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两条地铁开通倒计时(武汉地铁覆盖全城)

武汉两条地铁开通倒计时(武汉地铁覆盖全城)(1)

地铁16号线高架段与长江并行,与沌口长江大桥相交而过。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讯 “5号线终于要开通了,青山人民翘首期盼。”市民周琪高兴地说。

26日,5号线、16号线、6号线二期工程开通,武汉地铁线路覆盖至全市各区。

武汉地铁运营里程突破400公里大关,增至435公里,迈入世界级地铁城市,里程排名进入世界前十。加之49公里有轨电车里程,武汉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数达到484公里。

武汉,已经实现了由建设“城市地铁”向建设“地铁城市”的转变。

地铁,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交通工具,它正突破这一传统认知,为市民提供集出行、居住、工作、娱乐、消费等为一体的全方位生活服务。

■ 从“一条线”到“一张网”

武汉两条地铁开通倒计时(武汉地铁覆盖全城)(2)

地铁8号线宏图大道站,列车正快速驶出。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17年前,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通车,线路图上就是“一条直线”,10个车站,10.2公里,人们乘坐更多是怀着好奇的心态。

2012年,2号线一期工程通车,这是第一条穿越长江的地铁,从武昌至汉口,解决了武汉人的“过江难题”,曾经过江舟车劳顿至少需要半小时,如今只用4分钟。

武汉两条地铁开通倒计时(武汉地铁覆盖全城)(3)

2021年12月14日,武汉市地铁站内,市民出行都佩戴口罩。长江日报记者胡冬冬 摄

每天清晨,在2号线积玉桥站,都可以看见大批乘客候车,准备前往汉口,江汉路站也长期占据地铁车站客流第2名。

“现在过江,我一般都坐地铁。”家住武昌中南路的女孩孟婷说,尤其是去江汉路,坐地铁比开车更加方便。

从2012年起,9年间,武汉地铁每年都有新线通车,逐渐形成“主城联网、新城通线”。截至目前,武汉已经拥有4条穿越长江的地铁和2条穿越汉江的地铁,地铁拉近了三镇的距离。

今年底,随着5号线、16号线、6号线二期工程通车,地铁驶进青山、汉南,武汉市所有主城区和新城区均已实现地铁覆盖,运营里程数达到435公里。

通车之日,282座地铁站更新最新运营线网图,曾经只有“一条直线”的线网图,如今11条线路四通八达,覆盖整座城市。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第四期建设规划批复,至2024年,武汉还将建成19号线等项目,形成14条线路运营、总长606公里的轨道网,全面实现“主城成网、新城通线”。

■ 第一条全自动驾驶线路亮相

武汉两条地铁开通倒计时(武汉地铁覆盖全城)(4)

地铁5号线列车。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14日,5号线试跑时,在徐家棚站,一列“首义红”列车驶入站台,自动进站、停车、开门,无须司机操作,车内不再单设司机室。

“我太期待了,想赶快坐一下5号线,在车头感受一下全速前进的感觉。”家住青山建设二路的市民尹平说,自己是个“地铁迷”,一直很关注5号线全自动驾驶的新闻。

据了解,5号线是武汉地铁首条全自动驾驶线路,采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FAO系统,可实现目前世界上最高级别(GoA4)的自动运行。

武汉地铁以“智慧地铁”为建设目标,一直推进城轨云平台、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轨道交通上应用实践。16号线是武汉轨道交通提倡采用线网信息化云平台技术之后的首条在建“入云”线路。

武汉地铁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武汉地铁云平台是搭建大数据中心、云平台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构建线网的骨干网。未来武汉地铁云平台的建设,将与全市各部门共同联手进行数据融合,助力武汉智慧城市的发展。

■ 一站一座“艺术馆”

武汉两条地铁开通倒计时(武汉地铁覆盖全城)(5)

地铁6号线二期码头潭公园站站厅艺术墙《趣》。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走进武汉地铁8号线省博湖北日报站,仿佛走进一座“微缩版博物馆”。

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站厅两侧陈列的24幅文物铜质版画,以湖北省博物馆的代表性文物为灵感,让人仿佛进入艺术殿堂。

这座以“楚文汉韵”为设计主题的地铁艺术站,位于湖北省博物馆旁,不少前来省博参观的游客都会先在地铁站“打卡”。“太惊艳了!”不少游客发出这样的惊叹。

武汉两条地铁开通倒计时(武汉地铁覆盖全城)(6)

地铁5号线杨园铁四院站艺术墙《奔腾时代》。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武汉地铁,几乎每条线都有这样的艺术特色站,今年开通的5号线,25座车站中有11座特色站,逛完一条线路,仿佛观看了一次青山、武昌的历史文化展。

5号线顺江而建,位于长江南岸,站内设计结合地处滨江的地理位置,以及线路所经过工业、科技区域,总体设计理念为“灵秀长江,魅力地铁”。

11座特色站,一站一景,构造出繁荣热闹的盛世场景。走进武钢站,以“光辉岁月”为设计主题的“工业风”扑面而来,栏杆采用钢铁元素定制,吊顶采用钢结构包裹风管的形式。艺术墙《钢的诗》,带人们重新发现武钢“诗性之美”,一刚一柔,谱写了一首专属于钢城人的“岁月赞歌”。

走进昙华林武胜门站,“艺林丹青”为设计主题,与其他特色站设计艺术墙不同,这座车站设计了艺术顶,主题为《艺术之眼》,提炼昙华林街区的典型建筑元素,转化为视觉图形语言,见证了武汉这座城市的沧桑之变,凝聚着未来持续发展的不竭之源。

■ 地铁让“一座城”更丰富

武汉两条地铁开通倒计时(武汉地铁覆盖全城)(7)

地铁16号线汉南车辆段控制中心机房,技术人员正在监测各系统运行状况。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范湖站是2、3号线换乘站,通达三镇。今年国庆,一座名为“范湖里”的地下商业街开业,地铁站厅与商业街无缝衔接,出地铁转身就能逛街,快餐小吃、网红饮品、时尚杂货可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周五下午,坐地铁到商业街,和朋友们相约吃个饭,再去网红店打包一份糕点和奶茶,然后坐地铁回家,路上一点也不用担心周末堵车,这就是典型的TOD模式“站城一体化”生活。

如今的地铁,早已不是单一的交通工具。武汉地铁也早从建设城市地铁,转变为建设地铁城市,以地铁站点为导向,建立中心广场或城市中心,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功能,实现“站城一体化”。

由于城市地铁的天然交通优势,能够产生巨大的虹吸效应,汇聚站点周边客流,对商家而言有着天然的吸引力,多家知名品牌意向入驻。

国庆期间,范湖里、大智荟、玉带茗都、中南荟等4个武汉地铁商业亮相,它们全部依托轨道交通复合建设。

12月,武汉地铁又公布了三阳路、秦园路、黄浦路、赵家条、中航街道口、徐家棚、佛祖岭、歌笛湖8大武汉地铁TOD项目。其中,三阳路、秦园路、徐家棚3个项目是一线长江滨江高端商务TOD项目。

武汉地铁集团主要负责人表示,武汉轨道交通在规划建设的同时,做好商业策划,结合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进行土地集约化综合开发,提高土地资源和各类资源的利用效率,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武汉特色的“地铁 物业”“地铁 产业”的发展道路,坚持“城市空间发展引领者”“地铁生活方式打造者”“区域轨交产业驱动者”发展定位。

这三条地铁线路今天同日通车

武汉两条地铁开通倒计时(武汉地铁覆盖全城)(8)

地铁5号线列车行驶在高架段时,乘客可以透过车窗观赏优美风景。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 5号线

南起黄家湖中医药大学,途经烽胜路、白沙洲大道、复兴路、司门口、昙华林、武昌滨江商务区、杨园、和平公园、红钢城、武钢片区,终点至武汉火车站东广场。5号线是青山区首条地铁线。

全长35.13公里,设站25座(4座高架站、21座地下站)。

在徐家棚站与7、8号线换乘;在积玉桥站与2号线换乘;在复兴路站与4号线换乘。

● 16号线

属于市域线,汉南区首条地铁线。线路南起纱帽周家河站,途经纱帽新城、军山新城、沌口老城区,终点至国博中心南站。是目前武汉速度最快的地铁,时速120公里。

全长33.1公里,设站12座(5座高架站、7座地下站)。

在老关村站、国博中心南站均可换乘6号线。

● 6号线二期

起于一期终点金银湖公园站,沿金山大道敷设,终点为新城十一路站。

全长7公里,共设站5座,全为地下站。

在码头潭公园站与1号线换乘。

武汉地铁17年大事记

武汉两条地铁开通倒计时(武汉地铁覆盖全城)(9)

地铁8号线宏图大道站,市民在站台准备乘车。长江日报记者李永刚 摄

◎ 17年,武汉地铁运营里程从最初的10公里,拓展到435公里,武汉迈入世界级地铁城市行列。

2004年7月28日

1号线一期工程开通,国内首条采用移动闭塞信号系统线路。

2006年

2号线一期工程试验段动工。

2010年7月29日

1号线二期工程开通。

2012年12月28日

2号线一期工程开通,首条穿越长江地铁线路。

2013年12月28日

4号线一期工程开通,连接起武昌火车站和武汉火车站。

2014年5月28日

1号线汉口北延长线开通。

2014年12月28日

4号线二期工程开通,地铁第二次穿越长江,连接武昌和汉阳。

2015年12月28日

3号线一期工程开通,成为首条穿越汉江的地铁线路。

2016年8月31日

6号线第23列“鹦鹉绿”新车到汉,武汉地铁迎来第1000辆列车。

2016年12月28日

2号线机场线、6号线一期工程开通。

2017年12月26日

8号线一期、阳逻线、1号线径河延伸线开通。

2018年10月1日

7号线一期、11号线东段一期工程开通。7号线越江段是世界首条公铁两用长江隧道。

2018年12月28日

7号线纸坊延伸线开通。

2019年2月19日

2号线南延线工程开通。

2019年9月25日

4号线蔡甸延伸线开通。

2019年11月6日

8号线三期工程开通。

2021年1月2日

8号线二期工程、11号线三期葛店段开通。

2021年12月26日

5号线、16号线、6号线二期工程通车,意味着武汉实现地铁全域覆盖。

(长江日报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曾斯 刘丹丹 袁永华)

【编辑:符樱】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