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为啥没人吃(没吃过呷哺呷哺)

在输入法里把下一页的「▶」按完之后,才知道这四个字原来不是读作

[ jiá pú jiá pú ] 而是 [ xiā bǔ xiā bǔ ]

但转念一想,自己是个南方人,也就原谅了自己,毕竟我连这家店都没见过。整个广州也仅仅只有一间门店。

呷哺呷哺为啥没人吃(没吃过呷哺呷哺)(1)

01

1998年,来自台湾地区的珠宝商贺光启转行干餐饮,在北京西单开起了呷哺呷哺的第一家店。但这一人食的台式小火锅,在当时只有好奇尝鲜的份,丝毫动摇不了铜锅涮肉在老北京人心中的C位。

直到2003年,一场非典疫情,让人们发现了呷哺呷哺这种小火锅安全卫生的一面。而便宜大碗的性价比,更是让呷哺呷哺占尽了优势。

随之而来的便是呷哺呷哺在北京的遍地开花。

“北京的民警驻点有315家,而呷哺遍及北京各区就有276家门店,几乎可以说是‘有事找民警,吃饭找呷哺’。”

早年间,呷哺呷哺的老板贺光启常常用这样一句玩笑话,来形容呷哺呷哺在北京市场的受欢迎程度。

十几年来,呷哺呷哺凭借超高的性价比,成为了一代打工人和学生最常去的火锅店,即使它的服务真的很一般。

呷哺呷哺特制的麻酱也成为了食客口中最难忘的味道。

02

随着当代年轻人的社恐症状愈发严重,「一人食」的风越吹越大,《孤独美食家》等一系列一日食剧目相继走红。

风口到了,呷哺呷哺起飞了。2014年,霸占了北京,被誉为“火锅平价之王”的呷哺呷哺上市了。

一时间,呷哺呷哺风头无两,董事长更是放言要开到4000家分店,而攻占南方市场也只是时间问题。

可惜事与愿违,上市后的呷哺呷哺市值不断上涨,口碑却一直在下降。

“以前俩人吃,七八十块就够了,现在得一百四起步”

“我一个人吃呷哺都要90 ,有这钱我不如再添点去吃海底捞,至少服务好”

“转型主要体现在装修,菜品和服务毫无进步,甚至连麻酱都没以前好吃了”

越来越高的客单价让呷哺呷哺失去了“平价‘’‘’亲民‘’的特点,更是让人吐槽吃不起了。

这背后或许有物价攀升,或许有人力上涨,或许有资本的博弈,但都绕不开一个关键的原因:门店升级。

呷哺呷哺为啥没人吃(没吃过呷哺呷哺)(2)

03

这一切还要从2016年说起。那一年,18岁的老北京儿人儿「呷哺呷哺」收到了一份成人礼:

来自呷哺呷哺创始人、董事长贺光启的“品牌升级计划”。

这份成人礼不仅给呷哺呷哺添了个主打中高端的二胎兄弟“凑凑”,同时也使得这家凭借着性价比行走江湖的小火锅,完成从“快餐”到“轻正餐”的转型。

你可以理解为杨国福装修成了ins风,亦或是沙县小吃变成了沙县大饭店。

呷哺呷哺为啥没人吃(没吃过呷哺呷哺)(3)

升级后的呷哺呷哺却不香了。

高昂的客单价让呷哺呷哺渐渐脱离了低端人群的选择,口味没有比大龙焱为代表的川味火锅更有特色,服务上也与海底捞相差甚远。

仅仅靠着一口麻酱和情怀已经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可了。

呷哺呷哺为啥没人吃(没吃过呷哺呷哺)(4)

不过相对于成年即晚年的呷哺呷哺,他的兄弟「凑凑」却越战越勇。

「火锅 茶饮」模式的湊湊,主打聚会概念。锅底可以免费续加的鸭血和豆腐、做成棒棒糖形状的鱼糜、在传统台式珍奶基础上做了微创新的大红袍珍珠奶茶......一个接一个的“本店特色”让凑凑成为了一代网红,带来流量之余也带来了盈利。

尤其在疫情突袭的2020年,呷哺呷哺集团总营收同比滑坡9.5%至54.55亿元,而来自于湊湊贡献的营收则同比增长超过40%,凭一己之力成功守护了呷哺呷哺的“估值底线”。

呷哺呷哺为啥没人吃(没吃过呷哺呷哺)(5)

04

不过这一切的一切似乎都与南方人无关。

长居南方的二狗问过身边很多朋友:你吃过呷哺呷哺吗?得到的回答无一例外都是轻微的摇头和略带迷惑的眼神。

北京人儿呷哺呷哺似乎在南方稳不住脚跟,毕竟清淡的潮汕牛肉火锅早已占领了南方,麻辣鲜香的重庆火锅又把剩余不多的山头收归腹地。

呷哺呷哺为啥没人吃(没吃过呷哺呷哺)(6)

最后

记忆中的味道总是那么甜美,让人不禁念了一遍又一遍。 这种味道或许有着怀念的需求,或许有着“吃了才是自家人”的归属感,但想吃的念头总是不变的。

二狗至今未曾尝过老北京人儿呷哺呷哺的味道,但也十分好奇与渴望尝试到这种“记忆中的味道”。希望有那么一天,我能在南方吃到那个没有“变味”的呷哺呷哺。

希望你能开心

希望我能早睡

呷哺呷哺为啥没人吃(没吃过呷哺呷哺)(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