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姓被读错(番禺不读翻禺)

不是番禺人都可能会知道,番禺不读“翻禺”读“潘禺”。

但为何会这样发音呢?

带着这个问题,号主去谷哥那里翻了一堆东西,有网友回答,也有专栏文章,分享给各位,仅供参考!

曾姓被读错(番禺不读翻禺)(1)

番禺博物馆的番禺字图

文章:《番禺读音的疑问,唔系读‘翻’,而系读‘潘’?》

作者(回答者):cheetahlouis

古时对读音研究得非常深入,称声母为“纽”,把“纽”区分为唇音、舌音、牙音、齿音和

轻唇音:指发出声元音时嘴唇轻柔读出,如音标 f-、v-。

重唇音:指发出声元音时嘴唇如爆破地读出,如音标 b-、p-、m-。

简而言之,古时没有以音标 f- 为声母的字音。

尽管人民不懂写字,地名却是口耳相传的,“番禺”的“番”字保留了古汉语发音模式,念重唇音的 p- 声母。后来汉语出现了轻唇音,不少读如 b-、p- 声母的字音分化为 f- 声母,“番”字的其他解释,大多用了后来分化了的轻唇音 f- 。

粤语保留了古代重唇音的例子:

【仆】

文读:fu6,如成语前仆后继。

白读:puk1,如仆倒、puk1街。

【伏】

文读:fuk6,书面语而言,谁都念fuk6。

白读:buk6,如"仆低",即是伏下,"仆"的正写是伏。仆佢,就是“埋伏他”。

【心抱】

“妇”今音是轻唇音 "fu5",古代人是把嘴巴合起来,然后来个爆破性的重唇音 ,拟构为"抱pou5"。因上古音遗,今人们把“新妇”视为“心抱”。 文读即是读书音,白读即是口语音。


文章:《正字正音:地名特殊读音非误读》

作者:谢向荣(香港能仁书院中文系讲师)

出处:香港文汇报(2012-11-19)

“番禺”沿袭古名古音

……有特殊读音的地名,还有“番禺”,“番”本应读“翻”,但因沿袭上古音“古无轻唇音”的特点,f-声母改读为p-,故读如“潘”。又如澳门“妈阁”,“妈”本应读“吗”,但当地人因沿袭莆田人在建庙时的福建音,惯读为“码”

曾姓被读错(番禺不读翻禺)(2)


文章:《番禺长崎》

作者:容若

出处:“粤语文化传播协会”引自香港《大公报》(2008年2月26日)

在《香港小学学习字词表》中,番字粤语标读翻,词例有番石榴、西红柿、番枧……

番字另有一个常用的读音──潘,用于番禺这个香港人熟悉的地名。不少本地人籍属番禺;不少本地人即使祖籍不在番禺,读到某些字(如我、牙、偶、艺、银)时,不知不觉带有番禺口音;不少本地人往返两地(包括居住、旅游)也很频密。番禺同香港的关系既然如此密切,自然也有小学生识得番禺的番不读翻而读潘。


其实在号主的微博上,也有网友回答了这个问题

曾姓被读错(番禺不读翻禺)(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