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口地区在辽金元时期的历史(人文化成营口在辽金元时期的遗址与文物)

营口文旅之窗

营口地区在辽金元时期的历史(人文化成营口在辽金元时期的遗址与文物)(1)

CULTURE

人文化成

对于文化二字的含义通常是“一人一议,十人十议”,但文化的特点可以归结为三个:有历史,有内容,有故事。那么在本专栏中,小编将通过这三个特点带你了解营口的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的营口是怎样的角色?营口的山川河流会有怎么样的故事?营口人是怎样的性格?又是什么造就了如此?今天,跟着小编观乎人文,以化成“营口”。

营口地区在辽金元时期的历史(人文化成营口在辽金元时期的遗址与文物)(2)

第三十七期

营口在辽金元时期遗址与文物

营口地区在辽金元时期的历史(人文化成营口在辽金元时期的遗址与文物)(3)

▲ 本期嘉宾:营口市文物和非遗专家、营口市历史学会顾问 王辉

营口在辽金元时期的遗址与文物

来自营口文旅之窗

00:00

42:45

辽宁营口在古代辽金时代就已存在,是当时的交通要道,用于连接南北往来的商人进行一系列物质交易。营口港作为一个发展繁荣的商务贸易港口,可看作是北方地区发展的一个缩影。我们在此地发现了多处显现辽金文化特性的遗迹,通过研究这些形式不一的文物遗存,帮助我们走进繁盛的辽金朝代,感受其中的风土人情。

营口地区在辽金元时期的历史(人文化成营口在辽金元时期的遗址与文物)(4)

辽金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与北宋、南宋共存近300年。辽阔的北疆孕育了契丹、女真两个彪悍的民族,他们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开疆扩土,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本民族文化,并逐渐与中原文化融合,成为中华文明史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营口地区在辽金元时期的历史(人文化成营口在辽金元时期的遗址与文物)(5)

唐代末期,中原先后有五代十国建立割据政权,直到宋朝建立,国家仍未得到统一。在中国北方,契丹和女真两个民族先后崛起,并建立了辽、金两朝,同时在营口地区建立地方政权。辽王朝统治200余年,加强了北方各民族之间交流和融合。金朝统治近120年,对北方地区的开发、民族的融合、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辽金遗址——土城子遗址

土城子遗址位于老边区二道镇土城子村,处于一望无尽碧波粼粼的盐场盐滩区内,经发掘出土的瓷器、钱币证明,此城为辽金时期人类居住址,亦为当时海盐交易场所,沿用至元代,明初渐废。

营口地区在辽金元时期的历史(人文化成营口在辽金元时期的遗址与文物)(6)

营口临海盛产盐,盐业生产自两汉以来一直是本地区重要的经济命脉,在辽金时期更是手工业生产基地,金代设有辽东盐使司垄断盐制征收盐课,成为金政府重要的税收来源,“土城子”城址即是那时人类活动留下的重要遗迹。

营口地区在辽金元时期的历史(人文化成营口在辽金元时期的遗址与文物)(7)

“土城子”城址位于市老边区二道沟乡二道沟村东约5公里处,这里原是土城子村旧址,近年来因修建盐池而被西迁至二道沟。据文物普查资料记载:城址坐落在高出地平面3米的一台地上,现被盐场盐池包围,城址南北长800米,东西宽450米,遗物丰富,在此范围内发现过大量的瓷器口沿多种,瓷碗、盘的圈足及白釉印花等北方瓷系的瓷片。

营口地区在辽金元时期的历史(人文化成营口在辽金元时期的遗址与文物)(8)

城的内外有高大土台遗址七处,发现有滴水瓦、布纹瓦等大量建筑材料,可见当时已有相当规模的建筑存在,此处作为一座贸易往来的“城”使用了几百年,是一处繁华的市井所在。这里是海盐生产基地和交易中心,人来车往,熙熙攘攘,自然是热闹非常,由此带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晒盐法……使人口聚集,可谓是一重镇。

出土文物——金代窖藏

铜币在中国古代货币体系中一直占重要地位,铜钱窖藏的现象历代有之。汉、唐铜钱窖藏在考古资料中更是屡见不鲜。然而,出土范围广、数量大、品种多的则莫过于金代铜钱窖藏。通过对营口地区出土的金代窖藏铜钱有关资料进行整理与研究,勾勒出金代铜钱窖藏的全貌和产生这一现象的深层历史原因。

营口地区在辽金元时期的历史(人文化成营口在辽金元时期的遗址与文物)(9)

1974年5月,熊岳九垅地乡背阴寨村出土金代窖藏铜币200余斤。这批铜币数量大、品种全、保存好,年号清晰可见。1980年6月,在盖州城关乡路西村的金代墓葬中出土了“至通”、“景德”、“天圣”、“天禧”、“熙宁”等元宝、通宝,并有唐代和五代十国的通宝。1989年6月,在营口市老边区路南乡赵家平房村出土400余斤铜钱。1990年7月,于高坎镇凤凰甸村出土金代窖藏铜币70余斤,保存较好。

营口地区在辽金元时期的历史(人文化成营口在辽金元时期的遗址与文物)(10)

从铜钱出土的范围上看,遍布营口地区所辖县区。例如,熊岳九垅地一带、盖州城关一带、高坎一带、市郊老边区一带,从出土的铜币的种类和数量上看,均系圆钱,各窖藏铜币数量不等,但大部分是两宋的年号钱,其次为唐代通宝,少量辽代“重熙通宝”和金代“正隆元宝”、“大定通宝”等,绝无南宋和辽金以后的铜钱。从出土的现场情况上看,窖藏铜币多是装在陶罐中埋在地下一米深左右。

营口地区在辽金元时期的历史(人文化成营口在辽金元时期的遗址与文物)(11)

从其成串黏结锈蚀上看这些铜钱在窖藏前有不同程度的磨损,说明这些铜钱系流通货币。从出土的铜币的品相上看,两宋的年号钱品类浩繁,书体考究,真、草、隶、篆俱佳,一个年号钱用两种以上书体书写。而仅有的辽代“重熙通宝”和金代“正隆元宝”、“大定通宝”,亦是仿效两宋所制的辽、金的年号钱,且以汉文书写年号,郭细肉深,制作工艺精美,品质很高。若不以年号区分,可与两宋铸造的年号钱相媲美。

出土文物——酱釉剔花卷草纹罐酱釉剔花卷草纹罐出土于盖州市红旗乡胜利村。高25.3厘米,口径20厘米,腹径29厘米,底径14.9厘米。罐身直口内敛,溜肩鼓腹,圈足外侈。外施酱色釉,腹部以弦纹相隔上下两区,剔划卷草花纹。剔划也称雕釉,是施釉后按花纹要求剔去花纹以外的空间,露出瓷胎,从而形成胎与釉的色泽对比,具有强烈的立体层次感。此罐造型质朴粗犷,剔划线条活泼流畅,在简单中显出丰富的变化。是金元时期北方独具特色的民窑器物,现收藏于营口市博物馆内。

营口地区在辽金元时期的历史(人文化成营口在辽金元时期的遗址与文物)(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