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清朝不叫清国(什么是长随)

我们读清史书籍时,会遇到这样一个称谓“长随”,比如某位大官手下的有叫“李长随”、“王长随”。那什么名字都叫“长随”?为何在清朝如此盛行“长随”?“长随”不是名字,而是一种职业,今天让我们熟悉一下这个职务。


为什么清朝不叫清国(什么是长随)(1)


什么是长随?

长随在古代是一种职业,并不是一个官职名称。有人说所谓的“长随”也称为“官仆隶”,也就是当时当官人家的仆人和奴隶,但与“契买家奴”(有契约的家奴)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红楼梦》中第99回讲到贾政到江西粮道任职时,他刚开始很想做好官,他严禁地方打折收粮勒索老百姓。但贾政身边的长随说:“我们才冤,花了若干的银子打个门子,来了一个多月,连半个钱也没见过。”于是贾政身边的长随们就一起向贾政请假,有的甚至直接辞职不干了。


为什么清朝不叫清国(什么是长随)(2)


贾政不明白这些长随,为何不干了?就说:“要来也是你们,要去也是你们。既嫌这里不好,就都请便。”于是这些长随们怨声载道离去。贾政身边只剩些一些家奴,这些家奴在一起商量说:“他们可去的去了,我们去不了的,到底想个法儿才好。”家奴有契约在身,是主人的附属品,可能会终身成奴才。因此,家奴吃饭穿衣都要靠主人给,这就是贾政所说的“去不了。”

但长随与家奴身份是不一样的,他们与主人是雇佣关系,有的还是一种隶属关系。这种关系或紧或松,也相当于古代家里雇佣的工人,有活就来干 ,没活可以走。由些可见所谓的“长随”并不是真正意义的“长”。


为什么清朝不叫清国(什么是长随)(3)


起源何时?

据资料记载,“长随”这一职业,最早起源于宋朝,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与宰相赵普曾是布衣之交,两人私下关系很好,但再好也是君臣之间来往,必定有区别。赵匡胤有时还不打招呼穿着便服到赵普家吃饭,因为赵普老婆做的烤肉好吃。赵匡胤到赵普家后,也不以皇帝自居,还称赵普的妻子“嫂子”。

赵普对赵匡胤爱吃老婆做的烤肉,感到受宠若惊。再怎么说赵匡胤也是当今天子,伴君如伴虎,因此,赵普下朝后都不敢脱朝服,他怕赵匡胤突然到家里来吃饭,自己来不及换衣服,怕对皇帝不尊敬。


为什么清朝不叫清国(什么是长随)(4)


有一天深夜下起了大雪,赵普认为赵匡胤不会再来了,于是就脱下朝服,准备休息。谁曾想,刚脱下朝服,赵匡胤就到了他家,赵普连忙叫堂官去迎候皇帝。这里所说的“堂官”是指宋朝一品、二品文官家里的家臣,或者也叫“内使”,而武官里的堂官叫“家将”,又称“内丁”。

赵匡胤到了后,看到赵普的堂官在其身边恭敬不离左右,而且十分虔诚。赵匡胤就笑着说:“这是爱卿的长随吧?”皇帝一说“长随”,于是这一称呼就传开了,成为“堂官”的另一称别称。


为什么清朝不叫清国(什么是长随)(5)


赵普的这位长随,后来升官了,这就应了那句“宰相家人七品官”说法。也就是高官家里仆人,都是官员。

清朝长随缘何盛行?

在清朝,是长随兴盛的一个时代,当时大小小的官员都自己掏钱蓄养长随,长随不但成为一种正式的职业,还出现了“长随论”等从事长随职业的书籍。但在清朝,长随的职能发生了一种根本性的转变,长随们不仅协助官员处理一些杂务,而且还是官员与仆人之间的一个阶层,也相当于幕僚,但与幕僚又有不同。


为什么清朝不叫清国(什么是长随)(6)


在清朝有一个官员回避制度,此制度是顺治所制定,规定总督、巡抚以下的地方官员都要回避到原任职,必须到其他地方当官。与现在制度差不多。

到了康熙皇帝时,回避制度很严格了,官员任职的地方必须与原籍相差500公里以上。官员除了被免职或者退休可以回原籍,任职期间都不想回家当官,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宦游”。

官员到陌生的地方,必然人生地不熟,但衙门里的办事人员都是当地人,他们经历很多官员,在当地根深蒂固,一般官员不轻易动这些当地势力。于是长随就成一些官员到易地任职最为倚重的亲信,也是一级衙门里很重要一个人员。


为什么清朝不叫清国(什么是长随)(7)


比如在一个州县衙门里,长随是不能被漠视的行政势力,因此被百姓们称为“二爷”,只有长官是“老爷”。其他书吏、衙役等不能称爷,长随与长官、师爷都是衙门里所称的爷,可见他们的地位与作用很不一般。

在清朝最初时,长随主要是官员的亲属及朋友担任,但随着长随的职业化后,官员也用一些专业的长随,毕竟这些人有经验。

乾隆时期,由于盛行“买官”,只要出钱就能当官,于是出现了与长随相关的独特的卖官现象。

所谓的“捐纳”,又称赀选、开纳,有时也叫捐输、捐例,无论怎么叫,就是“买官卖官”。但是由朝廷往外卖,而明码标价,卖官得来的钱财统一进入清朝国库,这就为当时财政赤字有好处。此制度也成为清朝时科举制度的一种补充。

在康熙年间,捐纳的官职只能到知县,雍正时,首府以下各官都可捐纳,乾隆时期,文官可捐至道、府、郎中,武官则可捐至游击。


为什么清朝不叫清国(什么是长随)(8)


在清朝时,由于可以花钱买官做,于是造成了清朝官员竞争激烈的问题,因为官职就那么多,不可能无限制增加官位,否则清朝国库就要吃紧。因此有花钱买官的人,就要等实缺,但由于捐的人多,上任的人少。

清朝官员从候选到候补,再到补实,需要等待很工时间,一些没钱的官员,甚至花光了钱,还陷入生活困境,也没等到补缺。此时如果再不帮助他们,一些人就可能等不到补缺。此时一些长随就出现了,他们向这些官员借钱。但这些长随们不是白借钱的,如果官员“补实”,长随也跟着官员一同上任,而且还要当重要职位,而官员当然要感谢这些长随。


为什么清朝不叫清国(什么是长随)(9)


长随宁可不要钱也给官员当差,只是一种假象,因为他们目的就是弄钱,只是时间长短而已。有句话叻“衙门入字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因此离开贾政的那些人,正是为了钱而走。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