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红楼梦是这样的由来(红楼梦竟然位列)

只要谈到读书的话题,网友们总会拉出一张“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常年高居榜单首位的名著我们并不陌生——《红楼梦》。诗词难懂,文辞拗口……不想读书总有那么多的理由。但在南京大学,学生们却在文学院副院长苗怀明教授的带领下,把《红楼梦》读出了花样。近日,学生们的“红楼梦花式作业”正式集结出版,苗怀明教授给这本书命名为《南京大学的红学课》。

原来红楼梦是这样的由来(红楼梦竟然位列)(1)

【他们是怎样把《红楼梦》“读下去”的?】

以“八卦”起步,以学术为终点

《南京大学的红学课》一书,收录的是南大文学院2016级的同学们,在“《红楼梦》研究”这门课上所做的学期作业。“《红楼梦》研究”课程扬子晚报的忠实读者一定不会陌生,本报曾长期进行了跟踪报道,主讲老师苗怀明通过一次次的“花式作业”,成功让学生们对《红楼梦》产生兴趣,有了强烈的参与感和代入感。比如2018年秋季学期课程的第一次“花式作业” ——“证明自己是《红楼梦》的作者”,还有请“红楼梦中人”吃饭,给“金陵十二钗”乱点鸳鸯谱等作业,都自带“头条属性”,每一篇都有着十足的话题讨论度。

原来红楼梦是这样的由来(红楼梦竟然位列)(2)

扬子晚报对“红楼梦花式作业“的报道版面节选。

虽然是以“八卦”作为起步,然而苗怀明却告诉记者,课程的宗旨必须是“一本正经搞笑,认认真真读书”,学生们在学期末的大作业,还是严肃的校勘和论文写作。“逼着学生满世界查资料,细细研读作品。读仔细了、读多了,自然会有想法。研究红学云云,认真反复阅读作品是最最关键的,这是童子功,研究其他小说乃至诗文词曲,也是如此。”苗怀明介绍了教学安排背后的良苦用心,“中文系学生要想学好古代文学,基本的校勘功底必须夯实。花式小作业是让学生发挥主观创造性,期末大作业则回归中文系的基本功训练,课程必须以学术为终点。”

不一样的研究方式“辛苦并快乐着”

苗怀明的“《红楼梦》花式作业”,给文学院16级的学生留下了终身难忘的美好回忆。6月20日,南大文学院举办了《南京大学的红学课》新书座谈会。活动现场,学生刘玥彤告诉记者,做“花式作业”的过程“辛苦并快乐着”:“我们第一次发现,原来《红楼梦》还可以有这样的研究方式。每一节课的前半部分,同学们会针对《红楼梦》中一个重要但趣味的问题展开讨论和评议,并由老师作总结和延伸;后半部分由苗老师对《红楼梦》的一个专题展开生动而细致的讲述。苗老师会设置《红楼梦》中的一些新鲜、特别、有趣而且十分重要的基本问题让大家探讨。”

热热闹闹的讨论让同学们研究热情高涨,专业知识也在此过程中成功“内化”。学生顾阅微表示,“《红楼梦》之所以会让网友产生‘死活读不下去’的印象,大约还是因为‘硬着头皮读’,如果能够带着兴趣,带着目标去读书,再加上老师到位的引导,你会彻底改变对《红楼梦》的印象:名著的魅力真的值得一读再读,一探究竟。”

【名著应该怎样读?文学院教授这样说——】

创新课堂和阅读方式,“一通百通”

“文学院应该怎样读经典?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在《南京大学的红学课》这本书里,大家不妨看一看,大学里的红学课是多么有趣。”20日的新书发布座谈会上,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徐兴无教授激情发言:传统文化也需要创新发展,利用小说本身的特质来创新课堂,探索出独具个性的研究型教学方法,就是阅读经典的很好方式之一。不仅寓教于乐,还能让学生同步掌握文学规范。文学学科是“一通百通”的。学会了怎么研究《红楼梦》,也就会了研究别的经典。

原来红楼梦是这样的由来(红楼梦竟然位列)(3)

“大学课堂应当是老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经营的,有严肃,有活泼,有参与,有讨论,如此才能让学生为课堂注入生机和活力,才能让老师真正成为知识的引路人,指导、鼓励学生走入更宽广的知识殿堂。”苗怀明说,“在我看来,大学教授不仅要给本科生上课,而且要多上课。不仅要多上课,还要上好课。不仅要上好课,而且要花时间和他们多交流,带他们游玩,带他们听戏,带他们品尝美食,和他们做朋友,陪他们一起成长。善待学生就是善待学校,就是善待教育,就是善待自己,就是善待中国的未来。”

记者了解到,苗怀明教授开设的“《红楼梦》研究”课程,已入选南京大学精品课程。

【你也可以跟着南大文学院老师一起读经典】

“花式作业”集结出版,还成为了学生们的“毕业礼物

“《南京大学的红学课》这本书,不仅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次记录,也是文学院送给16级学生的一份毕业礼物。”苗怀明告诉记者,《南京大学的红学课》已正式出版,并在各大网店上架。

“这门课程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轻松,别的不说,就是看着轻松有趣的花式作业,设计题目相当烧脑,既要好玩有趣,又要有学术性,还得让同学们有发挥空间,有时候要想很长时间才能确定一个题目。题目有了,其实做起来也并不容易。不过辛苦虽然辛苦,但整个过程还是相当愉快的,至今想来,也是一段美好的回忆。”苗怀明在新书的前言中写道:“有付出就会有收获,这种收获是多方面的,或被同学们的奇思妙想惊得目瞪口呆,或为他们的幽默风趣笑得满地打滚,或从他们的作业中悟得人生真谛……总之,大家一起互爱互伤,相爱相杀,走过一个不平静的学期,苦并快乐着。”

“我即将去国外高校开启研究生新生活,这本书是我本科四年最难忘的记录。”文学院学生唐小蔚说。虽然课程结束已有一年多,但苗怀明依然和其中的不少学生还一直保持着联系。“上好一门课程,光靠老师和学生的努力还不够,还需要相互之间的默契,也就是缘分。”苗怀明告诉记者,在最后一次上课时,自己向同学们表示了谢意,“我陪伴他们走过了一段美好的青春时光,他们也陪伴我走过了一段难忘的中年岁月,给了我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的莫大快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杨甜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