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沪剧老一辈艺术家(宝山沪剧团70周年系列活动第二响那位杨老太太)

点击标题下「文化宝山」可快速关注

大家都爱的宝山沪剧团

新开公众号佳作不断

宝山沪剧团70周年系列活动

第二响:那位杨老太太,她是位逍遥派的高手!

纪念沪剧老一辈艺术家(宝山沪剧团70周年系列活动第二响那位杨老太太)(1)

纪念沪剧老一辈艺术家(宝山沪剧团70周年系列活动第二响那位杨老太太)(2)

纪念沪剧老一辈艺术家(宝山沪剧团70周年系列活动第二响那位杨老太太)(3)

那位杨老太太,

她是位逍遥派的高手!

一个外行人看到的

沪剧泰斗

杨飞飞

纪念沪剧老一辈艺术家(宝山沪剧团70周年系列活动第二响那位杨老太太)(4)

慈溪,地处东海之滨,因治南有溪,东汉董黯“母慈子孝”而得名。

她的近现代名人录上,

我们可以看到,

戏曲分类里,

有这么几个名字,

个个响当当!

周信芳

周伯春

姚慕双

杨飞飞...

这位杨老太太到底有多厉害呢?

纪念沪剧老一辈艺术家(宝山沪剧团70周年系列活动第二响那位杨老太太)(5)

她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沪剧”代表性传承人!

沪剧表演艺术“杨派”创始人!!

1956年北京首次召开戏曲音乐座谈会,她是沪剧界唯一代表!!!

与梅兰珍、戚雅仙、徐丽仙一起并称为江南四大悲旦!!!!

第三届“中国金唱片”奖得主!!!!!

......

(再罗列下去我怕感叹号不够排的)

总之,

如果当年那一代沪剧表演艺术家进行华山论剑,

她一定是五绝之一!

研究她的表演艺术的文章,那么多年来,许多专家已经写得非常透彻,研究得可以说是非常细致深入了,不过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果你还是一个刚接触沪剧艺术的新新爱好者,我就以一个外行人的身份(也不知道这有什么好骄傲的...),给你说说我看到的杨飞飞先生的艺术特色。

我觉得她,

这位杨老太太,

是一位

逍遥派的绝世高手!

纪念沪剧老一辈艺术家(宝山沪剧团70周年系列活动第二响那位杨老太太)(6)

- 天山折梅手 -

是属于逍遥派的绝学,虽然只有三路掌法,三路擒拿法,一共六路武功,但天下任何招数武功,都能自行化在这‘六路折梅手’之中 ...

杨飞飞先生的艺术特色,在我看来,最大的特色,就是“不因循守旧,博采众家之长,融会贯通,为我所用”。

以她自身独特的审美观为基准,以不同作品要推送给观众的剧情、不同人物具体要表达的情绪为目标,将一切她认为美的元素,化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

关于这个特点,我可不是瞎编的,杨飞飞先生与自己友人的交谈中,是有过具体阐述的,大概意思就是:

其实应该分不清楚,我自己的哪一句唱,学的是别人哪一种唱,我只有自己的一股“气”在,我在想新唱腔的时候,脑子里面就会像“蒙太奇”一样,有各种我觉得适合这个情绪表达的东西出现,然后我自己再编辑、尝试、选择...

看!

天山折梅手!

虽然只有六路,

但,

天下武功,

均可化入其中!

杨老太太果然是位逍遥派的高手!

纪念沪剧老一辈艺术家(宝山沪剧团70周年系列活动第二响那位杨老太太)(7)

- 跨戏种 -

杨飞飞先生,

12岁开始学文明戏,

幼小就聪慧的她,

京戏、

绍兴戏、

宁波滩簧,

都会哼上几句,

所以文明戏里但凡有角色需要在表演过程中展示其他小调、戏曲的,基本她都能胜任。

也由此,

她自小就没有戏曲种类隔阂的想法,

哪个好听,

就学哪个,

就用哪个。

对了,

杨飞飞先生,其实除了京剧、越剧、昆曲、评弹等当时上海滩较普及的几大种类外,其实特别喜欢一种叫蹦蹦戏的,就是大家知道的评剧,大家不妨去杨飞飞老师的各个唱段中,寻找一下评剧的影子...

- 跨流派 -

因为进儿童申曲班比较晚,

杨飞飞先生实际上学习的对象,

就比较杂,

丁婉娥先生以外,

阿是娥、汪秀英等都帮助过她,

之后随着演艺事业逐渐开展,

又先后吸取了她的偶像筱月珍、文滨剧团时期的王雅琴、石筱英、凌爱珍、顾月珍等各位名家的长处。

其实终其一生,杨飞飞先生都没有顽固的“流派”概念,是“拿来主意”的坚决贯彻者。

- 跨性别 -

大家都知道杨飞飞先生的代表作“杨八曲”,多数也都知道从“七曲”增添为“八曲”的趣事,那后来添加进去的“道情调”,就是杨飞飞先生的丈夫,同为沪剧表演名家的“春派”创始人,赵春芳先生建议尝试的,而“道情调”,原先是多为男演员使用的,算男腔,但是这抑扬顿挫,醇厚回旋的调子,经过杨飞飞先生的“化”,化入到了整段唱中去了,成为了整段唱不可分可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为整体表现效果的提升增彩不少。

纪念沪剧老一辈艺术家(宝山沪剧团70周年系列活动第二响那位杨老太太)(8)

就是这样的人为我用,

这样的兼收并蓄,

同时,

认清“所用”和“所图”,

她一直逡巡在整个无边无际的艺术海洋,

更难能可贵的是,

从不迷失方向。

就像“天山折梅手”,

天下武功均可收入其中,

目标是制敌致胜,

但我始终,

三路掌法,

三手擒拿,

只有六手...

纪念沪剧老一辈艺术家(宝山沪剧团70周年系列活动第二响那位杨老太太)(9)

我不知道,

在这样的“兼容性”面前,

她还会有什么对手...

所以,

她是真正的高手,

嗯,

她的表演风格,

艺术内涵,

在一个整体框架,

逐渐完整稳固之后,

依然充满生命活力,

永远在学习,

永远在成长。

杨派唯一不变的,

就是变化本身...

杨飞飞先生,

其实在晚年和友人闲谈时,

说起过,

面对那么多喜爱杨派、学习杨派的,

学生,

朋友们,

学外壳,

学得再像,

学沙哑、

学转调、

学甩腔,

能学得和今天我一模一样,

学不了和明天的我一模一样呢...

由这个话头想下去,

也许能给新新爱上沪剧的你,

给新新爱上杨飞飞先生艺术的你,

一点点启发,

那就再好不过了......

纪念沪剧老一辈艺术家(宝山沪剧团70周年系列活动第二响那位杨老太太)(10)

纪念沪剧老一辈艺术家(宝山沪剧团70周年系列活动第二响那位杨老太太)(11)

...

1981年夏,

一个小姑娘随崇明沪剧团来市区演出,

在《秋海棠》中扮演梅宝,

结果被杨飞飞先生看中,

被调进宝山沪剧团,

在宝山沪剧团,

她被安排演的第一出戏

是《母与子》...

有一天,

小姑娘被领导安排拜杨先生为师,

她,

怵了,

杨飞飞先生对这个小姑娘说:

你拜师后不用害怕因为音色不像我,

而唱不像杨派,

你还是继续以唱阿是娥的丁派,

筱英阿姐的石派为主,

但是你可以学一学杨派,

看看以后的角色中,

有没有可以用杨派的旋律,

正好符合情感体现,

那就用用,

我更希望你,

能想出办法来,

利用自己的嗓音条件,

唱出杨派来,

看看能不能有,

和我不一样的感觉……

38个年头里,

这个小姑娘一直把这些话放在心里,

也一直真心努力地想办法,

她要学出一个不一样的杨派,

她要唱出一个不一样的杨派,

想着想着,

学着学着,

唱着唱着,

后来……

这小姑娘,

荣获了“文华表演奖”,

二度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

二度荣获“白玉兰戏剧表演主角奖”,

成为了全国文化先进工作者,

成为了全国三八红旗手,

成为了全国五一巾帼标兵,

成为了上海十大感动人物,

成为了上海市劳模年度人物,

成为了上海市三八红旗标兵,

成为了杨飞飞先生创办的宝山沪剧团的团长,

她叫华雯......

纪念沪剧老一辈艺术家(宝山沪剧团70周年系列活动第二响那位杨老太太)(12)

上海宝山沪剧艺术传承中心简介

上海宝山沪剧艺术传承中心,原为宝山沪剧团,至今已有七十年的历史,它的前身是沪剧“杨派”创始人杨飞飞领衔的勤艺沪剧团。

七十年来,宝山沪剧团历经艰难,不断发展,创作了《为奴隶的母亲》、《茶花女》、《红叶魂》等一大批优秀剧目。2012年,大型原创沪剧《挑山女人》上演后获得专家学者和观众的热烈反响,荣获包括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18个国家级奖项,成为沪剧有史以来在全国戏剧舞台上获奖最多的一个优秀剧目。

著名沪剧表演艺术家华雯是宝山沪剧团新一代领头人,华雯从艺近四十年,坚守阵地,默默耕耘。她始终以“艺术至上,戏比天大”的宗旨治团,引领着全团人员向更高的艺术高峰攀登。

上海宝山沪剧艺术传承中心将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以优质的剧目讴歌人民,服务人民,为新时代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挑起艺术之山。

宝山沪剧艺术传承中心之后会在公众号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