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丝绸之路在哪一时期达到鼎盛(历史偶然造就的伟大辉煌)

近几年,丝绸之路成为世界热议的话题,中国领导人提出的这一概念,是希望以带给世界巨大贡献的丝绸之路所包含的共荣共建思想为核心,为世界发展带来新动力。然而,这条如今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东西交流之路的开通,是以几代人经历数百年的戮力、无数个偶然的机缘巧合、千万条人命的代价打造而成。以今天眼光看,是一条成就伟大的路,一条商贸之路、财富之路、文化交流之路,起到了搭建东西方交流桥梁的作用。但在那个年代,它却是人类一连串偶然行为结出的硕果。

在古代,东西方之间由于地理阻隔,文明发展程度低,彼此并无交往,只隐约互有耳闻。双方都没有强烈的意愿去主动交流沟通,更不可能历尽千辛万苦,去开拓这样一条通路。历史告诉我们,一系列偶然事件导致了丝绸之路的诞生,就连“丝绸之路”一词都是近代由德国地理学家里希特霍芬提出的。遥远的古代,是什么让东西方起了相互交往的念头?从中原到地中海东岸,远隔万里,关山重重,人们又是如何历尽千辛万苦,克服了什么样的艰难险阻,才最终打通了这条道路呢?

在古代,贸易通道的形成,尤其类似陆上丝绸之路这般规模宏大的通道,需要几大前提条件:货源、市场需求、专门从业人员(商人)、便利的交通设施、保证贸易畅通的环境。

海上丝绸之路在哪一时期达到鼎盛(历史偶然造就的伟大辉煌)(1)

陆上丝绸之路南线海上路线图,来源网络

1、专门从业人员

从古代中国之河西走廊往西直到地中海东岸,沿途是山岭荒漠草原。然而也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么艰苦,如果从事贸易这般九死一生,也不会有兴隆的商贸往来。在喜马拉雅山脉以北地区高山融化雪水汇集成的河流向北而去,因远离海洋而成为内陆河,如新疆的塔里木河和中亚的锡尔河与阿姆河。这些内陆河流的流域内形成了许多大小不等的绿洲,成串珠状分布于欧亚大陆中部,贯穿河西走廊到地中海沿线。绿洲里居民众多,虽有水源,但因规模不大,产出不能自给自足,需要交换取得生活必需品,因此这里的人们自古以来便有经商的习惯,且经商的天分极高。这是丝绸之路上专门从业人员形成的基础。

海上丝绸之路在哪一时期达到鼎盛(历史偶然造就的伟大辉煌)(2)

古代西域绿洲城镇,新疆博物馆,来源作者

海上丝绸之路在哪一时期达到鼎盛(历史偶然造就的伟大辉煌)(3)

楼兰女尸,新疆博物馆,来源作者

2、货源

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各地的原始居民开始了蚕桑业。大约从商周时代开始,政府中已经设有管理织造的官员,周代丝织品已经染色。勤劳善良、聪明智慧的中原劳动人民提供做工精美、质地优良的货源,丝毫不成问题。

海上丝绸之路在哪一时期达到鼎盛(历史偶然造就的伟大辉煌)(4)

民丰尼雅织锦,历史上首次出现“中国”一词,新建博物馆,来源作者

3、便利的交通设施

说起交通设施,不能不提的是波斯。

形成于公元前550年的波斯帝国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大帝国。波斯以及今天的中亚五国及周边地区属于东西方的中间地带。波斯帝国最东端的据点,大约位于现今我国新疆地区西侧的费尔干纳盆地。波斯帝国建立了完善的中央集权制度和发达的驿路系统,罗马人修筑驿路,建造城市和攻城工具的技术都来自波斯。波斯帝国使地中海东岸地区到中亚的交通变得非常便利,而这一路段在那个年代是整个丝绸之路中相对艰难的一段,它的开通。为丝绸之路最终形成创造了条件。

海上丝绸之路在哪一时期达到鼎盛(历史偶然造就的伟大辉煌)(5)

波斯帝国疆域图,来源网络

4、市场需求

西方对丝绸的渴望源自亚历山大东征。

伟大的波斯帝国征服了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各希腊城邦,希腊人从忍受到不满,最终公推马其顿为首领起而反抗波斯帝国的统治。公元前31年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在波斯本土击败波斯王大流士三世,不久波斯帝国土崩瓦解。亚历山大剩勇之下继续东征,用毫不留情的屠杀粉碎了中亚各国的顽强抵抗,最远也到达了费尔干纳盆地。

海上丝绸之路在哪一时期达到鼎盛(历史偶然造就的伟大辉煌)(6)

亚历山大大帝,来源网络

亚历山大东征使欧洲人与内陆亚洲人第一次发生了密切的联系。欧洲人那时还穿着羊毛织成的衣服,没见过丝绸这样精美华丽的料子。开始他们还以为这也是某种特殊的他们不知道的羊毛织物,但经过坚持不懈的多方打听,终于了解到这是一种从树上采下来的,羊毛。欧洲人在后来的许多著作中都留下了闹笑话的记载,也一直没搞清楚丝绸来自哪里,只是知道这么好的玩意儿来自遥远东方的一个叫做赛里斯的国度,不过实际上赛里斯国应该指的是东汉控制下的西域地区。

亚历山大东征带来了另一个十分重要后果。波斯帝国打通了丝绸之路的中段,亚历山大东征又使欧洲与中亚建立了直接联系,至此从政治环境上丝绸之路的中段和西段部分已经畅通无阻。

罗马帝国向东扩张时与安息帝国遭遇。罗马帝国著名的三大执政官之一的克拉苏在与安息军队作战中阵亡,克拉苏之子自杀,罗马军队2万士兵战死,1万士兵被俘,克拉苏首级被传送到安息宫廷,罗马军队全线崩溃。失败的重要原因是因安息帝国军队战前突然亮出色彩斑斓的战旗,使罗马军队受到惊吓。法国学者认为,这些战旗是用丝绸织成的,因为别的材料没这效果。

罗马帝国通过与安息帝国的战争和后来的交往得到了丝绸,并很快成为热销品。罗马人耗费大量金钱购买,导致帝国国库空虚,屋大维逝世时罗马元老院出台法令下令限制丝绸的消费。

5、保证贸易畅通的政治环境

虽然具备了前述的几大前提,但最重要的也是最后一个条件就是保证贸易畅通的政治环境。当时的万里丝绸之路上横亘着大大小小许多国家,可以想象所有国家的海关都存在着吃拿卡要的现象,更甭提还有与中原王朝相抗衡的敌对的草原国家,其中最强大的就是匈奴。

在沙漠绿洲地带之北是著名的欧亚大草原,从大兴安岭直达黑海,如此的通达坦荡,是北方游牧民族往来迁徙的主要通道。而匈奴人就是这些游牧民族之中最强大的一个部落。

匈奴人的族属不清楚,从历史记载来看,匈奴可能与操突厥语的民族关系更密切些,战国时代匈奴的中心在漠南河道和阴山一带,即今内蒙五原县。匈奴对中原地区威胁很大,秦汉时期,匈奴统治西域,中西陆路交通处于匈奴控制之下。

海上丝绸之路在哪一时期达到鼎盛(历史偶然造就的伟大辉煌)(7)

营帐中的匈奴大单于,来源网络

秦统一中国后大将蒙恬北征匈奴,匈奴被击败。但秦朝灭亡后,匈奴卷土重来。直到汉朝初期,由于中原政权都相对弱势,所以,匈奴一直是北方最为强大的武装集团。

汉初时期,为降低匈奴威胁,汉朝统治阶级一般采用和亲的政策。但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力已十分强盛,于是汉武帝决心击败匈奴。经过一系列战役后汉朝击败匈奴。

公元前57年匈奴发生分裂,5位匈奴贵族争夺单于之位。结果分裂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两个部落集团。漠北蒙古在漠南蒙古和汉朝的合力打击下进一步西迁。并最终于公元前36年被汉朝所灭。

两汉交替之际中原政权实力减弱,匈奴又重新强大,不过在东汉光武帝年间约公元48年,匈奴又分裂成南北两部,南部依附汉朝,双方联合攻打北匈奴。汉和帝永元元年约公元89年汉军击败北匈奴,北匈奴再度西迁。之后音讯不通,在汉籍中越来越少提及。

海上丝绸之路在哪一时期达到鼎盛(历史偶然造就的伟大辉煌)(8)

唐代西域文官,新疆博物馆,来源作者

海上丝绸之路在哪一时期达到鼎盛(历史偶然造就的伟大辉煌)(9)

唐代西域武将,新疆博物馆,来源作者

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与汉朝打过仗的匈奴人,即使败了也是见过世面的。

欧洲史料中曾提到四世纪后半叶有一支被称为匈人的民族从东方入侵,击败顿河流域阿兰人,然后进入东欧抢掠东哥特人和西哥特人的领土,迫使他们迁离故土,被视为引起罗马帝国灭亡的民族大迁徙运动的推动者,也是常见诸于中世纪史籍“黄祸‘一词的由来。

在击败匈奴的过程中,不得不提的是张骞出使西域。

与一般人所熟知的亲善大使、友谊使者、民族融合大使、民族交流大使等形象不同,张大人其实是个挑起矛盾的说客。

汉武帝为了联合月氏人攻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没想到的是月氏人被匈奴击败后西迁大夏定居,并且对此十分满意,所以他们告诉张骞,他们不打了。

张大人对此也是束手无策,这并不是强求的事,于是回到中原,向汉武帝汇报了他的经历,汉武帝不死心,第二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这次人更多,走得更远,一直到达乌孙,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乌孙人与月氏人一样,小日子过的也很滋润,也不愿意再打。不过他们给汉朝留了些面子,同意派出使臣随同张骞回汉,向汉朝进献乌孙马。在汗血宝马没有进入中原以前,乌孙马被称为天马,有了汗血宝马后乌孙马又改称天极马。

张骞出使以后,西域与中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西域历史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中亚草原成为连接中国与西方文明的桥梁,到这时丝绸之路已经全线安全贯通。

6、安息帝国与中国

丝绸之路的繁华和热闹,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国家—安息帝国。

安息帝国位于土库曼斯坦和伊朗北部的强大帝国,操波斯方言。它地处中西商路要冲,国人都是做生意的行家里手。由于与汉朝关系不错,安息得到了充足的丝绸供应,无论是陆路还是海路,中国与欧洲的丝绸贸易主要控制在安息人手中。八面玲珑的安息人还以波斯湾为中心,同时与印度人和罗马人做生意,是和气生财的典范。

海上丝绸之路在哪一时期达到鼎盛(历史偶然造就的伟大辉煌)(10)

安息帝国,来源网络

然而汉朝并不傻,一直希望与西方直接做生意,“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公元97年,班超派遣甘英出使安息,并打算穿过地中海去罗马。安息为了保住贸易特权,向甘英讲述地中海上旅行种种不可预见的风险以证明他的罗马之旅的想法有多么不靠谱,最终吓退了没见识的甘英,绝了汉朝与罗马直接贸易的冲动。

安息帝国另一个对中国最大的影响是对佛教在中国的落地生根发挥了极大的作用。阿育王时期就有佛教僧侣就到安息传教,贵霜王朝建立前后安息开始流行小乘佛教,许多安息僧人来到中原传教,其中最著名的是安世高,他是安息国的王族,翻译的佛经约有百部,数量既多质量又上乘,为国内佛教界所公认,并因译经事业还培训出许多著名的弟子高僧。

随着朗朗诵经声和低沉的暮鼓晨钟沿着丝绸之路向河西走廊飘扬,又一场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影响重大的变革即将来临。


参考书目:

《丝绸之路》,刘迎胜,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年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英,彼得.弗兰科潘,浙江大学出版社,2016年

《伊斯兰世界帝国》,罗宾.多克,商务印书馆,2015年

《欧洲史》,J.M.罗伯茨,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15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