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10提供了什么全新的浏览器(从微软发布首个没有)

前段时间看到一则新闻,内容大体是这样的:Windows 10 内测版已经推出了一个不带 IE 浏览器的版本。

我们都知道 Windows 去 IE 化是必然趋势,官方动作繁多,但总是小打小闹。

今年年初,微软已经宣布 Office 365 不支持 IE。

5月19日,微软官方博客中确认,IE 将于 2022年6月正式退役,由 Microsoft Edge 取代。

虽然“廉颇老矣,且尚不能饭”,但不能否认,IE 浏览器是一代人的回忆。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 IE 浏览器那些年的故事。

IE为何而来?

开源青年前几期的故事,都是围绕操作系统来进行的。而 IE 的出现则跟前几期的方向不同,它和因特网的发展更为紧密。

计算机和因特网的关系,就是点和线的关系。先有计算机解决算力问题,然后通过网络将每台计算机连接在一起,两者相辅相成。

1994年夏天,网景导航器占据浏览器市场份额70%以上。微软的竞争对手苹果公司的 MacOS 还将网景导航器作为默认的浏览器,但当时的 Windows 没有一个默认的浏览器。

为什么浏览器如此重要?

网景公司的创办人安德里森说:

“第一,它可以简化并集成数据和资源的管理,不管是在当地硬盘上,还是在网络的任何一个地方。接下来,随着应用移动到网上,浏览器便可以代替操作系统作为主要的用户接口。操作系统便会转化为其原来的作用,只能作为一系列驱动程序,比如用来驱动键盘和鼠标。”

“第二,一个简单的万能接口的出现,会使网络在规模和范围上都有很快增长。浏览器将会成为万用接口,可以让任何用户随便使用任何一种通信设备。”

windows10提供了什么全新的浏览器(从微软发布首个没有)(1)

马克·安德里森,网景浏览器的创始人

解释解释:浏览器才是万用接口,操作系统只不过是一个为鼠标和键盘等外设提供驱动的应用程序,浏览器可以跨平台,可以提供一致的用户体验。

微软也看到了浏览器的所隐藏的重大潜力。但是为什么不像苹果一样,直接用网景导航器?

显然,微软有自己的打算。从1995年5月,盖茨发布了一份名为“因特网潮汐波”的备忘录中看到,盖茨对于因特网的未来的思考:

“在接下来的20年,计算机功能的改善会落后于通信网络的指数级改善。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将会对工作、学习和娱乐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因特网处在所有这些变化的最前面,在接下来的许多年里,因特网的发展将决定该行业未来很长时间的行动方向……我已经体验过好几个阶段,每次都使我更看重其意义。现在,我认为因特网有最为重要的意义。因特网就是自 IBM 个人计算机 1981年诞生以来最为重大的发展。”

windows10提供了什么全新的浏览器(从微软发布首个没有)(2)

比尔·盖茨

现在看来,因特网确实达到了盖茨当初设想的那个样子,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作为因特网的排头兵,以浏览器为代表的的网络技术的发展确确实实让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微软认为浏览器作为因特网的“万能接口”自己是一定要有的。但是从零开发不切实际。

所以当时和 Spyglass 公司合作,6名微软的工程师基于 Spyglass Mosaic 开发出了 IE 1.0 版本。

这个 Mosaic 是不是就特别熟悉?

网景公司更名前就叫做 Mosaic 通信公司,再往前追溯,Mosaic 之前是伊利诺伊大学 NCSA 的一个开源项目,该大学将 NCSA Mosaic 项目的所有商业授权全部交给 Spyglass 公司。

NCSA Mosaic 项目地址

https://github.com/alandipert/ncsa-mosaic

从这个角度说,网景导航器和 IE 浏览器可以说是同根同祖。

但如今,网景导航器还活着,以火狐浏览器之名安装于全球的数十亿电脑中,而昔日霸主 IE 却将黯然走下神坛。

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印证了开源加持的项目生命力的强大。

IE 的从1到10

1995年8月24日,IE 1.0、Windows 95、微软网络正式推出。

windows10提供了什么全新的浏览器(从微软发布首个没有)(3)

IE1.0

Windows 95 带着初出茅庐的 IE 首次亮相,通过两种方式发布,一种是在光盘中, IE 被放到一个叫做 Microsoft Plus 的附加软件中。第二种是它被预装在每一台 Windows 操作系统中。

啥是 Microsoft Plus 呢?四个字:增值服务。微软将第三方厂商和自己开发的一些功能攒在一起,只需 49.99 美刀,即可拥有。

windows10提供了什么全新的浏览器(从微软发布首个没有)(4)

这你也会疑惑:咋回事儿,这咋用个浏览器还收钱?

没错,那个年代都这样,不止微软一家,网景那边的导航器也收钱。

在反应微软和网景公司浏览器大战的《网际搏杀:微软与网景的生死之争》中有这样的描述:“网景浏览器免费发放,任何人都可以下载,用90天。学生和教育部门免费,任何人买都是39美元(后来升级到49美元)”

这里插一嘴,网景公司不单单是个卖浏览器的,还卖服务器,1500美元一台,光有服务器不行,上面还要跑一些像企业微信、钉钉,当时就是电子邮件服务,新闻组一类的企业服务,这个也收钱 500 美元,不知道是一年还是买断,有知道的看官可以在评论区给大家科普一下。

插嘴完毕,回到正题。

IE 从此被微软当做掌中宝,IE1.0 版本发布几个月后,IE 1.5 支持了HTML 表格渲染。

这里又会有人迷惑,支持表格有啥了不起?

其实很简单,1995年的网页不会这么华丽,当时比较流行的网页布局方式就是使用 HTML table 标签来进行布局,这个知识点可以拿本记一下。

但 IE1.5 并没有向 Spyglass 支付专利费用,最后微软赔偿 Spyglass 800个 W 了事。

发布3个月之后,IE 2.0 支持 SSL、Cookie 等现在还在使用的功能。

windows10提供了什么全新的浏览器(从微软发布首个没有)(5)

IE2.0

1996年1月,微软为 IE2.0 发布了 Mac 版本,售价 19.99 美元,包括一本操作指南图书,30天的 MSN 上网服务,外加其他一些功能。

可惜了,我没体验过 Mac 版本的 IE 浏览器。你们体验过吗?

1996年8月,IE3.0 发布,是首个脱离 Spyglass 源代码的版本,是首个支持 CSS 的主流浏览器。这个知识点记一下。

windows10提供了什么全新的浏览器(从微软发布首个没有)(6)

IE3.0

就这样突飞猛进到2002年,IE 浏览器以 95% 的使用率排名世界第一。

跌落神坛

时间来到 2013年,正在使用 Eclipse 写网页的我不可避免地遇到网页兼容的问题,而让我最头疼的就是对 IE 浏览器的适配。

那个时候我真心希望 IE 浏览器原地消失,现在也是。

随着2004年 Firefox、2008年 Chrome 的发布。也就是从这时期,我成为了 Chrome 的忠实用户:界面美观、插件丰富、网页加载快、在线保存书签等一系列功能好用到爆炸,这个2008年出道的小年轻,让 IE 这个老大哥相形见绌、自愧不如、无力抗争,甚至红着脸躲避。

windows10提供了什么全新的浏览器(从微软发布首个没有)(7)

Google Chrome(2008)

这是 IE 浏览器市场份额不断缩小的外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有两点:对公开的网页标准有限支持和安全性问题。

浏览器的竞争,其背后是看不见的各种网络标准的竞争,谁市场份额大,谁就有制定规则的资格,像各种开放协议、开放网页标准等等。

网景公司的伟大之处在于,希望构建开放的网络环境,开放的网络标准,并且也是这样做的。

我是老大,但是我不称霸,不退群,反而我还支持开放标准。

直到现在,Mozilla 的网页上,还写着他们最初的愿景。

windows10提供了什么全新的浏览器(从微软发布首个没有)(8)

相比之下,微软就有自己的“小算盘”了。本来能够使用开放标准实现的功能,微软就要使用带专利的组件重新实现,来达到相似的功能。并且对 HTML、CSS、JavaScript 上的支持也不尽相同。

可以说是 IE 浏览器凭实力成为了开放网页的绊脚石。

业内专家和网页工程师对于微软这种行为表示不能理解,而且随着事件的推移,这种批判的声音日益增加。

直到 IE11,其对 HTML5 的支持,相对于其他浏览器,仍然偏低。

微软你不想想,得罪了这帮人,那后面的网页技术生态人家还会带你玩不?

这也是为什么在 IE 浏览器调试网页的时候,工程师都会非常痛苦的原因。

第二点,浏览器是一个特别隐私的应用,相信你们的浏览器书签中,总有几个让你红着脸躲避的网址,懂得都懂,这就对浏览器的安全性提出了要求。

而安全性向来是 IE 的弱项。

想象当你刚从大学的晚自习教室出来,回到宿舍,脱鞋上床,拉上小帘子,戴上耳机,熟练地打开一个让你红着脸躲避的网站,当你点击播放的时候,独自欣赏优美的“人体艺术”视频时,你不知道网站已经在电脑上安装了一些莫名其妙的广告软件、间谍软件。

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都是室友给力,懂得都懂。

这种不经过用户同意就在电脑上安装软件的行为叫做“路过式下载”,经历过的看官评论区扣个1。IE 是重灾区。

而且微软对于 IE 的漏洞修复时间相比于同一时期的慢很多,可以说是很拉了。

双管齐下,IE 逐渐成为了被很多人诟病的浏览器,使用率连年降低。

观点

当我看到 IE 浏览器从 Windows 10 版本中移除的时候,内心十分欢喜。毕竟作为只在安装系统后使用的“一次性”浏览器,时不时的出现在系统菜单中,这种感觉就像见了分手的女朋友,彼此了解却再又无法分享我从网页上获得的快乐。

当翻开 IE 浏览器诞生的那段历史的时候,我发现 IE 并不是从 0 到 1 开发出来的,而是基于 Spyglass Mosaic 衍生而来。

你微软那么厉害为啥不自己从 0 到 1 造一个?真正的创新不就是从0到1?从无到有地把一个事物创造出来吗?

两周前,我有幸去参加了一场操作系统相关的开发者大会,在大会上,遇到 Purple Hat 的工程师,想体验一下大会主办方的操作系统。

下载镜像、建立虚拟机、安装一气呵成,随后问了一句,这个安装引导程序不是社区自己写的,用的是 CentOS 的。

所以这不是创新么?

按照创新之父熊彼特的创新方法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让生产要素重新组合”。

创新并不是从0到1,而是将现有的技术重新整合在一起。

就像这公众号的内容,每一个故事都不是原创,只是把历史的素材加工重新组合在一起。难道不能给读者崭新的阅读体验吗?

喜欢的看官记得点个在看哈,这个号看到的人也比较少,需要咱们各位看官动动手指点在看,让更多人看到,也能让我更有更新的动力。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微软发布首个Microsoft 发布首个没有 Internet Explorer 的 Windows 10 版本 https://www.oschina.net/news/142975/microsoft-release-win10-without-ie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Internet_Explorer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MSN
  • Highlights of journey from IE1.0 to IE9.0 https://msexchangeguru.com/2011/03/12/ie9/
  • 《网际搏杀:网景微软的生死之争》[美]迈克尔·卡苏曼诺 大卫·约菲 著

开源青年

开源青年是一个挖掘开源故事的头条号

每周三更新

感谢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