或白假丝酵母菌)的一种真菌感染引起的。它的习性是专门在婴儿比较薄弱的口腔黏膜定植,当它具备特殊条件时,就会导致婴儿生病,也就是婴儿鹅口疮。这就是为什么白色念珠菌专门中招孩子口腔甚至其他系统的原因。而且鹅口疮常常着磨不透,经常反复。

白色念珠菌(我们简称念珠菌),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可以说“无处不在”,它可以在正常人的口腔、肠道及阴道、肺中寄生。

孩子一般情况不会致病滴,但当孩子身体比较弱,营养不良、长期腹泻等免疫功能较低或应用抗生素、激素等药物引起身体正常菌群失调时,则“本菌”就会大量繁殖并改变生长形式,侵入到孩子的黏膜细胞引起鹅口疮。因此,白色念珠菌是一种条件致病性真菌。那么经常受念珠菌感染的疾病有哪些呢?

鹅口疮的感染菌是白色念珠菌吗(别不把鹅口疮当回事)(2)

鹅口疮

粘膜疾病:以婴儿鹅口疮、口角炎最多见,主要在婴儿口腔粘膜表面盖有凝乳状大小不等的白色薄膜,剥除后,留下潮红基底,并产生裂隙及浅表溃疡。

皮肤疾病:在婴儿皮肤皱褶处如腑窝、腹股沟下,肛门周围及甲沟、指间处,皮肤潮红、潮湿、发亮,有时盖上一层白色或呈破裂状物,病变周围有小水泡。

由粘膜皮肤等处的真菌播散引起其他系统疾病:肺炎、肠胃炎、心内膜炎、脑膜炎、脑炎等,偶尔也可发生败血症,尤其是长期腹泻的婴儿最容易引起霉菌性肠炎而迁延腹泻,形成恶性循环。

念珠菌特性:对热的抵抗力并不强,经1小时加热至60℃后即可死亡。但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化学制剂等抵抗力较强。下面我们进入今天的主题婴儿真菌感染性疾病“鹅口疮”。

鹅口疮的感染菌是白色念珠菌吗(别不把鹅口疮当回事)(3)

白色念珠菌(孢子)

二、引起婴儿鹅口疮有哪些主要致病原因呢?

婴儿鹅口疮是条件致病菌白色念珠菌感染后,孩子的舌、牙龈、口底、颊黏膜、软腭等,形成的一些乳白色的斑片物,尤其是早产儿和新生儿、营养不良的婴儿,黏膜娇嫩,容易感染口腔。那么容易引起婴儿鹅口疮的致病原因有:

1、内源性因素:念珠菌大量增殖,引起自身感染:

▶ 我们反复说念珠菌是条件致病菌,婴儿经常容易寄生于口腔、肠道、皮肤的真菌,在婴儿免疫能力低下时,如营养不良、早产、腹泻等条件下,就会导致念珠菌繁殖,从而在婴儿体内感染。

鹅口疮的感染菌是白色念珠菌吗(别不把鹅口疮当回事)(4)

内源性:小婴儿抵抗力低易引起鹅口疮

2、外源性因素:通过直接接触感染

母亲自身感染:假如母亲在孕期患有霉菌性阴道炎,胎儿在阴道顺产时,通过产道接触母体的分泌 物而被感染念珠菌,这种感染几率也是比较高的。

婴儿奶具不卫生:婴儿使用的奶瓶、奶嘴经常被污染,如果消毒不彻底,使得孩子接触念珠菌而感染。同理,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喂养时母亲的乳头不清洁、照顾孩子的手不干净,就容易导致缺乏抵抗力的新生儿、小婴儿患鹅口疮,所谓“病从口入”。

鹅口疮的感染菌是白色念珠菌吗(别不把鹅口疮当回事)(5)

外源性:未清洗消毒的奶瓶

忽视孩子的口腔清洁:孩子每天哺乳或喝完奶后,家长未做必要口腔清洁。存留在婴儿口腔内的乳汁也会因长时间变质导致病菌滋生而生病。

婴儿接触感染:被污染了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及玩具,尤其是婴儿用手抓污染的食物及玩具,孩子自己往嘴里吃,而被感染;6~7个月婴儿在长牙时,由于牙床不适感,孩子喜欢吸吮手指、咬玩具来获得安慰,因此容易把细菌、霉菌带入口腔而感染。

鹅口疮的感染菌是白色念珠菌吗(别不把鹅口疮当回事)(6)

玩具在嘴里,真没有清洗消毒

忽略婴儿用品的清洁消毒:如玩具、毛巾、尿布等和孩子密切接触的物品,如果未及时的清洁和消毒,就有可能成为互相交叉感染引起鹅口疮。

长期应用抗生素及激素类药物而菌群失调:由于婴儿自身疾病如早产儿、婴儿腹泻及严重营养不良或麻疹后等,长期应用抗菌药物或不恰当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引起婴儿口腔、肠道菌群失调,真菌往往占上风而致病。

致病原因小结:婴儿鹅口疮是真菌感染,为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低、营养不良、腹泻等较长疾病会引起致病;又通过母亲产道分娩、奶瓶、乳头、玩具、衣物污染后及交叉感染引起鹅口疮。

三、鹅口疮的主要表现有哪些?与孩子吃奶后形成的奶块怎么区别呢?

鹅口疮可发生于口腔的任何部位,以口腔的舌、颊、软腭、口底等处多见,主要表现或症状有:

口腔黏膜充血水肿期(1~2天):首先有口腔粘膜充血、水肿,口内有灼热、干燥、刺激等症状。孩子在初期,症状不是太明显,如果我们不翻开孩子的嘴巴细心看,是很难发现充血表现,你会以为是奶块,无疼痛感。

鹅口疮初期:经过1-2天,口腔内出现散在白色斑点如乳凝状粘附在黏膜上。经过几天以后,白色斑片与粘膜粘连而不易剥离,否则将暴露出血形成创面,但不久又被新生的斑片所覆盖。

鹅口疮的感染菌是白色念珠菌吗(别不把鹅口疮当回事)(7)

鹅口疮期

此时疾病有进展,如果孩子感染轻微时,疼痛感并不明显,一般是在进食的时候发现孩子有些紧张、哺乳也没有以前好,有时会啼哭、哺乳有些困难等症状。

鹅口疮期:白色附着物覆盖口腔黏膜并融合成片,逐渐转变为黄褐色,已经形成鹅口疮。

出现以疼痛不适为主的表现,婴儿会出现轻微疼痛、烦躁不安及哭闹;进而出现哺乳时出现拒食、啼哭不止等影响哺乳的情况。

鹅口疮后期:婴儿鹅口疮如果不及时治疗,受损的黏膜可以不断扩大,并蔓延到口腔后的咽部、扁桃体、食道、甚至胃肠道及肺部等;少数念珠菌将进入血液循环,成为婴儿败血症,病情危重,偶尔可引起心内膜炎、脑膜炎等严重疾病。

此期婴儿鹅口疮明显,孩子除了吃奶困难,还会影响睡眠,甚至发热,精神状态欠佳,严重的会有营养不良、呕吐、腹泻等疾病表现。

那么鹅口疮与奶块怎么鉴别?

一般情况宝宝吃奶后,口腔内会残留一些奶液,如果婴儿没有吞咽完全,或我们没有及时清洁,将会形成奶块,与鹅口疮有一些相似,对缺乏经验的新手爸爸妈妈来说,需要做必要的区别,才能有的放矢的处理:

我们可以选择消毒干净的棉签沾水后轻轻的在口腔黏膜处擦拭,白色乳凝状物可以擦拭干净,就是奶块。

鹅口疮的感染菌是白色念珠菌吗(别不把鹅口疮当回事)(8)

奶块一抹就消失

反之,白色附着物不易被去掉,或擦拭后黏膜潮红、粗糙并有渗血,则说明孩子患了鹅口疮。

临床表现小结:婴儿鹅口疮多数病症轻微,若仔细检查口腔才能发现,否则很容易与奶块混淆,初期没有疼痛感,一般不影响吸奶,不会引起流口水。严重时孩子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哺乳不如从前及哺乳困难。少数婴儿鹅口疮会蔓延至其他系统如口腔后、食道、胃肠道等,而引起弥漫性真菌感染,发热、精神状态较差,吃奶困难及哭闹,甚至呕吐、腹泻。

四、如果婴儿真是患了鹅口疮我们该怎么办呢?有什么治疗方法呢?

我们把鹅口疮分为轻型与顽固型两类。轻型主要口腔清洁护理为主,辅以抗真菌、调整肠道正常菌群,尽快恢复微生物平衡状态;在中后期,尤其顽固性鹅口疮时,除了口腔基础护理外,辅以维生素制剂修复口腔,更主要采取活菌制剂和抗真菌药物相结合的方式。

1、轻型鹅口疮的处置及治疗方法:

鹅口疮的感染菌是白色念珠菌吗(别不把鹅口疮当回事)(9)

2%碳酸氢钠湿棉签清洁口腔

用2%的碳酸氢钠(小苏打)清洁口腔:孩子哺乳前后清洁口腔。用消毒棉签沾取小苏打水、或生理盐水轻轻地擦拭口腔内的白色附着物;之后涂抹少量的冰硼散,每天四次,持续一周即可。

口腔抗真菌用药:一旦孩子出现鹅口疮可以用制霉菌素抗菌,即用10万~20万国际单位/毫升的制霉菌素溶液涂抹口腔,每日3~4次。或用制霉菌素片研成粉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口腔黏膜附着物上,疗效也是一样。

口服维生素制剂及肠道微生态制剂:鹅口疮消失后,继续给孩子口服维生素B2 5mg和维生素C 50mg,每日3次,连服2~3天,该类药物对黏膜具有较好的修复作用。同时,口服肠道微生态药物如双歧杆菌、枯草杆菌制剂,可调整菌群平衡,抑制真菌生长。

鹅口疮的感染菌是白色念珠菌吗(别不把鹅口疮当回事)(10)

补充维生素

小贴士一:真菌感染容易反复,我们家长千万不要见症状好转,就立刻停止护理及处置,一般症状消失之后应该继续治疗2~3天,这样方可彻底的消灭念珠菌,避免反复发作。

切忌使用“龙胆紫”(紫药水)涂抹孩子口腔,因为龙胆紫是一种有机化合物,虽然外涂皮肤黏膜可以抑菌,但是,一旦涂抹口腔被孩子咽下会有潜在致癌的风险。

鹅口疮的感染菌是白色念珠菌吗(别不把鹅口疮当回事)(11)

切忌给孩子用紫药水

2、顽固型鹅口疮的治疗:

顽固型鹅口疮是指孩子鹅口疮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反反复复不易痊愈的病例。在治疗前我们要反复查找原因,尤其是孩子严重营养不良、长期腹泻、其他先天性疾病、免疫低下、长期应用抗生素等这些因素,查明原因,我们对原发病进行规范治疗,才能使鹅口疮得到有效的治疗。因此,顽固型往往病情比较复杂,且有原发疾病,家长不要自行处置,贻误病情,要到医院规范诊疗。

加强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尤其营养不良孩子我们要加强营养支持,保证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的需求。如动物肝脏、瘦肉、鱼类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等的供给,小婴儿要尽量母乳喂养。

足量、足疗程抗真菌治疗:在抗真菌治疗基础上,可以制霉菌素加克霉唑口服抗真菌等综合治疗。鹅口疮期间,尽量避免使用激素类药物及抗生素以免,造成菌群失调。

鹅口疮的感染菌是白色念珠菌吗(别不把鹅口疮当回事)(12)

足量、足疗程抗真菌治疗

▶ 治疗原发疾病:对营养不良的孩子要积极补充营养,腹泻要纠正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长期抗生素应用应调整应用,尽量不用广谱抗生素;如果有先天性疾病要积极会诊随访,进行适时治疗。

贴士二:家长切忌用毛巾或手帕擦拭孩子口腔黏膜附着物,这样不但擦拭不掉,还易引起口腔粘膜损伤,同时继发细菌感染,甚至会引起败血症。如果明确了是免疫发育缺陷病,我们就要慎重接种减毒活疫苗,而是选择灭活类疫苗。

五、怎样进行婴儿鹅口疮的正确护理方法呢?

▶ 积极进行婴儿口腔清洁护理:婴儿出现鹅口疮,要坚持每天至少2~3次口腔清洁卫生,用2%碳酸氢钠溶液或生理盐水,消毒棉签由内而外、至上而下对口腔上下、内外侧缘、牙龈、舌一一清洁。

鹅口疮的感染菌是白色念珠菌吗(别不把鹅口疮当回事)(13)

口腔要清洁

▶ 加强哺乳卫生、消毒:母乳喂养前,母亲乳头及手要清洗干净,方可给孩子哺乳;人工喂养的奶瓶、奶头、婴儿餐具均要每次用前清洁并煮沸消毒;奶瓶及餐具要风干、并分开独立放置。

衣物、玩具的定期清洗消毒:孩子的衣物应每日清洗日晒并更换,有条件的家庭将衣物除螨和消杀,尽量不用含碱性的清洗剂,以免过敏而使用激素;玩具依然要定期每日一次清洗消毒,毛绒玩具可以用含氯消毒液喷消。孩子哺乳前将其小手清洗干净。

口腔护理小贴士:孩子口腔护理及服药以后,尽量不要马上给孩子哺乳,以利于达到一定口腔护理效果。可用全脂奶粉1汤匙 少许白糖 开水冲服,每天2-3次,服用2天后鹅口疮也会有比较好的效果。切忌不能徒手或用锐器刮、剥鹅口疮。

五、婴儿鹅口疮有哪些预防措施呢?

婴儿鹅口疮还是以预防为主,加强护理是基础,规范治疗为辅的原则:

1、保证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

婴儿要保证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及营养平衡;尤其要预防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症;如果营养需求跟不上,会导致孩子免疫低下,而诱发真菌感染。

建议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好处多,各种蛋白及营养物质比例合适,还富含各种免疫蛋白,容易婴儿消化吸收,不易腹泻。

合理添加辅食:婴儿在6个月以后要开始合理添加辅食,已补充后母乳中营养成分的不足,尤其是免疫球蛋白和各类维生素、微量元素的需求,避免婴儿腹泻、佝偻病及缺铁性贫血发生。要合理的补充维生素D、C、B、铁、锌、镁等,如如动物肝脏、瘦肉、鱼类以及新鲜蔬菜和水果等,可以预防鹅口疮。

鹅口疮的感染菌是白色念珠菌吗(别不把鹅口疮当回事)(14)

合理添加辅食

2、预防各种病原体感染:

加强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哺乳卫生习惯:母乳喂养前后,习惯于乳头及手清洗干净方可给孩子哺乳;人工喂养的奶瓶、奶头、婴儿餐具均要每次用前清洁并煮沸消毒;奶瓶及餐具要风干、并分开独立放置。

奶具、餐具及衣物按时清洗消毒:加强奶具、餐具独立清洗消毒;一人一餐制;衣物应每日清洗日晒并更换,不用含碱性的清洗剂;玩具每日一次清洗消毒。孩子哺乳前后将其小手清洗干净。要有心给孩子选择简洁、透明度好、有绘图色彩明亮的奶瓶,吸引孩子多喝乳汁。

鹅口疮的感染菌是白色念珠菌吗(别不把鹅口疮当回事)(15)

清洗消毒

养成每次哺乳及饮食口腔清洁的习惯:每次哺乳后用清水清洁婴儿口腔;哺乳后要习惯拍膈,以免呕吐及反流。注意适当饮水,利于加快代谢。

母亲有霉菌感染建议选择剖宫产:母亲要做好孕前、孕期检查,如果有霉菌性阴道炎,比如外阴瘙痒、分泌物有豆腐渣样物质,就要早期治疗,如果到分娩前念珠菌检验阳性,建议选择剖宫产,而非阴道分娩,避免孩子感染。

3、多晒太阳和户外活动,增强体质:

孩子2个月以后要出门晒太阳,每日2次,每次20分钟,以促进钙磷代谢,预防佝偻病,同时出门晒太阳、吸收新鲜空气和适当活动有利于增强孩子的身体素质,增加抵抗力有好处。晒太阳时开始不要直接强光对射孩子的眼睛,做适当的遮蔽,保护孩子眼睛发育。

鹅口疮的感染菌是白色念珠菌吗(别不把鹅口疮当回事)(16)

加强口腔护理是基础

综上所述:今天我们给家长介绍了婴儿鹅口疮,鹅口疮看似局部病灶,但是如果我们不重视,婴儿不但多发,而且容易反复,同时容易蔓延至全身疾病,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这个小小鹅口疮,要从预防做起,从好的卫生习惯做起,就可以有效的将霉菌感染挡在孩子的口腔之外,确保孩子健康成长。,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