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阳节跟端午节的区别(施立学谈端午五月端阳)

端阳节跟端午节的区别(施立学谈端午五月端阳)(1)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天中采五瑞,人人吃五黄;江河湖泊龙舟赛,五彩葫芦迎端阳。”五月端阳,又称端午节,重午、重瑞、天中、天长、娃娃节和五月节。端午节将至,记者采访吉林省民俗学会理事长、吉林省政府文史馆员施立学,请他谈谈端午的由来与习俗。

端阳所以为节,是独特的地理条件与人文环境,催生了中国民众特有的时间观念,这种时间观念就是岁时。岁时,每岁依时也。据晋•周处《风土记》记载:“仲夏端午,端,初也。”指五月的第一个五日,古代“五”与“午”通用,单月为阳,取阳气始盛之意,故五月节又称端午节、端阳节。端阳时节,天气由初夏即将转入酷暑,“五午相属为火旺之相,过旺则为毒”,故端午又称“五毒日”。

诸多病疫、蚊虫之属即将滋生蔓延的时节,让未雨绸缪的民众有了强烈的防范意识,形成了众多的民间习俗:通过饮食,驱暑防毒;编织五彩,拴挂辟邪;采撷山野,医药强体;竞渡龙舟,游艺健身,从而达到人与节的统一,人与天的和谐。

端阳节跟端午节的区别(施立学谈端午五月端阳)(2)

舌尖横扫的端午

首食粽子。粽子古称“角黍”,以有尖角形似粽榈叶心和用黍米为原料而得名。粽子形式多样,关东有糯米裹上小枣的枣粽,有裹上火腿的火腿粽,有裹上豆沙的豆沙粽,只用糯米或大黄米的叫凉粽。“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粽子是关东人家端午不可缺少的节令食品。

吃“五黄”。五月端午,要食五种带有“黄”音的食物,即饮雄黄酒、吃黄鱼、黄瓜、咸鸭蛋黄及黄豆板裹的粽子,故关东五月又叫“五黄”月。还要吃蛋,各家各户都要在这天早晨煮上一盆鸡蛋、鸭蛋、鹅蛋,据说这一天能吃到蛋,可使运气滚滚,全年顺利。

炒苋菜。苋菜是关东普通的野菜,别名西风谷。一年生草生,茎直立,单一或分枝,密生细毛。它之所以被称为“苋”,宋人陆佃《埤雅》上说:“苋之茎叶皆高大易见,故其字从见。”苋菜有红绿两种,搭配为菜肴,确有一种颜色之美,作为野菜,它产量极高,随掐随长。苋菜,不仅可口,而且还在于它有食疗作用。中医认为苋菜味甘性凉,可以清热利窍,能治赤白痢疾,二便不通,水煎酌加蜜或糖,治咽喉痛及扁桃体炎。营养学家则认为苋菜籽的碳火化合物含量甚高,且赖氨酸的含量超过了牛奶,人体通常缺乏的八种氨基酸它都具有,作为端午的民俗饮食,确有《神农本草经》上说的“益气力,不饥,轻身”之效。

端阳节跟端午节的区别(施立学谈端午五月端阳)(3)

五彩编织的端午

首拴五彩线,又叫朱蒙,花花绳。端午清晨,趁孩子熟睡时,用五色布或麻扎成小巧玲珑的小扫帚、小簸箕、小葫芦、小黄瓜、小辣椒、小纱灯、小老虎等小饰物,悄悄用五彩线连起来,拴在孩子的前襟、肩头或手脖上,民俗以为可以驱辟病虐。

拴露水线。露水线又称“续命缕”,五月节前夕,农家主妇,以五彩线合拈成绳,夜里放到院中受露,承受日精月华、天地灵气,然后于五月节之晨,拴在儿女脖子、手腕、胫、腰等各部,据说可把人拴住,且可健康长寿。恰如近人冯文询《端午忙》中写道:“下绷收拾绣鸳鸯,节近天中分外忙。五色丝悬长命缕,葫芦样捡女儿箱。”

拴香荷包。香荷包用彩色丝绒线或多色花布编制有瓜果、花卉、五谷、鸟兽、鱼虫、器皿或虎、蛇、壁虎、蛙、蝎(寓意以恶降恶,以攻五毒)等各种款式,内装雄黄、细辛、丁香粉末带在身上,用以驱昆虫、散浊气、辟瘟疫、去温、清热、解暑。

拴五彩葫芦。葫芦本身就是个神奇的民俗事象,象征繁衍,象征团圆,挂在房檐、门首和杨柳枝上的五彩葫芦,是节日最亮丽的一道风景。

山野采撷的端午

首采菖蒲,俗称“蒲草”,其根茎有镇痛、健胃、驱风、利尿之效。富有象征意义的是菖蒲叶又长又直,似一把寒气逼人的青铜宝剑。而菖蒲酒有行气止血、延年益寿的功效,宋欧阳修曾有“共存菖蒲酒,君王寿万春”的句子。

采艾蒿。艾蒿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性温、味苦,可入药。煎服有止痢、止血的作用,晒干艾叶做成艾卷,能灸治多种疾病。端午之晨,趁太阳未出山前,采来艾蒿,用以洗浴,俗以为可以明目健身,一夏不受蚊虫叮咬;将艾蒿做成人形、扎成虎形,插于房门两侧,用蒿草缠起来,再悬一二枝菖蒲,十分壮观,如虎之艾,如剑之蒲,如索之蒿草把门,自然病魔不敢近前。而远观翠绿,近闻清香,又美化了环境。

采年息花。年息花又称失捻紫香、铃兰花,东北满族多于是晨采撷,用花瓣上的露水清洗眼睛,据说可使双目格外明亮,一年里不会闹眼病。

采蛤蟆墨。端午节有起早到河边、池塘捉癞蛤蟆(学名蟾蜍)习俗,捉到后,向其口中塞一锭墨,荫干后,作为外用药物,以清毒、清热,治无名红肿。民间传说,蟾蜍亦有灵气,是晨并不多见,有“癞蛤蟆躲端午”之说。

端阳节跟端午节的区别(施立学谈端午五月端阳)(4)

龙舟驮来的端午

龙舟竞渡又称龙舟赛会,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龙舟竞渡与端午的起源密不可分。关于端午的由来,据不完全考证有七说:一说源于我国古代“龙子节”,以龙为图腾的人们认为龙是主宰一切的神灵,每年都有祭祀龙的盛典,端午龙舟赛遂成为健体强身的体育竞技;二说起于春秋越国,勾践于此日操练水军。宋高承《事物纪源·竞渡》引楚传云:“起于越王勾践”;三说纪念介之推,东汉蔡邕《琴操》:“介子绥(即介之推)割其腓股以嚼重耳。重耳复国,子绥独无所得……遂循入山,文公令燔山求之,子绥抱木而烧死,文公令民五月五日不得举火”;四说最为普遍,纪念楚爱国诗人屈原,梁吴均《续齐谐记》中说:“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五月五日投泪罗死”;五说纪念曹娥,《会稽典录》说:“汉安帝二年五月五日,会稽上虞(今绍兴上虞县)人曹娥之父为江神弹奏不幸溺死,不见尸骸,14岁的曹娥,沿江哭号,七日不绝,后投江而死”;六说纪念春秋吴国名将伍子胥,民间传说,伍子胥于五月五日被吴王夫差所杀,抛尸于江,化为涛神;七说纪念钱江潮神。

隋唐,龙舟竞渡大盛,唐穆宗曾“大合乐于鱼藻宫,观竞渡”,唐敬宗诏命盐铁转运使王播造大型竞渡船二十只供进,“时计其功当半年转运之费”。龙舟赛前,于起点待命,一旦指挥官发令,擂鼓三下,起点红旗迅速向两边移开,龙舟犹如蛟龙出水,“迅楫齐驰,棹歌乱响,喧振水陆,观者如云”。欢呼声中,舟舸利箭射向远方,先到终点夺得锦标者,受到拥戴,披红挂花。明清时期,龙舟竞渡从未停歇,从明代诗人边贡《午日观竞渡》诗中,今天仍然能看到那种“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的热闹场面。

五月端阳,习俗色彩缤纷。端午应天顺时,是饮食、医药、工艺文化节,是健身强魄的体育盛会。天有恒久运行之规律,人有持之以恒之美德,端午便是天人合一的时间节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