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冬季是哪部电影里唱的(大约在冬季超出预期)

据传《大约在冬季》这首歌,是齐秦因为过于思念王祖贤,用15分钟写出来的歌。

虽然这个传说的真实性有待考究,但歌词中关于恋人分隔两地的无奈和苦楚,和齐秦及王祖贤的现实遭遇十分相似,再加上委婉动听的旋律,能将齐秦极具质感的声音发挥得淋漓尽致。

毫无疑问,《大约在冬季》能传唱多年,是实至名归的。

大约在冬季是哪部电影里唱的(大约在冬季超出预期)(1)

歌曲是好歌曲,故事也是好故事,但要改编成电影,却不一定能成为经典。

因为歌曲成为经典,只需要“词达意、曲入心、声悦耳”即可。都是无形的东西,讲求的就是一种意境。

而电影需要成为经典,则需要用精致的画面、能带来思考的剧情和精湛的演技打动观众,缺一不可。都是有形的东西,不仅需要有能引起共鸣的意境,还需要有过硬的影视制作能力。

大约在冬季是哪部电影里唱的(大约在冬季超出预期)(2)

《大约在冬季》表现超出预期,5.3分评价有失偏颇

所以,当听说《大约在冬季》要改编成电影时,我第一时间既不是被“老干部”霍建华和金马影后马思纯吸引,也不是被齐秦91年狂飙演唱会的情怀打动,而是直接研究了导演和编剧的“电影功力”。

当我发现编剧饶雪漫虽然专注于青春疼痛题材的小说创作,但却只有3部电影编剧经验时,我不由对剧情是否会陷入冗余和落入俗套产生疑问。

当我发现导演是只有一部电影执导经验的王维明时,我更加担心这个“新手”导演会把这种爱而不得的虐心异地恋题材,拍成天真少女遇上情场高手的“狗血”剧情。

由于当时电影并没有上映,所以我不能就剧情展开更多的对比。但凭借对编剧和导演的研究,我不禁为这部电影的评分感到堪忧。

大约在冬季是哪部电影里唱的(大约在冬季超出预期)(3)

因为抱着比较低的预期前往观影,所以走出影院后,反而觉得电影的表现是超出预期的。虽然没有能达到成为经典电影的地步,但豆瓣5.3的评分我个人认为低了一点。

电影《大约在冬季》的镜头画面、演员演和技道服化都在合格线之上,6分左右才是合理的评价。

电影的画面很精致。无论是二十年前胶片质感的怀旧画质,还是二十年后时刻处于黄金分割比例的构图,随手一截都可以成为不错的壁纸。

合理的打光和准确的镜头机位,让电影画面呈现出很唯美的画风。如下图这张91年狂飙演唱会的画面,虽然背景人群杂乱,但依然能把魏大勋在雪夜苦苦等待的孤寂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和摄影指导李屏宾息息相关,这个曾经拍摄过《花样年华》的摄像师,用他丰富的摄像经验为电影创造了值得称赞的精致画面。

大约在冬季是哪部电影里唱的(大约在冬季超出预期)(4)

演员的演技也可圈可点。全剧人员的演技都是在线的,尽管是一段跨越了二十年的爱情故事,主演马思纯和霍建华并没有因为时代变迁而表演出时空交错的割裂感。

简单说就是,该嫩的时候能演绎出单纯,该老的时候又能表现得沧桑。喜怒哀乐都能准确反应出镜头时下的需要,不会矫揉造作,不让人感到出戏。

例如这场机场的离别

大约在冬季是哪部电影里唱的(大约在冬季超出预期)(5)

又或者是这场二十年后的相逢

大约在冬季是哪部电影里唱的(大约在冬季超出预期)(6)

马思纯哭得梨花带雨的表演,以及霍建华一脸沧桑又略带愧疚的表演,都准确地把当时角色的状态表现了出来,让观众感受到这个角色的真实感,更能引起观影的共鸣。

大约在冬季是哪部电影里唱的(大约在冬季超出预期)(7)

歌曲改编的爱情电影,不应该“唱”出来

但是,正如上文提及,一部电影要成为经典,只有精致的画面和演员精湛的演技是不够的。一个有深度且能打动人的故事,必不可少。

《大约在冬季》的故事有没有泪点?我认为是有的,最起码有那么几个场景,能让曾为爱痴狂的人泪流不止。但有泪点是否就等于是动人的?我认为并不是,因为这个故事缺乏深度,只靠几个充满泪点的镜头,不足以撑起125分钟的电影。

歌曲改编的爱情电影,并不是歌曲的影像化。如果只是为了表达歌曲本身的意境,那么用3分钟时间的MV足以,为何要拍成125分钟的电影呢?

歌曲改编的爱情电影,如果没有一个更有深度的爱情故事,出来的剧情就会成为一条历史悠久的裹脚布——又长又臭。

大约在冬季是哪部电影里唱的(大约在冬季超出预期)(8)

2018年吴克群自编自导自演的《为你写诗》,就是这么一个典型的反例。

《为你写诗》这首歌大家应该也耳熟能详了,“为你写诗,为你静止,为你做不可能的事”,朗朗上口的歌词,节奏明快的旋律一度让这首小情歌风靡一时。

但当吴克群把这首歌改编成电影后,得到的回馈确实崩塌的口碑。豆瓣三千人评价,只有3.8分,清一色的1星差评占据了评论区。差评的内容出奇一致:剧情尬尴。

大约在冬季是哪部电影里唱的(大约在冬季超出预期)(9)

电影属于一部伪穿越片。主角陈诗杰意外发现能靠提高心跳速率穿越回过去,为此他不惜多次进行刺激活动,以便能回到过去追到心爱的女孩。影片的尾声画风一转,告诉观众前面所有的剧情都是主角为心爱女孩拍摄的一部电影而已,强行点题了片名《为你写诗》。

单纯论创意,《为你写诗》的穿越方式和结局反转还是值得一赞的。剧中演员,除了主演吴克群过于浮夸外,其他人的表演中规中矩,道服化也还算可以,理应不会成为只有3.8分的烂片。

大约在冬季是哪部电影里唱的(大约在冬季超出预期)(10)

单独抽出部分情节也能让人落泪,例如下雨的情节和病房的情节等。

如果只是一首歌的MV,3分钟的时间,刚好能把爱情的动人旋律演唱出来。

但这是一部电影,用各种无厘头笑料以及一些名人情怀,串联起多个3分钟的感人片段,并堆砌成100多分钟的影像,又怎能打动观众?缺乏一个完整的时代背景,爱情故事就会失去真实性。

这种做法就好像把多个MV放在一起,然后用穿越这种打破常规和逻辑的方法强行关联起来,最终得出的作品肯定会让观众感到尴尬。

歌曲改编的电影,不能用“演唱”的方式表现出来。

大约在冬季是哪部电影里唱的(大约在冬季超出预期)(11)

《大约在冬季》并没有《为你写诗》那么不堪,因为电影是有着二十多年的时代背景的,安然和齐啸的爱情放在这么一个大时代中,完全可以作为时代变迁的见证,引起观众对社会发展的思考。

可惜导演并没有思虑到这点,他把重心完全放置在两人的爱情上,淡化了时代背景对人物性格成长的体现。这种做法并没有“大错”,毕竟电影主打爱情,集中力量展现爱情是人之常情。

但这种做法并不高明,也是《大约在冬季》无法成为经典,甚至让部分观众认为剧情太冗余的原因。因为纯粹的爱情其实格局并不大,能引发的思考也不够深度。特别是虐心异地恋,过于强调两人相爱不得的情绪,反而会落入“狗血”桥段中。

大约在冬季是哪部电影里唱的(大约在冬季超出预期)(12)

歌曲改编的爱情电影,应该带来更多的深度思考

传世的经典爱情片,都不会是单纯地强调爱情。《泰坦尼克号》中,除了展示了杰克和罗斯至死不渝的爱,还引起了贫富差距以及灾难中人性的思考。《乱世佳人》中,除了展示斯嘉丽和艾希礼的爱恨缠绵,还揭露了南北战争的残酷,引起了关于和平的思考。

因为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才让置身其中的爱情绽放出更炫目的光芒,也更让观众感受到其中的美。

歌曲改编的爱情电影也一样,典型代表就是1996年黎明和张曼玉主演的《甜蜜蜜》。

大约在冬季是哪部电影里唱的(大约在冬季超出预期)(13)

这部由邓丽君同名歌曲改编的电影,讲述了黎明饰演的黎小军,抱着赚够钱结婚的理想,背井离乡打工。在人情冷漠的异地,遇上了同样喜欢听邓丽欣歌曲的李翘(张曼玉饰演)。两人在不断相处的过程中渐渐相爱,却又因为理念不合而被迫分开。最终,经历了多段挫折后,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故事。

分分合合相爱不得的爱情桥段,其实并没有比《大约在冬季》出色多少,甚至在人物设定上,安然和齐啸与黎小军和李翘有很多重叠性,魏大勋饰演的于枫也很像曾志伟饰演的豹哥。

但有别于《大约在冬季》过于专注展现安然和齐啸的爱恋,《甜蜜蜜》在展示黎小军和李翘的爱情时,还揭示了当时背景下,赴港打工的内地人如何适应新环境的心路历程,具有一定的人文深度。

同时,这层人文深度也更能让人理解黎小军和李翘为何爱得深沉,甚至不惜要抛弃初恋女友。

大约在冬季是哪部电影里唱的(大约在冬季超出预期)(14)

所以,其实黎明饰演的黎小军,也是一个始乱终弃的“渣男”,但却不会让观众觉得他像齐啸一样,嘴上爱得那么深切,但行动上却走得那么决绝。

张曼玉饰演的李翘,明明是一个“拜金女”,在选择和穷小子黎小军深入发展时,却不会让观众觉得她像安然一样是“恋爱脑”。

时代背景带来的深度思考,除了能让观众更能接受剧情外,对人物本身的塑造也有好处,能让人物的行为动机更加有理有据。

大约在冬季是哪部电影里唱的(大约在冬季超出预期)(15)

由此可见,歌曲改编的爱情电影,并不能完全被歌曲“带偏”,也不能只靠情怀去感动观众。

歌曲可以是核心的感情依据,情怀可以是情感爆发的关键点,但电影还是要有电影应有的剧情深度。

用演唱的方式去把一些感人的泪点不断循环播放,并不能让一部爱情电影成为经典。

我是一木支危楼,大家对《大约在冬季》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留下你的评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