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二十七回宝钗金蝉脱壳(红楼梦导读第八回)

第 八 回

薛宝钗小恙梨香院 贾宝玉大醉绛芸轩

【参考版本】

前八十回:《红楼梦脂评汇校本》,曹雪芹著,脂砚斋评,吴铭恩汇校,万卷出版公司2013年版

后四十回:《红楼梦》,曹雪芹著,无名氏续,程伟元 高鹗整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6年版

【回目梗概】

凤姐与宝玉共同说服贾母,与秦钟去家塾读书;宝玉至梨香院探访宝钗,金玉对比,黛玉含酸。宝玉醉酒,牵连茜雪。

【涉及人物】

贾宝玉、贾母、王熙凤、尤氏、王夫人

贾蓉、秦氏、秦钟、秦业

詹光 、单聘仁、吴新登、戴良、钱华、贾代儒

薛姨妈、薛宝钗、莺儿(黄金莺)

林黛玉、李嬷嬷、紫鹃、雪雁、

花袭人、晴雯、茜雪

【主要事件】

贾宝玉与薛宝钗对看通灵宝玉和金锁

林黛玉探访宝钗含酸

贾宝玉醉闹绛芸轩

【人物描写】

1、薛宝钗: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䰖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来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2、贾宝玉:头上戴着累丝嵌宝紫金冠,额上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身上穿着秋香色立蟒白狐腋箭袖,系着五色蝴蝶銮绦,项上挂着长命锁、记名符,另外有那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

3、秦业:现任营缮郎,年近七十,夫人早亡。因当年无儿女,便向养生堂抱了一个儿子并一个女儿。谁知儿子又死了, 只剩女儿,小名唤可儿,长大时,生得形容袅娜,性格风流。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故结了亲,许与贾蓉为妻。

4、秦钟:形容标致,举止温柔,堪陪宝玉读书。

【艺术手法】

1、偷渡金针法:偷渡金针与金针暗度义相同。典出唐代冯翊《桂苑丛谈·史遗》,写采娘“七夕夜陈香筵祈于织女……曰:愿乞巧耳。乃遣一金针长寸余,缀于纸上,置裙带中,令三日勿语,汝当奇巧。”后也以刺绣譬喻作诗文者别有巧妙。明清小说、戏剧评点家也常用来评点小说、戏剧中的巧妙章法和构思,如金圣叹评《西厢记》、张竹坡评《金瓶梅》。脂评也多次用这一文学批评术语。从《红楼梦》有关回的正文看,作批者是指曹雪芹表面在写一回事,而实际有更深的、另外的含义,或者是运用巧妙的艺术手法而不露痕迹。

2、烘染:烘染法本是工笔画的一种技法。是指大片的烘托底色叫做烘染,烘染是为了作品画面的气氛效果的营造,通过对画面整的烘染,衬托主体的表现,增加画面的整体的视觉效果。此处是衬托之意。

3、行云流水之法:形容文章自然不受约束,就象漂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4、草蛇灰线:草蛇:一条蛇从草丛穿过,不会留下脚印,但蛇有体重,还是会留下一些不明显却仍存在的痕迹。灰线:拿一条缝衣服的线,在烧柴后的炉灰里拖一下,由于线特别轻,留下的痕迹也是很恍惚的。现用“草蛇灰线”比喻事物留下隐约可寻的线索和迹象。 反复使用同一词语,多次交待某一特定事物,可以形成一条若有若无的线索,贯穿于情节之中。

【精彩情节与诗词】

宝玉与宝钗对比金玉的情景

林黛玉席间的语言描写

1、通灵宝玉:只见大如雀卵, 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后人曾有诗嘲云: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红楼梦二十七回宝钗金蝉脱壳(红楼梦导读第八回)(1)

2、金锁: 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个,共成两句吉谶。

红楼梦二十七回宝钗金蝉脱壳(红楼梦导读第八回)(2)

【任务清单】

1、金玉之说对林黛玉有怎样的影响?

2、解析李嬷嬷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红楼人物短评】李嬷嬷、王嬷嬷。

3、通过阅读薛家晚宴的描写,分析黛钗二人性格的不同之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