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阅读伴我成长的书(我的阅读故事有书相伴)

文/范海霞

工作的空余时间里,习惯了打开手机读会闲书,我所谓闲书也就是与工作无关,和职称毫无联系的一些东西,比如余秋雨,比如毕飞宇,莫言或者史铁生。

不管谁的作品,古文还是现代文学,这些应该说都是我的所爱。经常沉浸在他们的作品里。品读的同时也难免感叹现代的科技带来的便利,连读书这样的事情都是如此,只要你想,随时随地都可以与古今中外的文人雅士探讨交流。

小时候,这些事情是不敢想的,或者说那时候对一本书的渴望是望眼欲穿的,我的老家在距离小县城几十公里的小村子里,交通闭塞,思想落后,想读点课外的书籍是很难的一件事情,甚至和我同龄的一些人都仅仅是读完小学就退学回家了,可见当时的人们对教育方面的一些理念是多么的落后,对求知的欲望多么的欠缺!

对读书的热爱是从小就有的,那会就盼着新学期发新书的那一刻,新书到手,打开书页,闻闻那抹书香,内心是欢喜的,这份欢喜从内洋溢到外,最直接的结果是老师还未开始新课,我已经将课本的内容看了个七七八八,喜欢,但不求甚解,那也是一种常态。

当时,还流行一种小人书,很小的小册子,上面是图片配的文字,内容无非是《大闹天宫》或者是《铁道游击战》,课间时候和几个小伙伴挤在一起偷偷的看,还得随时提防老师的查看(这一点,真是不如现在的孩子,那时,所有的课外书都是闲书,被老师发现是要被没收的。那个没收,对我们而言无异于巨额的财富!)

时间在推移,国家在改革,日子开始变的好起来。我买书的欲望也水涨船高,不热美食,不爱红衣,但凡是走到书摊前就挪不动步,怎么也得顺一本两本的才能回家,从唐诗宋词到《平凡的世界》,印象最深的是当时读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

寂静的深夜,我一个人,读到韩新月的死,眼泪那是哗哗的开流,最后抽抽嗒嗒哭到不能自已,那时年轻更多的看到的是霍达笔下爱情的凄美,怎样的天不遂人意,怎样的错失良机,造化弄人?

前几年重读此书,有了对人生更多的体会,人生不易,各种机缘巧合的事情,很多都不是受一个人所控制的,任何人都受限于当时的环境,个人的认知以及所受教育的不同,人生经历的不同导致各自选择的不同造成了各种各样的不幸,及至人生落幕,没有谁的人生比谁的人生更加幸福。

人生苦难,从书中看到了多多,余华的《活着》,王福贵一点一点的看着至亲的人离开,最后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毕飞宇的《青衣》告诉我:“一个人可以有多种痛,最大的痛叫做不甘。”,于是我学着放下,放下那些曾经惦念不舍的富贵,名利,甚至是青春,它告诉我活在当下就是活在幸福里,苦难算什么,轮椅上的史铁生告诉我什么是不屈的灵魂!

好了,就这样吧,忙里偷闲,去看看余秋雨的《千年一叹》,走不了万里路,就追随余老师的脚步,探访世界各地,名山大川,体会身临其境的妙处,感受历史的沧桑,以及从远古而来的历史的沉重感!

有书相伴,如此甚好!

关于阅读伴我成长的书(我的阅读故事有书相伴)(1)

2022-8-25

壹点号 范小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