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都江堰修了多久(李冰兴修都江堰)

在四川灌县西北岷江中游,有一个世界闻名的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古代,因这一工程筑在都安县境内,故称都安堰,宋元以后称都江堰。都江堰东岸,盖有一座“二王庙”,供奉的神明是2200年前秦昭王时的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二郎,“二王”就是李冰父子。人们何以把一个地方官奉为神灵?那是因为李冰父子在当政期间为民造福,倡导兴建了一大宏伟水利工程,为千秋万代百姓的利益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学家。四川之所以成为“天府之国”,和李冰父子主持兴修的都江堰有着密切关系,故李冰被后人所怀念。

李冰都江堰修了多久(李冰兴修都江堰)(1)

岷江发源于岷山之南羊膊岭,水源旺盛,自山区转入成都平原,流速陡降,易淤易决。尤其是到灌县附近,一马平川,水势浩大,往往冲决堤岸,泛滥成灾。再加上在灌县城西南面,有一座玉垒山,阻碍江水东流。每年夏秋洪水季节,西边往往江水泛滥,东边却常常发生旱灾。因此,李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二郎的帮助下,制订了治理岷江,即分水东流的方案。整个工程由分水堰、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骨干工程组成,兼备防洪、灌溉、航运三种作用。

李冰都江堰修了多久(李冰兴修都江堰)(2)

李冰善于汲取民众智慧和民间经验,使都江堰的修建既科学又经济。如采用的烧岩凿石、竹笼装石、褐搓断流等方法,都集中了人民的聪明才智。如在穿凿玉垒山时,因为山石坚硬,开始工程进度很慢。李冰听取民工建议,先在岩石上开些沟槽,放上柴草,点火燃烧,熊熊大火使岩石爆裂,这样就加快了开凿速度,终于征服了玉垒山。在修筑分水堰时,开始采用抛石筑堰的方法,但是筑起的石堰接连几次被洪水冲垮了。

李冰都江堰修了多久(李冰兴修都江堰)(3)

李冰受到当地百姓用竹子盖房、编竹笼盛东西的启示,便就地取材,利用岷山大竹,组织竹工编成长3丈、宽2尺的大竹笼,装满卵石,一个个抛入江底。由于竹笼容量多,重量大,竹索又比较柔韧耐磨,不易被洪水冲散,筑成了分水大堤,战胜了疯狂冲击的江水。李冰还因时、因地制宜,适应当时的物质条件,充分利用当地盛产的竹、木和石料,既易取又经济,建成了这样宏伟、壮观、完善的水利工程。

李冰都江堰修了多久(李冰兴修都江堰)(4)

李冰兴修都江堰,距今已有2000多年。在科学还很不发达的时代,其规划、设计、施工方法都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创造性,达到了设计周密、布局合理、作用广泛。这不仅说明了李冰高深的水利建设知识,也体现了求实、求严和为民造福的精神,他为都江堰倾注了大量心血。都江堰按照灌溉、防洪和航运的需要,互相依赖、互相调节、互相制约,合理控制内外江的水量,天旱时保证江水多用于灌溉,洪水时外江泄洪,使灌区免遭水灾。

李冰都江堰修了多久(李冰兴修都江堰)(5)

一年四季,无论水旱,农田用水都可进行调节,充分发挥了防洪、灌溉、航运的综合作用,改变了岷江洪水肆虐乡里、东旱西涝的状况,变水害为水利,使都江堰以下内外两江灌溉总面积达300余万亩,使成都平原变成了“沃野千里,号为陆海”的富饶粮仓,也成为世界闻名的“天府之国”。这和李冰的功绩是分不开的。此外,李冰还主持兴建了其他一些水利工程,如疏导管江、汶井江、洛水,修筑桥梁等。李冰父子领导民众建成都江堰,是人们征服自然的历史明证,也显示了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力,只要团结拼搏,是可以战胜自然灾害的。

李冰都江堰修了多久(李冰兴修都江堰)(6)

作为地方官吏,能被后世修庙雕像供为神明者,历史上还属少见。过去讲父母官,民之父母,哪有父母不为子民谋福之理。这就是李冰敢于破除迷信,动员民众,百折不挠,勇修都江堰的思想基础。在2000多年前的封建社会,做到这一点确属难能可贵。这样的官吏才真正受到人民的爱戴和怀念。在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李冰能够对人民和国家作出这么大的贡献,这也值得我们今天的为政者学习。

本文乃作者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