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墓是阿房宫吗(秦始皇甘泉宫和汉武帝的甘泉宫是两地还是一地)

甘泉宫是秦甘泉宫遗址还是汉甘泉宫遗址?秦甘泉宫和汉甘泉宫是两地还是一地?二者之间的关系又如何?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云阳城在雍州云阳县(指唐云阳县即今泾阳县长街村)西八十里,秦始皇甘泉宫在焉”。又引《关辅记》曰:“林光宫,一曰甘泉宫,秦所造,在今池阳县西,故甘泉山上”。以上史载说明,甘泉宫为秦所造,汉用之,实一地也。 《淳化县志》录,明罗延绣《甘泉宫辨》引《雍录》:“古者以甘泉名宫者三,秦在渭南。汉在云阳磨石岭上,隋在户县”。《甘泉宫辨》道:“秦之甘泉史明言在渭南”。又引《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诸庙及章台,上林皆在渭南。已而更名为极庙,道通骊山。作甘泉前殿,筑甬道,自咸阳属之”。这就是甘泉宫“渭南说”之依据,后来关于甘泉宫的渭南渭北,孰是孰非之争全都由此而引发。今读《史记·秦始皇本纪》这段话,问题搞明白了,原来“渭南说”是将这段话所记述的两件事当成了一件事,由此得出甘泉宫处于信宫与骊山间,故说其在渭南近户县。其实这段话记述的是两回事,一是在渭南作信宫,宫成后更名极庙,又修了信宫到骊山的通道;二是作了甘泉宫的前殿,修了甘泉宫到咸阳的甬道,把甘泉归咸阳直辖。由此可见,视秦甘泉宫于渭南,完全是对这段话的误读误解。

秦始皇陵墓是阿房宫吗(秦始皇甘泉宫和汉武帝的甘泉宫是两地还是一地)(1)

秦始皇陵墓是阿房宫吗(秦始皇甘泉宫和汉武帝的甘泉宫是两地还是一地)(2)

秦始皇陵墓是阿房宫吗(秦始皇甘泉宫和汉武帝的甘泉宫是两地还是一地)(3)

秦始皇陵墓是阿房宫吗(秦始皇甘泉宫和汉武帝的甘泉宫是两地还是一地)(4)

云阳是秦之军事重城,甘泉山乃风景名胜,秦上林苑之离宫别馆。《战国策·范雎说秦昭王》曰:“大王之国四塞为固。北有甘泉谷口,南带泾渭,右陇蜀,左关阪”。秦始皇修直道起自云阳。云阳背靠甘泉山,秦始皇多次沿直道出巡,于甘泉山行乐消暑,山上不能没有秦的行宫。有宫当以“甘泉”名之,若不用甘泉名,拟别名名之,何不见于史?《史记·索引》云:“始因水名山,继乃因山以名宫耳”。可见,“以山名宫”应该是可信的。今甘泉山遗址群中秦瓦的发现为这一推断提供了实物佐证。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齐人茅焦说秦王曰:‘秦方以天下为事,而大王有迁母太后之名,恐诸侯闻之,由此倍秦也’。秦王乃迎太后于雍而入咸阳,复居甘泉宫”。这说明甘泉宫乃先秦君王所造,在秦始皇即位时已有了。始皇十八年(前228年)始皇母太后崩。“秦王还,从太原上郡归”。(《史记·秦始皇本纪》)太后在甘泉宫呆了十余年,死后,秦王不走东路而从北路归,可见秦甘泉宫就在古云阳甘泉山上。始皇二十七年“作甘泉前殿”亦说明甘泉宫原来至少有正殿,始皇只不过是对先王所创甘泉宫作以修缮扩建罢了。

明确了秦甘泉宫和甘泉宫为一地,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史书找不到汉甘泉宫的创始时间,而总是“增之”又“增之”。《读史方舆纪要》引《括地志》云:“汉武帝元封二年载(公元前109年)于林光宫旁更作甘泉宫”。这实属误解。《史记·封禅书》于元封二年载:“于是上令长安则作蜚廉桂观,甘泉则作益延寿观,……乃作通天基台……于是甘泉更置前殿,始广诸宫室”。《汉书·武帝纪》于元封二年条下载:“冬十月,(武帝)行幸雍,祀五畴。春,幸侯氏,遂至东莱。……还,作甘泉通天台,长安飞廉馆”。说明元封二年武帝作的不是甘泉宫,而是甘泉宫中的通天台,益延寿观,更置了前殿,修扩了诸室而已。经这两次大的修扩,大概甘泉宫才“略与建章比”。时间往前推,《封禅书》有这样一段记载:“其明年,齐人少翁以鬼神方见上。上有所幸王夫人,夫人卒,少翁以方盖夜致王夫人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帏中望见焉。于是乃拜少翁为文成将军,赏赐甚多,以客礼礼之。文成言曰:'上即欲与神通,宫室被服非象神,神物不至!乃作画云气车,及各以胜日驾车避恶鬼。又作甘泉宫,中为台室,画天地、太一诸鬼神,而致祭具以致天神”。这段话带有很多玄神色彩,说得很抽象,也很零乱,但说的事情却很简单。记述的是有一个叫少翁的齐国人,在甘泉宫为汉武帝演皮影戏以解汉武帝怀念王夫人之情。这里的其明年,据前后文推断当在元鼎年间(公元前116-111年)。句中虽有“作甘泉宫”句,却并非修建了一个甘泉宫,而指少翁前番为武帝表演皮影戏,使武帝于帏中见到了死去的王夫人。武帝受其影响,欲与神通,后于元封二年筑甘泉宫通天台,并重新装修布置了诸宫室。 《汉书·郊祀志》记载,汉皇上幸甘泉宫是:“高祖时五来,文帝时二十六来,武帝七十五来,宣帝二十五来,初元元年以来亦二十余来。”师古曰:“汉于林光旁起宫非一名也。文景皆幸甘泉不曰有宫,当时秦林光宫尚可用也。武帝虽别创一宫,而林光如故”。看来上述评估是有片面性的。“上幸甘泉”不加宫字只是文字省略,并非没有甘泉宫,仅有秦林光宫。《史记·礼书》载:“至于高祖,光有四海,叔孙通颇有所增益减损,大抵皆袭秦制。自天子称号,下至佐僚及宫室官名,少所变改”。“以山名宫”的甘泉宫更该如此。若文景行幸的仅是林光宫,太史公何以呼之“甘泉”?既能“以山名宫”,又何尝不能以山代宫?

秦始皇“作甘泉前殿”,汉武帝“更置前殿”,“作甘泉通天台”,“作益延寿观”,“始广诸宫室”。这不仅从文字上说明汉甘泉宫就是秦甘泉宫,而且与主峰遗址的遗物和地貌相吻。两番置前殿,是因为主峰南坡平坦,呈三个自然平台。不作后殿,是因为主峰北坡呈60度陡坡不具备建筑条件。秦始皇不作正殿,大概是先王正殿尚好。汉武帝筑通天台,必用正殿之基,今高矗峰顶的土冢内的秦残砖瓦便是佐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