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黄疸相关知识汇总(分不清宝宝黄疸)

通常在医院时,宝宝黄疸指数属于生理性黄疸的范围,而且不用光疗,就可与妈妈一起出院。宝宝黄疸超过生理性黄疸的范围就是病理性黄疸,因此出院后对宝宝的观察非常重要。

一算体重,持续下降要送医:

新生儿刚开始时体重原本就会有生理性的下降,在正常情况下,7~10天后就会回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如果妈妈发现宝宝体重持续下降,身体又有愈来愈黄的趋势,就得送医院观察。

宝宝黄疸相关知识汇总(分不清宝宝黄疸)(1)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二观肤色,判断黄疸程度:

在自然光线下,观察新生儿皮肤黄染的程度。

如果仅仅是面部黄染为轻度黄染;躯干部用手指将皮肤按压后抬起,观察皮肤黄染的情况,躯干部皮肤黄染为中度黄染;用同样的方法观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现黄染,即为重度黄染,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和治疗。

三看大便,判断是否为胆道闭锁:

如果是肝脏胆道发生问题,大便会变白,但不是突然变白,而是愈来愈淡,如果再加上身体突然又黄起来,就必须携带宝宝大便尽快就诊。

这是因为在正常的情况下,肝脏处理好的胆红素会由胆管到肠道后排泄,粪便因此带有颜色,但当胆道闭锁,胆红素堆积在肝脏无法排出,则会造成肝脏受损。

这时必须在宝宝两个月内时进行手术,才能使胆道畅通或另外造新的胆道来改善。

宝宝黄疸相关知识汇总(分不清宝宝黄疸)(2)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四察状态,把握送医时机:

要觉得宝宝看起来愈来愈黄,精神及胃口都不好,特别是吸吮乏力,或者体温不稳、嗜睡,容易尖声哭闹等状况,都要去医院检查。

三招要谨记:

第一、若孩子一出生即有黄疸,并且迅速加深,口唇粘膜却很苍白,呼吸心跳都特别急促,这是由于母子血液不合而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症,需急速送医院抢救。

第二、生后一周或数周后出现黄疸,进行性或间歇性加深,伴有发热,面色青灰,不吃奶、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可能身体某一部分有细菌感染,得了新生儿败血症。

第三、初生时无黄疸,生后1—2周或更长一些时间出现黄疸,进行性加深,吃奶尚好,如初生几天大便还呈淡黄,但随着黄疸的加深,粪便逐渐变为白色呈陶土样,这是一种阻塞性黄疸。需送医院详细检查,可能有先天性胆道闭锁。

宝宝黄疸相关知识汇总(分不清宝宝黄疸)(3)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拓展阅读:新生儿黄疸的成因是什么?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有关,包括胆红素生成相对较多;肝细胞对胆红素的摄取能力不足;血浆白蛋白联结胆红素的能力差;胆红素排泄能力缺陷;肠肝循环增加。因此80%足月儿和99%早产儿在生后第1周可出现肉眼可见的黄疸。

宝宝黄疸相关知识汇总(分不清宝宝黄疸)(4)

(网络图片仅供参考)

(2)病理性黄疸

常见的原因为:

①新生儿与母亲血型不合致新生儿溶血病。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为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血型为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多见,且造成的黄疸较重;

其他如母亲血型为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较少见,且造成的黄疸较轻。

据报道,新生儿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逐渐加重,早期可进行换血疗法,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只要采用光照疗法即可。

②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症:在南方发病率较高,蚕豆、磺胺药、抗疟药、樟瑙丸等为诱发因素。

③感染性黄疸:感染性黄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细胞功能受损害而发生的黄疸。病毒感染多为宫内感染,以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常见,其他感染有风疹病毒、EB病毒、弓形体等较为少见。

细菌感染以败血症黄疸最多见。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不退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持续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生后约第5天开始出现,第2周达高峰,与母乳中存在抑制因子和肠肝循环增加有关,患儿一般情况较好,暂停母乳3-5天黄疸减轻。

⑤其它:头颅血肿、颅内出血、其它部位出血、窒息、药物(维生素 K3、磺胺药、新霉素等)、红细胞增多症、胎粪延迟排出、胆汁瘀滞综合征、先天性胆道闭锁、胆总管囊肿、克-纳氏综合症及先天性代射疾病等均可引起黄疸。

(编辑Belle)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长沙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 杨琴 王团美

湖南医聊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每日提供权威、有趣、实用、及时的健康科普资讯,一起收获健康,收获幸福。

黄疸专题:

宝宝皮肤发黄是不是黄疸?这四个方面辨别新生儿黄疸!

宝妈朋友圈晒娃,细心医生发现这件事,救回孩子一命!

听说80%的宝宝都会患上这个病!爸妈忽视或造成后遗症?

黄疸宝宝护理6字要诀,宝宝睡着了也要执行!

「10秒预约“儿科神医”张涤?!」点击“了解更多”就知道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