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摘抄陶行知教育文集(清明上河图背后的商业世界)

澎湃新闻记者 徐明徽 实习生 塔娜

回味过悠远的茶香、欣赏过魅力无尽的书画,由宝山区大场镇文化中心、阎华工作室、上海人民出版社市场部主办的行知读书会“宋人生活季”第三期邀请到上海商学院教授、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李强,引领大家走入《清明上河图》中的繁忙街市,揭秘宋代文化发达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经济繁荣?

读书笔记摘抄陶行知教育文集(清明上河图背后的商业世界)(1)

活动现场

宋仁宗的疑问

看似羸弱的王朝有着怎样的富庶?李强告诉现场读者:“一千年前,北宋第四任皇帝宋仁宗的疑问或许可以成为解密的钥匙。”

据宋人施德操在《北窗炙輠录》中记载,一日,宋仁宗“在宫中闻丝竹歌笑之声”,问曰“此何处作乐?”宫人回答:“此民间酒楼作乐处。”这条材料在宋人笔记中一晃而过,但在今人的眼中,它反映了公元11世纪的现实:大都市已不再是纯粹的政治或是文化属性,它还极具消费属性。

李强解释道:“宋仁宗对皇宫外产生如此热闹的情形是不理解的,因为从传统来看,大都市不是这样的。中国古代的都城,从唐时,商业区和生活区就‘市坊分开’,商业时间也是受限制的。特别是唐朝的都城长安,可以说是这种制度的标本。官方会统一控制大家的作息。唐朝最初用承天门,在这个位置有一个大鼓,每天早晨敲大鼓600下,告诉大家这一天开始了。同样,晚上到了一定的时间,也会敲鼓关城门和坊门。坊门关闭之后,长安街上不允许再有人逗留。到了五代时期,还是固定的居民区,但是大家都开始开门窗,靠街的房子打开窗成了门面。有意思的是,五代时期房价明确规定,因为靠街的房子可以做生意,所以区域里如果是靠街的房子,是会贵很多的。”

与唐时实行宵禁不同,宋时居民区的封闭性已然不再存在,经营的空间、时间都大大放开。无论是城市的哪一个角落,只要有经营的意愿,都可以开店,且时间上也没有特别的规定。李强说道:“一般有的店做到半夜三更天还在做,刚刚休息了,等到五更天新的商店又开张了,是联系起来的,好像是不夜城一样,特别是杭州。”

宋仁宗的疑问,恰恰反映了从公元七世纪到公元十一世纪,中国都市商业所走过的历程,“从一开始黑黢黢的一片,到十一世纪几乎是不夜之城。”李强说道。商业从唐朝开始不断发展,发展到宋朝的时候,它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税收来源,商业发展势不可挡。

宋代的士商关系

从秦代开始“重农抑商”的传统一直存在,到了唐朝,商人社会和文化地位虽然也低,但慢慢也可以发出一些声音。一些文人开始关注到商人的精神世界和家庭生活,比如白居易写过《琵琶行》《盐商妇》《商人妇》等一系列反映商人家庭生活的诗歌。有宋以来,商人的社会地位与文化地位都有了相应的提高。《清明上河图》全景式地展现了宋代城市的商业面貌,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它的出现,也反映出士、商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商人逐渐不被世人所轻视。

其中,最重要的证据是,在唐朝,商人是不被允许参加科举考试的,而宋时,不仅商人中有“奇材异行”者可以参加,商人子孙也可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身份。商人参加科举在宋代已不是什么新奇之事,甚至还出现过富商影响科举的事件。

而在赴京赶考的路上,常有考生带上家乡特产变卖以充路费。文人、商人之间界限模糊,时有角色转换的情况发生,弃儒从商、弃商从儒大有人在,地位差别不再明显。

放榜之时,便有“榜下捉婿”一俗,从商人家在婚恋市场里不再处于弱势,更有甚者,富商之家或可与皇室联姻。虽仍有传统文人反感当时浓重的商业氛围,但“贱商”“抑商”思想也已经越来越没有市场了。

以上几个方面都说明了在宋朝时,商人的地位已非常之高,和文人之间已经没有什么特大差别,和官员之间也可以平等的对话。已经完全不会把商人作为一个另类的,底层的群体来歧视,以往的那种贱商,异商的思想,在宋朝已经不见了。

读书笔记摘抄陶行知教育文集(清明上河图背后的商业世界)(2)

《清明上河图》(局部)

繁荣的文化市场

正是因为商人获得了极大的社会认可,经商不再受到歧视,于是更多与商人有关的文化作品应运而生,《清明上河图》便是这一时代的产物。

除了衣食住行,张择端的画中更有一些特殊产业:卖画的、卖书的、算卦的……文化产业等新兴市场逐渐兴起。正因宋人的从商理念与文化意识均达到了一定高度,书籍、书画成为市场新宠,作品被很快市场化,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同样热销于世。

“跟着苏东坡有肉吃。”李强举了一个有意思的例子:“苏东坡有一个朋友,他俩都住在京城,离得不远,有个什么事,喊一声就知道了,但是他一定要给苏东坡写信。‘东坡,今天我有点想你了,你什么时候来喝茶。’然后让仆人给苏东坡送信,送到隔壁苏东坡家里去。苏东坡忙得很,他没功夫搭理,‘告诉你主人,我不去了。’但是仆人不走,他说我们主人说了,一定要你的回信。然后苏东坡就赶紧写了信,‘今天忙,不去了。’结果这个信一回去,这朋友马上就拿着去卖掉了。卖掉了,接着又换成羊肉。所以说苏东坡的书法就体现了这种市场价值。”

在《清明上河图》的背后,体现一个新兴的市场——文化市场。因为纸张,书籍的发明,人们文化意识提高了、对书画的审美要求也提高了、对文化产品,古董的重视程度也加深了。

宋人消费的新动向

成熟的市场不断刺激着新产品的出现,宋代商业紧跟国民消费需求,及时推出了不少新兴产品,也引领着消费的潮流。

随着科举、文化的兴盛,教辅市场由此发展;茶文化的普及使得茶瓯、茶笼、紫砂壶成为文人馈赠之佳品;达头鱼、车鳌等海鲜产品摆上了汴京消费者的餐桌;银杏受到北宋人士的追捧,到了南宋,它已走入普通人的生活。

名画背后隐含着北宋商业世界的密码,透过《清明上河图》,后人们可以越过历史的尘埃,重回那个热闹充实、生机盎然的世界。下一次,行知读书会继续重返大宋,回到那个遥远却美好的过去。

责任编辑:陈诗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