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解读(贞烈女子杜十娘投河背后)

青楼这个古代的特有的场所,在当今社会已经被彻底取代,它最早起源于周襄王时代。而我们今天所说的主人公杜十娘就出自青楼。

《战国策》中记载:

“东周”引周文君云:“齐桓公宫中女市女闾七百。按周礼——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则一闾为二十五家。管仲设女闾七百,为一万七千五百家。管仲设女闾,”

随着时间的推移,官方也承办青楼,在唐朝时属于“太常”,而且官方也不禁止官员进入太常去寻欢作乐。到了明朝,官方改“青楼”为教坊司,而且明太祖朱元璋明确规定文武百官不得入内。《国初事迹》中记载到“太祖立富乐院,令礼房王迪管领,此人熟知音律,又能作乐府。禁文武官吏及舍人,不许入院。只容商贾出入院内。”这是中国有记载的最早的禁止公务员出入高档酒楼吃喝的记录。

后人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解读(贞烈女子杜十娘投河背后)(1)

青楼始于女闾,是中国古代合法的娱乐场所,说起青楼现在的大部分人都认为这是一个有伤风化的地方,其实是错的,古代的青楼其实是一种即消费、娱乐、乐舞、为一体的娱乐化场所。所以古代的青楼可以看成是如今的娱乐会所,而杜十娘就是出身于这里,杜十娘虽然出身不好,但是却有着平常女子所没有的贞烈。

后人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解读(贞烈女子杜十娘投河背后)(2)

这一日天清气爽,阳光明媚美好的爱情故事就这样毫无预料的开始了,可是谁也想不到爱情之后却隐藏着一个悲伤的结局。万历年间,京城教坊司的名妓杜十娘在接客时遇见了一个男人,他举止文雅,谈吐优雅,杜十娘恋爱了,一见钟情就这样发生了,而这个男人就是南京布政司家的公子李甲,他是奉父命来京城游学的。

却说李甲这一日在家学的累了想出来转一下,没想到却转到了城南教坊司,偶然间他看见了让他着迷的女子,这个女人就是杜十娘。两人都是一见钟情,随着相处时间越来越长,杜十娘更加珍惜这个举止文雅的翩翩佳公子,而李甲也十分喜爱这个美貌红颜。从此李甲也顾不上自己的学业,日日流连温柔乡,不过很快他的钱就花光了,他的父亲也十分恼怒他不争气,于是断了他的钱财供给。

后人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解读(贞烈女子杜十娘投河背后)(3)

此时的杜十娘正沉浸于爱情之中,决心将自己的一生都托付于这个男人了,于是拿出自己的积蓄,让李甲拿着为自己赎身。李甲在京城有一好友叫柳遇春,赎身之后的两人在好友家喜结连理,既然已经成亲,回家告诉父母一声是必须的。这时的李甲忽然想到,父亲肯定不会同意自己娶一个青楼女子入家门的,但是放弃杜十娘自己又狠不下来心,正无计可施之时,杜十娘却说到,我们可以先到苏州杭州等地游玩,之后郎君在回家慢慢求他的父子原谅,等到父亲火器小了,再来领他入门,李甲欣然接受。

后人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解读(贞烈女子杜十娘投河背后)(4)

二人于第二天上路前往南京,待二人走到瓜州古渡之时,遇到了富商孙富,孙富为人好色阴险,先是垂涎杜十娘的美貌,后又被杜十娘歌声吸引,心中的占有欲越来越强烈。孙富为了杜十娘,先是小心的与李甲想接触,熟络之后,又在喝酒期间无意之中提起杜十娘,李甲不加防备的便将自己与杜十娘前后所发生之事讲于孙富听。

后人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解读(贞烈女子杜十娘投河背后)(5)

孙富却说道:“李兄,你父亲身居高位,如何会同意你带一个妓女回家,而且还娶她为妻,到时候你岂不是两头为难,那时你还不落得个不仁不孝的罪名”。李甲本来心里就十分担心自己的父亲不同意自己根杜十娘之事,现如今被孙富一说,惶恐至极,只得询问孙富可有解决办法。孙富一见李甲上钩,便说道不如我以千金相赠,你带着钱回家,就说在京授官,相信你父定会原谅你,李甲心动不已,于是就签下了协议,把杜十娘卖给了孙富。杜十娘听闻后,如遭雷击,回想起自己幼年被拐卖,受尽屈辱,原以为遇见了一个可以托付终身的男人,从此可能就会过上幸福的生活,但是没想到就是自己一见倾心的男人居然为了区区千两银子,就把自已又给卖了。

后人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解读(贞烈女子杜十娘投河背后)(6)

第二日,杜十娘身穿盛装来到船头,面对李甲,她在没有了喜欢,有的只是厌恶,她先是痛骂孙富拆散二人,又骂李甲忘恩负义,然后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小箱子,打开后说道看看这里面都是奇珍异宝,价值连城,你却为了区区千两银子卖了我。随后纵身投入滚滚波涛之中。

后人对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解读(贞烈女子杜十娘投河背后)(7)

杜十娘无疑是一个悲情人物,但是造成这一切的难道只是李甲贪图那一千两银子吗?非也!真正导致这一切发生的还是那个万恶的时代,封建社会下女子毫无地位可言,而出身于青楼的女子更是无地位可言。李甲不是不爱杜十娘,而是对于世界的名利来说,来自青楼的杜十娘只是自己一时的贪图享乐,而不是自己真正重要的东西,不是自己的所有而只是一部分,对于这毫无名分的爱恋,祖上的基业和权贵才是他想要的,杜十娘对他来说可能始终就是一个青楼的女子吧。

杜十娘出身青楼,纵使她是一个卖艺不卖身的清倌人,但是还是不能被人们所接受,因为这是那个时代无法改变的观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