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eleven西安首店来了(7-ELEVEN食安问题频现)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两家北京7-ELEVEN门店被曝光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引发行业和消费者关注,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7-eleven西安首店来了?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7-eleven西安首店来了(7-ELEVEN食安问题频现)

7-eleven西安首店来了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两家北京7-ELEVEN门店被曝光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引发行业和消费者关注。

作为早期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便利店品牌,7-ELEVEN的快捷餐食、多元服务给国内便利店企业拓宽了业务思路。近几年来7-ELEVEN加快国内扩张步伐,加盟成为其重要手段。与此同时,7-ELEVEN却频频出现食品安全事件,也有加盟商公开表示7-ELEVEN的经营模式不适合中国本土。

业内人士指出,7-ELEVEN屡屡出现食安问题与品牌放开加盟有很大关系,而根本问题是品牌对门店管控不到位。成本压力、管理模式等都是7-ELEVEN目前面临的待解问题。

食安问题频现

日前被媒体曝光的两家北京门店分别是通州新华联家园店和亮马桥店。视频显示,在7-ELEVEN北京通州新华联店内,店员将掉在地上的香肠冲洗后继续上架、使用过期食材。在记者暗访期间,店内连续5天都使用了过期米饭,并售卖过期的手工酱肉大包。该店长称其为加盟店。3月15日晚间,北京通州市场监管局通报称相关情况基本属实,该店停业并被立案调查。

在7-ELEVEN北京亮马桥店,工作人员将过期17天的热饮直接更换标签重新摆上货柜,并透露过期饮品一般都会更换标签。充满油垢的餐盒未经清洗直接使用。相关视频发布后,亮马桥店于3月15日中午停业整顿,北京7-ELEVEN通过微博致歉。有媒体报道称该店为加盟门店。对此,3月16日,新京报记者联系7-ELEVEN品牌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截至发稿未予回应。

一天内两家门店被曝光,曾经的7-ELEVEN以快捷餐食在国内获得大量流量,而今则因为食安问题陷入舆论中心。实际上,这并不是7-ELEVEN第一次被曝出食品安全问题。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消费者反映在7-ELEVEN广东门店售卖的关东煮里吃出了小虫子。

业内人士指出,7-ELEVEN近两年食安问题频发,或与品牌放开加盟有一定关系。3月16日,和君咨询合伙人、连锁经营负责人文志宏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7-ELEVEN门店在食品安全相关操作上的不规范,根本问题是品牌对门店管控不到位。

加速加盟拓店

根据公开报道,2004年7-ELEVEN进入北京市场,为直营管理模式。2012年,北京7-ELEVEN先后放开委托加盟和特许加盟,委托加盟是将部分直营店转化为加盟店,特许加盟则是实现门店扩张。采用特许加盟方式后,7-ELEVEN在中国进入高速发展时期。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1年中国便利店TOP100》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7-ELEVEN在中国大陆的门店数量达到2387家,这个数字在2020年6月30日是2147家,半年内增加了240家。其中,7-ELEVEN探路国内下沉市场,2020年相继在湖南、河南、云南开出首店。

其中,2019年10月,友阿股份全资子公司湖南友阿便利超市管理有限公司与柒一拾壹(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地区特许经营合同,在湖南开展7-ELEVEN便利店业务项目。2020年5月,7-ELEVEN湖南首店在长沙开业,友阿股份董事、副总裁、湖南友阿便利超市管理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胡硕当时曾表示,友阿7-ELEVEn便利店前期侧重于在复合商圈或写字楼的布局,待时机成熟后,将大力支持加盟店在社区的布局,预计到2022年开业总数达到100家。2020年12月,湖南当地媒体报道称,自该品牌便利店开放加盟的消息发布,截至2020年12月中旬,已有超过2000名意向加盟者提交了加盟意向申请。

文志宏称,7-ELEVEN的加盟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特许加盟,即通过总部授权,由加盟商投资、运营。另一种加盟模式是门店的所有权属于7-ELEVEN公司,即门店是由总部投资公司投资,但门店日常的运营由加盟商负责,加盟商通过缴纳一定保证金的方式,获得直营门店的运营。

3月16日,新京报记者就加盟店占比等问题向7-ELEVEN相关负责人发送了采访提纲,截至发稿未获得回复。

成本压力待解

有公开报道显示,有多位7-ELEVEN加盟商曾对媒体表示,7-ELEVEN过于固化的管理模式让加盟商承担风险,却几乎没有自主权,加盟商在百度、知乎等平台“吐槽”称,从总部订货质量确实可靠,但价格要贵很多,便利店行业利润较低,一瓶酸奶利润仅为几毛钱,卖20瓶也无法弥补一瓶过期酸奶的亏损。这也或是有的加盟店为了保证成本、利润使用过期食品的根本原因。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国际商贸中心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赖阳认为,除7-ELEVEN之外,罗森也在有限地放开加盟,而它们均面临两难问题,“放开加盟的优势在于降低人力成本,通过控制成本保障品牌收益,而完全直营,虽有利于门店管控,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但品牌发展成本过高。”

大力拓店是否只能靠放开加盟、防控食品安全问题是否只能通过加大人力成本实现?答案并不是只能“二选一”。在这方面,本土便利店品牌的突破与尝试已经看到了效果。依靠直营管理体系加上智能操作系统的帮助,2021年,某国内品牌的利店在国内直营门店数量超过2000家。

赖阳认为,上述快速扩张的本土品牌便利店控制成本的核心是改变了传统便利店的运营模式,采用科技手段优化运营效率,比如结账采用扫码结账,门店仅需整理货品人员。人力成本压力大幅减轻,也减少了顾客排队的时间成本。7-ELEVEN、罗森也可以效仿其运营模式。

新京报记者 于桂桂

编辑 王琳 校对 赵琳

7-11于2004年进入北京市场,彼时还是直营管理。2012年,北京7-11先后放开委托加盟和特许加盟,委托加盟是将部分直营店转化为加盟店,特许加盟则是实现门店扩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