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造了一座铁索桥(康熙钦命修建的泸定桥)

概述

“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的这句描写,让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壮举变得家喻户晓。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昼夜急驰240里,奇绝惊险地“飞夺泸定桥”,一举粉碎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反革命迷梦,成为世界军事史上的奇迹。

毛泽东同志为此留下了“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著名诗篇,共和国十大元帅中有7位从泸定桥上走过,素有“十三根铁索托起一个共和国”的美誉。

康熙年间造了一座铁索桥(康熙钦命修建的泸定桥)(1)

飞夺泸定桥

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

泸定桥又名大渡桥,是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泸桥镇境内的一座跨大渡河铁索桥。

康熙年间造了一座铁索桥(康熙钦命修建的泸定桥)(2)

泸定桥地理位置

康熙年间造了一座铁索桥(康熙钦命修建的泸定桥)(3)

卫星影像上的泸定桥

这座桥始建于清康熙44年(1705年),建成于康熙45年(1706年),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康熙御笔题写“泸定桥”名,并立御碑于桥头,桥长103米,宽3米,13根铁链固定在两岸桥台落井里,9根作底链,4根分两侧作扶手,共有12164个铁环相扣,全桥铁件重40余吨。

康熙年间造了一座铁索桥(康熙钦命修建的泸定桥)(4)

泸定桥13根铁链

300多年来,这座铁索桥在波涛汹涌的大渡河上安然无恙,而且直至今日还能作为当地人的一条交通路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座横跨在大渡河上的铁索桥的历史吧!

为什么皇帝钦点修建?

公元1700年四川提督在巡视大渡河后发现,这一带水患频发,商旅行人往来不便,偶一失足便形影俱无,需造桥梁,通山川,惠民生,定边陲,于是他上表奏请朝廷在此修桥架梁,沟通东西。

康熙皇帝闻奏后,御笔亲批,钦点大臣来到此地,用时一年多建成了这座铁索桥,为庆祝新桥落成、泸水平定,康熙御赐桥名泸定桥,而桥边的县城也随即改名为泸定县。

康熙年间造了一座铁索桥(康熙钦命修建的泸定桥)(5)

清康熙御笔“泸定桥”御碑立于桥头

康熙年间造了一座铁索桥(康熙钦命修建的泸定桥)(6)

桥亭建筑

桥东立有《御制泸定桥碑记》,记载了修桥的原因、桥的规模和维修办法等,铁索固定在两岸的铁桩上刻有“康熙四十四年岁次乙酉九月造汉中府金火匠马之常铸重一千八百斤”字样。

康熙年间造了一座铁索桥(康熙钦命修建的泸定桥)(7)

《御制泸定桥碑记》

康熙年间造了一座铁索桥(康熙钦命修建的泸定桥)(8)

《御制泸定桥碑记》

那么为什么修建这座远在川西深山中的铁索桥会如此兴师动众?

首先来看看大渡河的地理位置,大渡河处于四川盆地与康巴藏区的分界线的附近,而大渡河以东是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国,大渡河以西是地域辽阔的青藏高原,泸定县正是沟通川藏的咽喉要津之地。

康熙年间造了一座铁索桥(康熙钦命修建的泸定桥)(9)

泸定县地理位置

所以在这个地方修建一座桥,能够最有效地促进贸易往来,巩固当时的国家边防,这才是修建这座桥能够惊动当时皇帝的主要原因 。

为什么选址此处?

大渡河两岸的地形,以绝壁和陡坡为主,很多绝壁都是坚硬且十分稳定的基岩,但是这种绝壁形成的陡坡之下很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所以大渡河上理想的建桥位置并不多见。

但是作为皇帝钦命修建的桥,其选址应该十分讲究,那么在这种地理劣势明显的大渡河两岸又该如何选址呢?

泸定桥西岸的岩石是十分稳定的基性花岗岩,适合建筑,而且西岸桥墩正好处于曲折的V型谷地中,向河流突出凌空延展的地方,这样的平台是十分有利的建桥位置,在此修建桥墩,可以缩短一定距离的桥身长度,节约建桥成本。

康熙年间造了一座铁索桥(康熙钦命修建的泸定桥)(10)

西岸的V型谷地

康熙年间造了一座铁索桥(康熙钦命修建的泸定桥)(11)

V型谷地示意图

但是此地东岸的地基却属于河流阶地,结构松散极易破碎,对桥梁的稳定性十分不利,在这里修建桥梁会存在巨大的地质隐患。

虽然河流阶地较为松软,不适宜修建建筑,但是河流阶地一般地势平缓较开阔,不仅利于耕种,也利于物资的集散,所以这里是综合所有要素考虑之后的最佳选点。

那么古人是如何克服东岸天然的劣势呢?

古人将所有的铁索链都缠绕在深埋于地底的将军柱上,长达8米的将军柱穿过砂石堆积层,直接插到河漫滩之下的花岗岩基岩当中,周围再用坚硬宽大的花岗岩条石砌成稳定的桥台。

康熙年间造了一座铁索桥(康熙钦命修建的泸定桥)(12)

东岸底部构造示意图

于是整座桥通过将军柱与基岩连为一体,这样就能保证建在松软河流堆积层上的泸定桥数百年来一直安如磐石。

为什么是铁索桥?

泸定县一带,四周青山环绕,遍布坚硬的花岗岩石料,这些花岗岩硅质含量很高,颗粒紧密,坚硬耐磨,十分适宜建造中国传统的石拱桥,而且中国的拱桥建筑历史悠久,比如北京的卢沟桥、河北赵州桥都是千年不倒的石拱桥。

相反铁索桥在中国的数量并不算多,这种桥梁工艺,在中国古代桥梁建筑史上并不多见。

修建石拱桥两岸一定要有坚硬稳固的基石,才能支撑桥身的所有重量带来的全部压力,但是东侧桥基是松散的砂砾堆积层,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无法清理开砂砾堆积地层,在基岩上建造石拱桥。

康熙年间造了一座铁索桥(康熙钦命修建的泸定桥)(13)

石拱桥示意图

但是拉索桥是将8米长的铁柱打入基岩中,然后再以铁索相连,把本应压向地面的压力巧妙的转换成了深入基岩的拉力。

康熙年间造了一座铁索桥(康熙钦命修建的泸定桥)(14)

石拱桥示意图

正是这种对力的巧妙转换,使得泸定桥成为迄今为止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铁索桥。

铁索桥上的木板为什么不铺满?

大渡河是一条海拔落差非常大的河流,从源头巴颜喀拉山南麓到大渡河注入岷江的河口,海拔落差达到了4000多米,而大渡河中游(泸定县所在位置),由于峡谷窄而流量大形成了四川地区水能蕴藏量最大的河段,水流量能达到每秒1000多立方米。

康熙年间造了一座铁索桥(康熙钦命修建的泸定桥)(15)

大渡河流向示意图

一旦不慎落入大渡河,生还的可能性很小,那么为什么泸定桥恰恰不把铁索桥上的木板铺满呢?

大渡河河谷属于高山区的干热峡谷,日照强烈,风力强劲,大风对桥的稳定性会产生影响。

假若整个桥面都很紧密排布木板的话,行走虽方便,但是一旦有风吹过来,风力就会借助排布紧密的木板,顺势将整个桥掀翻,所以不铺满的木板才是更为安全保险的做法。

康熙年间造了一座铁索桥(康熙钦命修建的泸定桥)(16)

清朝《泸定桥舆图》中的桥板稀疏分布

康熙年间造了一座铁索桥(康熙钦命修建的泸定桥)(17)

现在泸定桥上的桥板

结语

“东环泸水三千里、西出盐光第一桥”在漫长的历史中,泸定桥不仅仅是中国四川和西藏之间茶马古道的交通咽喉,更对研究中国革命史、边疆发展史、藏区社会史等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最后,感谢大家的阅读,同时欢迎各位朋友在评论区积极留言,可以留下您对本期内容“康熙钦命修建的泸定桥?”相关主题的相关讨论或您对下期内容的期待或提议。

如果您在工作中遇到与GIS相关的任何难题,请通过关注“水经注GIS”并在后台留言告诉我们,我们将针对比较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从而将我们“为您提供丰富的地图数据与专业的GIS服务”之宗旨落到实处!

参考资料


1.网易《大渡河为何是四川盆地的重要屏障》

2.地理.中国《传奇泸定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