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奇心真的很厉害(原来可以这么用)

好奇心真的很厉害(原来可以这么用)(1)

文|訾晓

近年来,欧美国家出现了这样一个趋势,在统计孩子们最喜欢的职业时,除了科学家,网红或游戏主播已经成为了第4热门职业。尽管中国没有对孩子职业梦想的调查,一份2020年11-12月进行的居民调查显示,78%的中国家长仍然会很高兴自己的孩子成为科学家。

向科学家,或者说向科学致敬,无疑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共识。然而社交媒体对于人们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的塑造作用也不容忽视。

如何种下科学的种子,培养创新思维的人才,既是新时代科普工作的重点,也是“科技自立自强”至关重要的一环。

好奇心真的很厉害(原来可以这么用)(2)

由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安涛研究员领衔的中外天文学家团队,成功捕捉到宇宙中最遥远的耀变体的信号,并绘制出高分辨率图像(如图)。新华社发

当人们身处一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登月球、探火星、潜深海、建高铁、通5G、搭超算,源源不断的大国重器和科技专利见证着中国实力的腾飞,人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又处在哪一个发展阶段呢?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的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0.56%,比2015年的6.20%提高了4.36个百分点,这一数据也意味着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跨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数据可能比较抽象,但只要稍作回想,你近期和科学的一次亲密接触可能就是,“祝融号”火星车刚驶上火星表面,清晰的影像资料和详细的科学解密就已经刷屏了。在视频、直播等多样传播形式加持的社交媒体平台上,人们拥有太多的渠道和信息可以走进科学。

好奇心真的很厉害(原来可以这么用)(3)

显然,在这个时代,有效的科学传播已经不单单是科学共同体说了算的,甚至也不完全是科学本身说了算。它不再唯科学共同体为中心,而是更多地以“人”的好奇心为驱动、以媒体平台的传播形态为助推。

近日,由知乎发起的“吾辈问答”活动上线了“科技自立”专题,联合生命健康、人工智能、航天航空等行业权威机构和专家学者向网友发起提问,就可以视为对科学传播中心转移的一种尝试——让科学共同体对大众提问,也让好奇心成为科学传播的引擎。

好奇心真的很厉害(原来可以这么用)(4)

在这场好奇心盛筵里,多位国内知名院士专家、科学届学者和知乎科学领域答主现场分享了他们在物理学、生物学、材料科学、天文学等方面的知识、经验和见解。

专业人士的发声和良好的讨论氛围是科学从神坛走向大众的关键。不仅是热点事件,还有更多的问题,人们正在知乎上“向科学要答案”。看看这些获得高赞的问题:

为什么不能用蒸馏的方法制备工业酒精?空投1 吨或更多钠到太平洋里,会发生什么?如何防止海底沉管隧道漏水?有没有躲过地球五次大灭绝的生物?一朵云的重量将近50万公斤,那为什么它不掉下来?——无一不是脑洞大开,包含了天文、地理、物理、心理、化学、生物、医学、材料众多专业领域的硬核内容。

这期间,有近82万网友在科学相关问题下贡献了约175万条回答,这些回答共收到1776万多条赞同,浏览超过24亿次,进一步强化了“科学”作为知乎的基石领域,也表明科学作为增加网友“获得感”的优质内容,十分稀缺且珍贵。

好奇心真的很厉害(原来可以这么用)(5)

中国远洋综合科考船船载的“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在海底拍摄到的海兔(5月27日摄)。新华社发

十年来,知乎涌现出了近千位科学领域的优秀答主,其中不乏大量的科技工作者,他们一边做科研,一边做科普,成为科学传播中名副其实的“斜杠青年”。

“科学家有义务为人类提供一个完整的世界图景。因为在整个人类的社会分工当中,科学家群体就是被人类委托去探求自然、寻求答案的任务。”科研和学术或许单调枯燥,但生动有趣的科普成为他们发光发热的另一片天地。

他们拿出做科研的认真劲,反复确认文献来源,用严谨直白的语言写下科普回答,帮助普通大众在充满谣言、伪科学的噪音中,获得科学和准确的信息。

人们讨论的科学问题可能无关流量、风口和热门,但让学术和科研“出圈”,惠及更多普通人,不仅是让年轻的科研人与充满好奇心的大众共同成长,也是促使我们在“科技自立”的道路上能走得更快更远。


文字:訾晓

图片:新华网、航天五院、知乎

栏目主持人:张永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