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108条好汉有栾廷玉吗(再揭水浒传栾廷玉的生死之谜)

此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专门揭秘栾廷玉的生死迷踪,侧重分析解读了“铁棒栾廷玉”的真实身份,以及施耐庵写“三打祝家庄”的真实意图。

通过细读文本,探究书中奇怪的写法,揭示了施耐庵以祝家庄隐喻“朱家庄”,以栾廷玉隐喻建文帝,密写了一段大明皇宫内的绝顶机密故事。施耐庵以自己的所见、所闻、所知,把真实的历史点滴融入“三打祝家”的故事之中,各种文本疑团串联起来,其中的真相之于施耐庵所处的时代而言,实在是可以用“细思极恐”来形容。

而且,施耐庵隐藏在《水浒传》中的这段秘史,后来的《明史》与之高度契合。其中,建文帝的去向如何,施耐庵做出了自己的判断,这个神秘人物的生死迷踪,实际上就隐喻在栾廷玉的身上。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留下了几个悬念,并没有彻底讲透“三打祝家庄”的起因、过程与终局,栾廷玉是生是死也没有彻底揭秘。因而,这篇文章就以“再揭栾廷玉生死之谜”为题,讲一段完整的《水浒传》“朱家庄”的故事。

水浒传108条好汉有栾廷玉吗(再揭水浒传栾廷玉的生死之谜)(1)

祝家庄的环境及其盟友

要讲祝家庄的故事,当然先要把这个地方的大致情况讲清楚了,要知道《水浒传》中的祝家庄到底在哪里。

书中交代,杨雄大闹翠屏山,与时迁、石秀一道去投奔梁山。这三人从蓟州出发,夜宿晓行,“不则一日,行到郓州地面”。眼见得天色已晚,三人便在山脚下的溪边村店住了下来。从这段描写看,祝家庄应当就在郓州境内。那么,郓州又在哪里呢?

郓州,是隋代东平郡的总管府,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置郓州。北宋时期仍然置郓州,《宋史·徽宗本纪》记载,宣和元年十一月,宋徽宗下诏升郓州为东平府。也就是说,《水浒传》“三打祝家庄”的故事应当发生在宣和元年阴历十一月以前。从杨雄大闹翠屏山的环境交代来看,大致就是宣和元年的秋季。

搞清楚郓州的大致沿革,可以锁定宋江梁山起义的时间,施耐庵认为,宋江梁山起义就是在宣和元年,即公元1119年。后来,梁山攻打东平府的故事,就是宣和元年十一月以后的事情了。

《水浒传》写地名是十分准确的,不像网友们议论的那样,施耐庵的地理是体育老师教的。但凡出现地理位置上的差错,其中必然隐藏着故事。

毫无疑问,《水浒传》中的祝家庄就在山东郓州,也就是后来的东平府境内。《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武松杀嫂、三打祝家庄,义释双枪将等故事,都发生在东平府。

施耐庵如此着力的写东平府故事,实际上是“旁敲侧击”,实写的却是东昌府。书中,曾以武松打虎的故事,反复把东平府与东昌府联系起来,说武松的家乡清河县就是东平府邻郡的一个县。清河县是《水浒传》中出错最明显的地名,按照错写就是有故事的水浒“潜规则”,东平府的邻郡东昌府就隐藏着重大的“神机(神机军师的“神机”指的就是这些,而不是说朱武此人多么的神机)”。

如此,“三打祝家庄”就更有意思了。

水浒传108条好汉有栾廷玉吗(再揭水浒传栾廷玉的生死之谜)(2)

却说杨雄、石秀、时迁三人住进的村店,正是祝家庄的祝家店。因为火烧了祝家店,时迁被祝家庄活捉。为了救人,杨雄遇到了旧时相识鬼脸儿杜兴。从杜兴那里,杨雄、石秀知道了祝家庄的大致情况:

此间独龙冈前面,有三座山冈,列着三个村坊。中间是祝家庄,西边是扈家庄,东边是李家庄,这三处庄上,三村里算来,总有一二万军马人家。

祝家庄的周边环境交代得十分详细,从祝家店小二的话中可知,祝家庄就坐落在独龙冈前。因而,两边的无名山冈则分别是东面的李家庄、西面的扈家庄。这是什么意思呢?

我从《水浒传》中读出,所有的“龙”指的都是皇帝,独龙冈下肯定也是隐喻“皇帝”的。而东边的李家庄,西边的扈家庄就应当是“皇帝”的左右护卫了。遗憾的是,战斗尚未打响,“皇帝”先失去了东边的李家庄,战斗打到一半的时候,扈家庄也投降了。假如这两个村庄与祝家庄联手到底,梁山未必能够顺利拿下,即便是孙立做卧底也没那么容易搞定。

那么,李家庄、扈家庄先后退出祝家庄之战,又意味着什么呢?

水浒传108条好汉有栾廷玉吗(再揭水浒传栾廷玉的生死之谜)(3)

一只报晓公鸡为何引发了一场血战

祝家庄的人其实并不坏,杨雄三人投宿,还是很客气的予以了招待。但是,因为错过了饭点,又是乡村酒店,哪里的好酒好肉招待客人呢?即便如此,店小二还是十分周到的给杨雄三人安排了干净锅灶,搬出一坛酒,五斤米,一碟蔬菜,请客人自便,自睡去了。

店小二走后,杨雄、石秀吃了一回酒,时迁却悄悄溜了出去,偷了一只鸡,炖熟了请杨雄、石秀吃。

那店小二睡了一会,放心不下,爬起来前后去照管,却在锅台上发现了鸡毛,半锅鸡汤。到鸡笼里一看,鸡早就不见了。于是,店小二找到杨雄他们询问,时迁却不承认是自己偷了鸡,石秀便说,不就是一只鸡吗?值多少钱,我们赔你。

原本,一只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事,但店小二却说,“我的是报晓鸡,店内少他不得,你便赔我十两银子也不济,只要还我鸡。

从书中的细节看,这只鸡确实是祝家店的报晓公鸡,店小二当时生气,绝对是有道理的。但他倒霉的是偏偏遇到几个刚刚杀人要上梁山的好汉,一句话不对头就动起手来。祝家店的伙计们哪是对手?杨雄、石秀、时迁三人几拳就把他们打跑了。

打跑了店家,三人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一把火烧了祝家店——施耐庵的预言还真的很准确,若干年以后,这里还真的被大火烧毁了。怎么回事呢?下文再讲。

水浒传108条好汉有栾廷玉吗(再揭水浒传栾廷玉的生死之谜)(4)

吃了别人的报晓公鸡,原本就丢了面子,还打了人,烧了店,无论如何都讲不过去了。祝家庄也不是好惹的,出动了庄勇,在黑夜混战中,活捉了偷鸡贼鼓上蚤时迁。

书说简短,杨雄、石秀求助李应无果,只得上梁山求救。于是,宋江便带着梁山兄弟,浩浩荡荡杀奔祝家庄而来,一场以报晓公鸡引发的血战就此开张。

打祝家庄有无数理由,为何要以一只报晓公鸡引发呢?宋江说,山寨正缺钱缺粮,祝家庄的粮食可以供给山寨三五年的粮草,拿下他是迟早的事。如此,以别的由头打祝家庄也无不可,为何施耐庵要写这么一段令梁山好汉脸上挂不住的偷鸡故事呢?

本文导语中讲过,祝家庄实则写的“朱家庄”,那么,祝家店肯定就是“朱家店”了。祝家店在祝家庄不在祝家庄庄内,而且有报晓公鸡,什么意思?我认为,祝家店写的就是大明王朝紫禁城外的鸡鸣寺。

鸡鸣寺内曾经住过一位黑衣宰相,就是这位黑衣宰相鼓动朱棣发起了靖难之役,帮助朱棣夺位成功。从而,也导致建文帝失踪,成为一个历史之谜。

靖难之役中,朱棣曾经两次在山东作战,先后攻打过济南、东昌,两次都遭遇惨败。建文三年,姚广孝建议不经山东,也不与沿途守将纠缠,率兵直插南京。这一次,朱棣终于夺下南京城。

在祝家店中,小二哥曾经对杨雄他们说,祝家庄方圆三十里,为何要写这一笔呢?原来,这就是当时南京城的大致面积。列位看官不妨换算一下,看看施耐庵写是不是写得非常准确。

鸡鸣寺在清代曾经被大火烧毁,现在的鸡鸣寺是同治年间重建的,规模比朱元璋扩建时小。难道,施耐庵真的一语成谶?这是个题外的轻松说辞,并非施耐庵的神机妙算,预知未来。而引发“三打朱家庄”故事,确实与鸡鸣寺中的那位高僧有直接的关系。

这位高僧也出现在《水浒传》中,究竟是谁,将另外行文解读。

水浒传108条好汉有栾廷玉吗(再揭水浒传栾廷玉的生死之谜)(5)

梁山排兵布阵疑云

却说宋江决定出兵,晁天王也不反对,客套一番后,押司哥哥开始点将。总共二十个头领,六千兵马,开拔出山,准备血洗祝家庄。

点将之前,宋江特地做了这样一个安排,“拨新到头领孟康管造船只,顶替马麟监督战船”。这一笔写得十分蹊跷,出征祝家庄为何要特别写到造船这件事呢?

在梁山的二十个出征头领中,有李俊、张横、张顺三员水军头领,以及浔阳江边长大的没遮拦穆弘。后来,在最后一战中,宋江以东西南北四路人马攻打祝家庄,李俊、张横、张顺全部被安排在队伍之中,还特地调来了阮小二,作为林冲、花荣的副将,分别攻打正东、正西两个方向。穆弘也与李逵、杨雄等人一道,攻打正南方向。

施耐庵在写杨雄、石秀、时迁三人住店时,特别交代了这里只有一条大溪,根本就用不着水军,更驶不了战船。那么,宋江为何要做这样的战前准备,难道真的要打水战吗?

或者说,梁山缺少战将,必须得用水军以及战船吗?

从梁山留守人员来看,还有阮氏三兄弟,童威、童猛这几员水军头领没有随队出征,大概也是为了战船准备的吧。而刘唐、吕方、郭盛、燕顺、郑天寿、陶宗旺又干什么去了呢?非得要水军出战吗?

后来,吕方、郭盛也参加了主攻战斗,还联手杀死了祝虎。可见,打一个祝家庄,梁山还是有将可遣的,未必非得用水军头领不可。

个中蹊跷,便是为栾廷玉的生死之谜伏线。

水浒传108条好汉有栾廷玉吗(再揭水浒传栾廷玉的生死之谜)(6)

梁山的战前准备写的很蹊跷,而在发起总攻时的排兵布阵,更是疑云重重,连十分自负的金圣叹先生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却说孙立做了卧底,不断取得了祝家庄的信任,一切准备就绪,梁山便展开了总攻势。

书中写道,第三次攻打祝家庄的第五日,祝朝奉等人在庄楼上瞭望,看见梁山总共有四路人马攻打庄子。书中交代,正东一路人马主将林冲,副将李俊、阮小二。正西一路人马主将花荣,副将张横张顺,正西一路则是穆弘、李逵、杨雄带队。写完这三路人马,施耐庵便不写了,不仅不写,还要特别交代一句:“四面都是兵马,战鼓齐鸣,喊声大举。”

施耐庵肯定是写的四路人马,那么,正北那路人马是谁为主将,谁为副将呢?阮小二下山增强水军实力,是不是阮小五、阮小七与一员神秘的大将攻打正北方向呢?

金圣叹先生没有闹明白,在书中评点中说,正北一路不写明是谁攻打,是为尊者讳,是春秋笔法。但是,谁又是这场战事的“尊者”呢?为何要在这一处用春秋笔法呢?金先生没有搞懂,于是,仰天长叹:

呜呼,一栾廷玉死,而用笔之难至于如此,谁谓稗史易作,稗史易读乎耶?

金先生说得没错,这一处就是稗史,但却不是北宋稗史,而是明朝秘史。施耐庵时期是没有《明史》的,所以,说稗史也大致没错。然而,这段秘史为后来的正史所证实,施耐庵就是这段历史的亲历者,他见证了“栾廷玉”的生死迷踪。所以,严格来说,施耐庵没有引用稗史,而是“记录”的秘闻。

金圣叹没搞明白,我将为亲爱的头条朋友们拨开迷雾,解读真相。

水浒传108条好汉有栾廷玉吗(再揭水浒传栾廷玉的生死之谜)(7)

独龙冈联盟为何被攻破

上文讲到,祝家庄位于独龙冈下,东面是李家庄,庄主是李应。西边是扈家庄,庄主是扈太公。他们三个村庄结成联盟,扈家庄的扈三娘还与祝家庄老三祝彪定了亲,早晚都要嫁到祝家庄的。

假如李家庄、扈家庄与祝家庄联盟不破,梁山总攻时四路人马便有东西两路要遭到外围的攻击,从而,无法实现四面围攻的态势,祝家庄也不会轻易被攻破。

但是,战斗尚未打响,李应就为救时迁两修生死书,求到祝家庄时,被祝彪射了一箭。两家结仇,独龙冈联盟就去了一家。

施耐庵为何要先破掉李应这一路盟军呢?仅仅是为了梁山更顺利的拿下祝家庄吗?从文本故事来看,确实在战略上帮助了梁山。但是,祝彪为何在大敌当前时一点都不给盟友面子呢?即便是不放时迁,也没有必要从一开始就得罪李应,连一个口信都不带呢?此时,祝家庄并没有确认时迁就是梁山贼寇呢。

其实,“李应”这个名字大有隐喻。究竟是何隐喻,将在后文揭晓。

扈家庄因为扈三娘被林冲擒获,哥哥扈成为保妹子性命,率领扈家庄向宋江投降。于是,独龙冈联盟在梁山三打祝家庄时彻底瓦解,只剩下祝家庄一座孤寨了。

却说靖难之役打到最后阶段,1402年五月,燕军渡过淮河,向扬州方向进发。扬州守将监察御史王彬本想抵抗,但其部下趁其洗澡之时将其绑缚,扬州不战而下。随之,高邮守将投降。

六月,朱允炆遣朱棣堂姐成郡公主前来讲和,被朱棣拒绝。

水浒传108条好汉有栾廷玉吗(再揭水浒传栾廷玉的生死之谜)(8)

六月初八,朱棣从镇江龙潭进兵,直取南京。守卫金川门的朱惠、李景隆望见朱棣伞盖,于是开城投降,燕军顺利攻下了南京,靖难之役结束。

虽然,三打祝家庄的故事并不能每一个细节节点都与靖难之役的最后一战逐一对应,但是,祝家庄联盟被攻破,孙立做内应等等情节,都形象的描述了靖难之役这场终极之战。

李应,实则李景隆“响应”,祝家庄的第一个联盟就此破裂。扑天雕,确实是扑灭了朱允炆的帝王之梦。

《水浒传》中除了以“李应”这个符码隐喻了靖难之役中的一段历史外,还以李忠、郁保四这两个人暗示了李景隆早就有暗通朱棣的嫌疑。

关于李忠是如何隐喻李景隆的,我在其他文章中有解读,施耐庵写得实在是太奇妙了。而郁保四呢,虽然奇妙程度不及“打虎将李忠”,但是,却隐藏了施耐庵对李景隆的质疑。

建文二年四月,李景隆率领六十万大军与朱棣会战于白沟河,战况异常激烈,朱棣差点中箭,燕军形势极为不利。但是,原本晴朗的天空忽然刮了一阵怪风,吹断了李景隆的帅旗。没了帅旗,等于三军无主,朱棣便迅速的组织反击,击溃了李景隆的六十万大军。

水浒传108条好汉有栾廷玉吗(再揭水浒传栾廷玉的生死之谜)(9)

白沟河之战,可谓靖难之役的一大转折,朱棣夺位之志更加坚定。那么,这段历史又与郁保四有何关系呢?

读到这里,大概有的朋友就明白了,郁保四,不就是“欲保四”吗?曾头市的强人怎么就叫了这样一个名字呢?

郁保四上了梁山,在梁山大排名之后的分工时,被宋江安排了一个十分特殊的岗位——专一把捧帅字旗。此人是要保四爷的,施耐庵难道不是暗中点了一笔李景隆的帅旗为何无缘无故的被吹折了呢?因为要保四爷,所以,帅旗被怪风吹折。

至于扈成因为扈三娘被擒而投降宋江,与李应故事的隐喻是一样的。而且,扈三娘为何嫁给王英,也是大有隐喻。这个隐喻说起来太费文字,此处按下不表,今后再写专文解读。

水浒传108条好汉有栾廷玉吗(再揭水浒传栾廷玉的生死之谜)(10)

正北一路人马到底是谁带兵

现在,要讲的,便是本文的重点了。金圣叹先生不能理解的事情,在此就将揭秘了。

我们先来读一读《水浒传》的开篇故事,看看施耐庵为何要把“洪太尉误走妖魔”这件事写在宋仁宗嘉佑三年的三月初三。也就是说,为何是三月初三这天,引发了龙虎山妖魔从地窖中“误走”这个故事。

三月初三,是真武大帝的诞辰。真武大帝即玄武大帝,乃中天北极紫薇太皇大帝驾前镇守北方天界之神。原来,梁山三打祝家庄时,这一方位没有写明主将却是这个原因。一百单八将原本就是真武大帝降伏的妖魔,关在了龙虎山的地窖之中。

那么,真武大帝又与三打祝家庄有何关联呢?

朱棣被封燕王,治所在北京,以地理方位而言,就是真武大帝所管辖的北方。在历代帝王中,,朱棣给予真武大帝的封号是最高的,其封号为“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宋徽宗曾经给玉皇大帝上尊号,也不过尊其为“上帝”而已,可以说,朱棣把真武大帝简直抬高到玉帝的位置上了。

由此,就不难解读出施耐庵为何没有写梁山正北一路人马主将是谁的玄机了。原来,这路人马指的就是朱棣的燕军。

话说朱惠、李景隆在南京金川门打开城门,投降燕军,帮助朱棣夺位成功,朱允炆随之失踪。也就是说,朱棣是从金川门进入南京的,金川门就是南京的西北门。

为什么朱棣从西北门进的南京,为何施耐庵写的是梁山正北一路人马没写带兵的将领呢?是不是我解读错了呢?

水浒传108条好汉有栾廷玉吗(再揭水浒传栾廷玉的生死之谜)(11)

栾廷玉死了还是逃走了

上一节的疑问还在继续,那就是栾廷玉逃跑的方向也是正西北方向,这个与朱棣进城的方位是一样的。既然施耐庵在栾廷玉的冲杀方向都对应了朱棣的打下南京时的方位,为何又要隐写梁山正北方向的将领是谁呢?

且让我们回到书中,再来一探究竟。

却说栾廷玉知晓了敌情,立即说道:“今日这厮们厮杀,不可轻敌。我引了一队人马出后门,杀这正西北上的人马。”

栾廷玉选择完毕,祝龙便挑了正东林冲那彪人马,祝虎则去迎战正西花荣,祝彪则出前门,去捉拿贼首宋江。

这就很奇怪了,曾头市打仗,以教师史文恭为总指挥,整个防御体系都是教师爷部署,曾家五虎也任其调遣。而祝家庄则彷如一盘散沙,没有统一的调度。尤其是栾廷玉,他的话中似乎就潜藏着逃跑的口气。因为,梁山部署的人马是四正方向(正东南西北),栾廷玉为何去冲杀正西北呢?

还有,祝彪所冲杀的方向是不是正北方向呢?

水浒传108条好汉有栾廷玉吗(再揭水浒传栾廷玉的生死之谜)(12)

祝家庄内一声炮响,四队人马杀了出来。孙立则随后带了十数个军兵,立在吊桥上,等于是截断了祝家庄四队人马的后路。但是,祝家庄前后门都有吊桥,孙立是守在前面呢?还是守在后门呢?

祝家庄人马全部出动后,庄内的顾大嫂、邹渊、邹润、解珍、解宝放出秦明、石秀、杨林、时迁等人闹将起来。请注意,此时,解珍解宝“便去马草堆里放起把火,黑焰冲天而起”。这一细节写清楚了,是栾廷玉先杀了出去,然后,庄内才起火的。

祝家庄内火起,祝虎最先看到,便翻身杀回,到了吊桥边,正遇见孙立。祝虎见退路已被截断,便拨转马头,杀向宋江阵中而来。宋江阵中郭盛、吕方双戟并举,杀了祝虎。

宋江这边,原本是祝彪攻打的方向,应当是祝家庄的后门。栾廷玉杀出去的正西北方向,也是后门。那么,正北方向的主将是不是宋江亲自担任呢?这一点,将在继续揭秘宋江的故事中再讲。而从下文即将提到的宋江身上的隐喻,恐怕正北这路人马就是宋江亲自为主将了。

正东方向的祝龙战林冲不住,也准备往庄内跑,却只见吊桥上解珍解宝正在后门头把壮丁往火焰堆里戳。祝龙大惊,立即回马,却被黑旋风李逵从正南面杀来,一斧砍翻了祝龙。

写到这里,余下的战况便是祝彪逃到了扈家庄,被扈成绑了(他护的是哪家城呢?)。扈成正准备把祝彪解往宋江大营,却被李逵撞见,当场便劈杀了祝彪。

祝家庄战斗到此基本结束,那么,栾廷玉到哪里去了呢?

栾廷玉自从正西北杀出后,便一直没有消息了。战斗结束后,宋江说了一句话:“只可惜杀了栾廷玉那个好 汉”。但是,古今以来的读者都不愿意相信宋江这句话。栾廷玉若是死了,是谁杀的呢?正西北又是谁在攻打呢?即便是不好透露这路人马的主将,那栾廷玉的尸首呢?

宋江明显是在说谎,那么宋江为何要说谎呢?

水浒传108条好汉有栾廷玉吗(再揭水浒传栾廷玉的生死之谜)(13)

施耐庵倾向于建文帝被杀了

作为《水浒传》的第一主角,宋江的身上肩负着非常多的神秘使命,除了有宋徽宗的影子隐射北宋的一次帝位更迭外,还有朱棣的影子以隐射靖难之役,包括建文帝的失踪。

宋江说只可惜杀了栾廷玉那个好汉,但是,栾廷玉是死是活根本就无从探寻,宋江根本就没有清理战场,了解更多的战况就妄下结论,就有说谎的嫌疑。

确实,建文帝之死,或者失踪,施耐庵就是认为朱棣说了谎。

我们还是回到《水浒传》中,仔细回顾一番“当时”的场景细节。

梁山在正北方向是部署了人马的,这一路被隐写为真武大帝方位上的燕军。栾廷玉则是从西北方向失踪的,这个方向是没有梁山人马的。但是,栾廷玉就是在正西北方向失踪的。这是怎么回事?

上文讲到,朱棣打到南京城下,朱惠、李景隆打开了金川门,迎接燕军进城,金川门就在南京的正西北方向。施耐庵的意思是,朱棣从正西北方向进城之后,建文帝就被杀掉了。燕军从北方来,当然是正北方向,从西北门入,则是导致建文帝失踪的方位。施耐庵写得纹丝不乱。

说建文帝被杀掉,施耐庵还以祝龙的被杀来进一步强调。祝家庄迎战梁山人马时,栾廷玉首先选了后面正西北方向,祝龙也是随着栾廷玉出的后门。祝龙,即“朱龙”,这厮确实是被李逵杀掉了。这个细节,其实也交代了孙立是守在后门吊桥上的。

朱洪武“误走”的妖魔,就是立孙子为皇帝,从而导致了靖难之役,建文帝失踪。这就是“孙立”守吊桥,祝龙被杀,栾廷玉生死不明的原因——建文帝不能回头了。

水浒传108条好汉有栾廷玉吗(再揭水浒传栾廷玉的生死之谜)(14)

祝龙是因为祝家庄内起了大火,这才回马向庄内冲杀,措手不及被杀掉的。而此时,栾廷玉已经不知下落了。这么写是什么意思呢?

很明显,施耐庵认为,宫内尚未起火的时候,建文帝就已经出逃了。或者,建文帝先被杀掉,然后有人在宫中放火。假如能够把解珍、解宝隐喻的何人破解出来,恐怕这桩历史迷案就会有一个比较合理的答案了。

从《水浒传》这些细节来看,施耐庵倾向于建文帝被杀掉了。

上文讲到,宋江出兵时,先安排了孟康造战船,然后带着李俊、张横、张顺这三个水军头领去打祝家庄,总攻时,又把阮小二调了过来。祝家庄周围并无大江大河,哪里用得上战船、水军呢?

原来,这一笔也是写的朱棣谎称建文帝逃到了海外,后来以大船水军去海上搜寻。因为,施耐庵写宋江的排兵布阵完全是虚张声势。而宋江谎称栾廷玉被杀,也是后来《明史》佐证了的,朱棣时,也谎称建文帝被烧死了。但是,施耐庵分明写的是“杀了栾廷玉那个好汉”,而不是说栾廷玉被烧死了。

建文帝生死之谜在后来的《明史》中也有非常详细的描述,其中的细节,很多都与施耐庵的《水浒传》能够契合。那么,这个施耐庵就非常厉害了,他绝不是乡下的长者施彦端,也绝对不可能死于洪武三年。靖难之役、朱棣进京、建文帝失踪,他应当是亲历者,甚至,他知道建文帝的下落。

水浒传108条好汉有栾廷玉吗(再揭水浒传栾廷玉的生死之谜)(15)

写到这里,就要打住了。关于《水浒传》的隐秘故事还有很多,关于建文帝的迷踪,梁山好汉的故事里还隐藏着诸多的符码。遗憾的是,这部书被大明王朝腰斩了,假如后面的故事还在,建文帝的生死之谜,恐怕会更明显的隐写在《水浒传》中。

施耐庵就在《水浒传》里,而绝不会在“王道生”所撰的墓志铭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