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范的位阶与适用顺序(法律规范的构造)

为什么需要法律

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法治社会就是依据法律来进行社会治理。

为此就必然要形成一个法律体系。

可以这么说,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越完善,那么这个国家的法治水平就越高。因为当用法律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渗透到这个社会的各个领域的时候,这个社会才会更加合理,更加和谐,更加有秩序的去运行。这也正是法律的首要价值不是正义,而是秩序的内外原因。

一个国家的法治建设需要法律体系,而一个法律体系的构成的主体部分,乃是法律规范,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法条。

法律规范的位阶与适用顺序(法律规范的构造)(1)

那么法条是如何形成的,它有什么内外的构造和模式,这就是我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法律规范的三要素

法律规范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几乎任何的法律规范(即法条)都是依靠这三个部分组成的。

当然技术性规范除外,所谓的技术性规范因立法水平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独立的规范,它都是以一些事实性的形式呈现出来。比如法律规定,本法于某年某月某日开始生效,这就是技术性规范。之所以技术性规范不由以上所述的三个部分构成,是因为技术性规范并不解决实际问题,换句话说它并不体现法律固有的功能。技术性性规范所体现的是立法水平的进步。

假定条件

假定条件所确立的条件是从大量的实际事实中抽象和概括后所得出的条件,假定条件是法律规范得以适用的前提。假定条件一般以,如果……………,的形式去呈现出来的。

假定条件作为法律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必须要体现在法条的第一部分,但是如果某种事实已经广被公众所了解,哪怕是一个不懂法律的人也可以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做出准确的判断,那么可以省略假定条件。比如杀人,因为每个人都知道什么叫杀人,所以刑法没有解释杀人的概念。


行为模式

如果说假定条件可以因为公众已经了解而可以省略的话,那么行为模式就一定不能省略了,即使是公众了解也不能省略,从另一方面说,公众也不可能对行为模式了解。

法律规范的位阶与适用顺序(法律规范的构造)(2)

行为模式是法律为公民设置的行为的固定模式。公民依据法律的规定才得以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去做自己哪些不能做。因此行为模式是整个法律规范中最核心的部分。


法律后果

法律后果是指公民违反法律所设置行为模式之后,根据法律的要求应该承担的一种法律上的责任。

法律后果是法律规范必不可少的要素,因为如果没有法律后果,那么法律就没有权威性,就没有威慑力,就不会被公众所服从。

比如,法律规定了不能杀人,如果没有规定故意杀人的判处死刑,那么这个规定就没有人去遵守了。

法律后果通常以两种模式去呈现,一种是积极的后果,一种是消极的后果。积极的后果,往往体现为这么做所能够得到的法律的赞扬,甚至是奖励。消极的后果往往体现为这么做所要承担的不利的责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