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长矛的威力有多强(为何从春秋时代起)

西周的战车,已经成为陆地军事斗争的头号主角,此时绝大多数的战术围绕着战车而制定。车战这种战争形式在中原的日益兴起给单兵武器带来巨大的影响。围绕着车战,产生了车战兵器的搭配问题,虽然在不同时期和地区有相当的变化,但是大体配置有近似的规律。通常以矛、戈等兵器提供肉搏保护,以弓弩提供远程火力,虽然成员多配备短剑,但在大量步卒的掩护下,并没有太多使用机会。

古代长矛的威力有多强(为何从春秋时代起)(1)

在古代的典籍中,留下许多关于车战兵器组配的记载。譬如《诗经•鲁颂•閟宫》郑笺中提及“兵车之法:左人持弓,右人持矛,中人御”。 而在《五经正义》中则将车之五兵总结为“矛、戟、剑、盾、弓。” 无论那种记载,矛都在其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古代长矛的威力有多强(为何从春秋时代起)(2)

就出土文物方面来看:三门峡西周虢季墓中,有五件铜矛伴车马器一同出土;北京昌平白浮目的M3西周中期墓中,共出土格斗兵器戟一、戈九、矛二、钺一、铜斧两柄。 可见此时的枪矛装备数量上虽然仍旧远不及戈,同时还面临糅合戈、矛特征的戟的竞争,却依旧保有一席之地。

古代长矛的威力有多强(为何从春秋时代起)(3)

长矛何以在车战五兵中博得一席之地?兵器的发展影响因素主要是材料和工艺的进步、战争形式对用途上提出的需求影响。在工艺、材料都固定的前提下,兵器的具体地位和变革就需要研究者必须扎扎实实的从用途上下功夫,因此对兵器细节的研究绝对不能抛开实用因素。

古代长矛的威力有多强(为何从春秋时代起)(4)

既然需要究其用途,那就先从典籍中查阅,随后在形制上窥探。在《考工记•庐人》中记载:周人将步卒所用的矛称呼为酋矛,柄长约为两丈,按周尺约23 CM计算,合约四米半;车战用矛称为夷矛,柄长约两丈四尺,合长度约五米半。类比其它五兵,戟一丈六,约三米七;戈六尺六寸,约一米五。夷矛的长度大为领先。

古代长矛的威力有多强(为何从春秋时代起)(5)

《考工记•庐人》中有记:“凡兵无过三其身,过三其身,弗能用也,而无已,又以害人。”这意味着,在周代,古人已经发现实用长柄武器的长度最好不要超过三倍于人的身高,倘若越过这条界限,则非但不能增加威力,反而会让使用者感觉累赘,从而降低效能。按人身高八尺计算,三其身则为两丈四,恰恰等同于夷矛的理论长度,可见夷矛的出现,就是为了追求车战肉搏兵器的极限攻击距离而产生的。

古代长矛的威力有多强(为何从春秋时代起)(6)

为何车战要追求这种极限距离呢?周代的战车已经从商代的两驾发展成四驾,在冲击力上有了很大的提高,车体也加固变宽,使得车上的卫士可以在两车相互冲击时进行错毂格斗。在错毂格斗中,长柄武器有了决定性的优势。所谓“一寸长,一寸强”,为了让车上卫士在攻击对手时不至受创,这才将杆柲延伸至极限的三其身。

古代长矛的威力有多强(为何从春秋时代起)(7)

为何长戈、长戟不能做到三其身来替代长矛?戈是勾啄兵器,戟是融合了戈、矛特点的长兵,其用途多依靠侧刃对敌人啄击或者勾划。当柲长达到一定程度时,刃部严重偏向一边的戈、戟会因为重心失衡而让卫士难以操控。唯有长矛作为单纯的刺杀兵器,能够将矛头加工的匀称、轻盈,不至于干扰重心,而且即使在三等身的长度上,单纯的戳刺攻击还不至于减少杀伤威力。所以,当手中武器的长度成为决定生死的关键因素时,只有矛才能胜任这一任务,而戈戟显然更适合提供对近距离敌人和步卒的攻击。

古代长矛的威力有多强(为何从春秋时代起)(8)

▲车战常用的长柄兵器—三戈铜戟和铜殳,三戈铜戟攻击杀伤面积很大

从实际考古挖掘的结果来看,该时期的矛确实少有打破三其身长度的例外。出土带柄的例子有如:长沙春秋晚期楚墓中发掘两支带柄矛,柲长分别为297厘米和280厘米;而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战国楚矛,柲长超过四米,算上矛头,恰好符合古文常载的丈八矛规格。

本文经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权发布,文章作者原廓。任何媒体或者公众号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

获取更多冷兵器知识也可锁定我们的LBQYJS ☜长按左边字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