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文字的演变(秒字源起农耕)

神奇文字的演变(秒字源起农耕)(1)

“秒”字,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不就是“时间的基本单位”么!

1分钟等于60秒;苏炳添百米跑出过9秒83;长征五号运载火箭1秒飞行速度可达10.8千米,等等等等。

知道不,古人造出“秒”这个汉字,却有着与农耕密不可分的关系?

神奇文字的演变(秒字源起农耕)(2)

《说文》云:“秒,禾芒也。从禾,少声。”

又云:“禾,嘉榖(谷)也。以二月生,八月而孰(熟)。得之中和,故谓之禾。”

段玉裁《注》:“嘉榖亦谓禾。民食莫重于禾,故谓之嘉榖。”他说,“嘉榖”连读为“禾”,又叫“米”,还叫“梁”,“今俗云小米是也”。

古时,“大米”称“稻”或“稌(tú)”,主要指未去“糠”时之“黏米”,去皮后称“稬(nuò)”、称“秔(jīng)”。《说文》有载,不多赘述。

神奇文字的演变(秒字源起农耕)(3)

从《诗·豳风·七月》看,3000年前的先秦周原亦种稻,所谓“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云云。

中国,是世界上的三大农耕文明发源地之一。如此,也才依据“禾芒”,早早有了这个“秒”字。

“秒”,源起于农耕,本义是“禾芒”,但绝不仅限于此。

《说文·禾部》 “稱(秤)”字下云——

春分而禾生(段《注》:上文云,以二月生)。日夏至晷影可度,禾有秒(段《注》:谓其时禾乃有芒也)。秋分而秒定(段《注》:上文云,以八月熟,熟时秒乃定)。

神奇文字的演变(秒字源起农耕)(4)

请注意许慎的这段话——他把“禾生”“禾有秒”“秒定”,与时令节气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春分”“夏至”“秋分”,是农耕生产生活方式十分倚重的节气;再加上“冬至”,就是中国古人至晚在距今7000年前所测定的“二分二至”;“二分二至”不仅代表着“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还准确代表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二分二至”,是上古先民通过观象授时、立杆侧影而取得的重大天文气象及地理成就。

神奇文字的演变(秒字源起农耕)(5)

许慎后面还有话。其曰——

十二秒而当一分。十分而寸。

这是说,十二个“禾芒”并列,就是一“分”的长度;十“分”则为一“寸”。

看看,“秒”,又已经成为长度单位了。

后来,关于“秒”作为长度单位,也有不同说法。

《隋书·律历志》:“蚕所生吐丝为‘忽’,十‘忽’为‘秒’,十‘秒’为‘毫’。”

尽管计量有差异,但上述说法,却的确还要早得多。

神奇文字的演变(秒字源起农耕)(6)

《汉书·叙传》:“元元本本,数始于一,产气黄钟,造计秒忽。”

刘德《注》:“秒,禾芒也。忽,蜘蛛网细者也。”

《叙传》说,一切事物的始初,都是从“一”开始的。黄钟所生之气,最小的计量单位是“秒”和“忽”。

于是,有了“秒忽”一词,表示“极其细微”和“原始”。

“黄钟”,是古人“六律”之“律管”。但其绝非仅用于确定“音高”。

神奇文字的演变(秒字源起农耕)(7)

《吕氏春秋·音律》载——

天地之气,合而生风,日至则月钟其风,以生十二律。仲冬日短至,则生黄钟。季冬生大吕。孟春生太蔟。仲春生夹钟。季春生姑洗。孟夏生仲吕。仲夏日长至,则生蕤宾。季夏生林钟。孟秋生夷则。仲秋生南吕。季秋生无射。孟冬生应钟。天地之风气正,则十二律定矣。

这说的,是中国上古先民最早的“律管吹灰”之“候气法”。

“律管”,不仅作为测定音乐音高的“音鈡”,还是测定气象时节的“仪器”,即所谓“天效以景(影),地效以响”。

神奇文字的演变(秒字源起农耕)(8)

“黄钟”,不仅可以测定“音高”,还能测定阴阳转圜周期以始的“冬至”。

这才是《汉书·叙传》所云“元元本本,数始于一,产气黄钟,造计秒忽”的根本意义所在——以“秒忽”而计的“黄钟之气”,是与天文气象紧密相关的。

被补入《后汉书》的司马彪《续汉书·律历志》中,亦记载了“律管吹灰”之“候气法”。

联系到前面所引《说文》的“日夏至晷影可度,禾有秒”,即可知,“秒”之所以成为长度单位,极可能是古人根据“日晷”上日影移动的、如“禾芒”一般最微小长度而产生的计量单位。

神奇文字的演变(秒字源起农耕)(9)

就“晷影”或曰“圭影”来说,长短一寸,差之千里。这是古人“求地中”侧日影得出的结论。显然,“秒”之长度,亦极有意义。

无论如何,“秒”,很早就成了中国古人计算天文历法的重要单位。

《隋书·律历志》:“凡日不全为余,积以成余为秒。”

太阳运行一个回归周期的实际时长,古人称之为“岁实”。践行历法的时长与“岁实”之差,古人称之为“岁差”。“岁差”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必须“置闰”。

神奇文字的演变(秒字源起农耕)(10)

所以,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在实行“四分历”之后,就已确定了“十九年七闰”的“置闰法”。

而“秒”,如《隋书》所言,就是古人“积余成闰”的时间单位。

现在所说的1分钟包含60秒,源头在于此。

“分”的六十分之一为“秒”,中国古人早就这样干了。

宋沈括《梦溪笔谈·象度》讲到“修历”,说“其法须测验每夜昏、晓、夜半月及五星所在度秒。”

这是说,“秒”和“度”,都是在观测天象时,测“角”的重要计量单位。

神奇文字的演变(秒字源起农耕)(11)

还不止如此。“秒”,还是古代计算容量的单位。

《隋书·律历志》:“《孙子算数》曰:‘六粟为圭,十圭为秒,十秒为撮。’”

总之,“秒”这个汉字太神奇,其起于农耕,统合时空,彰显着古人的无比智慧。

最后说一句,甲骨文中,目前未见“秒”字。之所以“未见”,不能证明其产生晚,而是其字义,在卜辞中,大概很难用到而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