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山伯爵复仇记简介(小水手蒙冤十四载)

基督山伯爵复仇记简介(小水手蒙冤十四载)(1)

网图,侵删

十九世纪中期法国浪漫主义文学重要代表作家大仲马一生具有旺盛的艺术创造力,著作颇丰。

大仲马曾经说:什么是历史?历史是我用来挂小说的一只钉子。他也是这么做的。

大仲马小说多达百部,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以主人公的奇遇为内容,情节曲折生动,处处出人意料,堪称历史惊险小说。

耀眼夺目的理想英雄,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紧张刺激的打斗动作,错综复杂的故事线索,生动有力形象的语言,灵活机智妙趣横生的对话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鲜明的艺术特色。

其中最著名的是《三个火枪手》和《基督山伯爵》,而《基督山伯爵》堪称大仲马的代表作,小说情节中的浪漫主义因素蕴含于小说曲折、复杂、离奇的情节中,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和深厚的历史韵味。

小说《基督山伯爵》作为世界通俗文学中的明珠,正是以其情节取胜,充分显示出大仲马设计情节和编排故事的出色才能。

01.故事梗概:时代风云下的有为青年复仇记

《基督山伯爵》讲述的是水手爱德蒙·唐泰斯的报恩和复仇故事。主要情节以复仇为主,跌宕起伏,迂回曲折,其中又演化出若干次要情节,小插曲紧凑精彩,却不喧宾夺主,情节离奇却不违反现实生活。

故事发生在波旁王朝和拿破仑复辟和反复辟的斗争中以及七月王朝的统治时期。

这是一段波诡云谲跌宕起伏的历史时期,有叱咤风云的英雄,有老奸巨猾的政客,有慷慨重义的豪杰,有投机取巧的小人,有纵横捭阖的将军,有权倾朝野的重臣,有放浪娇媚的妓女,有重利轻义的商人……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千姿百态的人物在这个时期的历史舞台上粉墨登场,写出一篇篇恩仇传记,谱出一曲曲慷慨悲歌。

基督山伯爵复仇记简介(小水手蒙冤十四载)(2)

网图,侵删

前途光明的水手唐泰斯在“法老号”归航后即将升任船长并迎娶未婚妻梅塞苔丝,可谓双喜临门,然而他却在婚礼上被捕。

原来,航行途中老船长病死海上,老船长曾委托唐泰斯把船开到一个小岛上去见囚禁中的拿破仑。拿破仑委托唐泰斯带一封密信给在巴黎的亲信。

这样,小人物水手唐泰斯的所作所为便和时代风云人物拿破仑的政治伟业产生了交集,也因此事,出于嫉妒心和觊觎船长职位的会计唐格拉尔唆使唐泰斯的情敌费尔南向当局告密,拘捕了唐泰斯。

唐泰斯入狱后,如实地交代了自己的所作所为,提供了信件等证据,岂料拿破仑密信收信者诺瓦蒂埃竟然是案件检察官维尔福的父亲,为了家族荣誉以及自己的政治前途,维尔福骗取了唐太斯的信任后将他判为终生监禁。

唐泰斯含冤入狱,在暗无天日的紫杉堡中度过了14年,期间他曾经绝望到想要自杀,但终因求生意念更强而活了下来。

机缘巧合,企图挖隧道越狱的法利亚神父因计算出错而将出口挖到了唐泰斯的狱室。

由此,二人互帮互助,法利亚神父将自己毕生所学传授给唐泰斯,使其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和优秀的个人素质,还帮唐泰斯找出了陷害自己的背后黑手。

临终前,法利亚神父将自己的一笔宝藏赠给唐泰斯。

唐泰斯借由神父的死,偷偷进入裹尸布中越狱逃生,获得了宝藏,开始展开复仇。

唐泰斯化名基督山伯爵,凭借自己庞大的财产、丰富的知识、优雅得体的风度进入巴黎上流社会。

而昔日仇敌唐格拉尔、费尔南、维尔福均已经是巴黎的显赫人物,位居伯爵。

基督山伯爵通过精细的谋划和坚毅的忍耐及惊人的勇气,一步步将仇敌逼入绝境,成功复仇。

最后,他离开巴黎,逍遥自在地生活。

基督山伯爵复仇记简介(小水手蒙冤十四载)(3)

网图,侵删

这一个精彩绝伦的复仇故事脉络清晰,是沿着蒙冤入狱——狱中挣扎——成功越狱——重返马赛——现身罗马——轰动巴黎——步步为营——成功复仇的主线来行文的,行文中不时会有一些插叙和倒序,而且疑点迭起,险象环生,引人入胜。

其中,罗马绿林强盗路易季的成长、贝尔图乔的复仇、海蒂的悲惨遭遇、诺瓦蒂埃的决斗均穿插在复仇的主线中,而且伴随着故事的演进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不仅产生了异峰突起的效果,而且和故事主体息息相关,相互连接,前呼后应:

正是因为强盗路易季远见卓识,所以最终协助基督山伯爵惩治了唐格拉尔;

正是因为复仇夜里,贝尔图乔一念闪现才使安德烈亚生存下来,最终当堂控诉维尔福的恶行;

正是有了前面海蒂对法贝尔讲述了自己的悲惨遭遇,所以最终法贝尔能够和基督山伯爵在生死决斗中握手言和;

正是因为有开端的拿破仑密信,所以诺瓦蒂埃才能力挽狂澜揭露蛇蝎女人维尔福夫人,并成功地阻止了瓦朗蒂娜不幸的婚姻。

这些辅线犹如链条一样环环相扣紧紧地围绕复仇主线,展现出精彩绝伦的故事情节,诠释了大仲马生花的妙笔。

02.人物形象:鲜明的个性、复杂的人性,还有一点神性...

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中塑造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不失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的经典形象。

1)基督山伯爵

基督山伯爵是全书的主人公,而且他是作者塑造得极为复杂的人物形象。

基督山伯爵形象具有明显的发展轨迹,早年他是心地善良、淳朴厚道、正直诚恳的水手唐泰斯,经受不白之冤后,经过紫杉堡14年监禁生活的磨砺和法利亚神父的教导,他的身上产生了质的飞跃,一个华丽的转身,成为引人注目光彩照人的基督山伯爵,至此,他已经坚韧稳健、忍辱负重、精明干练、果断坚决。

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身上集中了许多人性的优点,显而易见的是他将基督山伯爵当做一个理想的英雄、伯爵、男人呈现给世人。

大仲马将基督山伯爵这样的形象放在精神开放富于骑士浪漫精神的法国,通过古老罗马的奢华饭店、巴黎的各种沙龙种种典型环境的烘托,使基督山伯爵成为上流社会的象征,贵族中的显贵,高贵夫人们眼中的完美情人,而且其本质是一个卧薪尝胆的复仇者。

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形象中,既有大仲马的对社会现实的理性思考,也有他自身的影子。

基督山伯爵敢爱敢恨、豪爽气派、饱经沧桑而又认真执着,部分包含着作者本人的写照。

大仲马就是一个非常豪爽的人,他在基督山城堡连续几年宴请宾客,其中有很多人大仲马都不认识。

由此可见他的挥金如土,从小说中基督山伯爵的慷慨解囊映照出来。

基督山城堡门厅陈列着一尊大仲马的半身像,上刻座右铭“我爱爱我的人”。

我想,这只是上半句,而其含而不露的下半句便是“我恨恨我的人”,大仲马的敢爱敢恨由此可见一斑。

因而,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基督山伯爵这个形象了。

基督山伯爵从苦难走向了辉煌,从蒙冤的耻辱攀上了荣誉的高峰,从一个单薄的水手形象蜕变为一个性格复杂、内涵丰富的伯爵。

他身上投射出绚烂夺目的光芒,这些光芒各不相同,所以显得异彩纷呈。

基督山伯爵复仇记简介(小水手蒙冤十四载)(4)

网图,侵删

基督山伯爵身上还显现出明显的宗教意义。

跻身巴黎上流社会后引起了轩然大波,他的言谈举止优雅得体、风度翩翩、身世成谜,他直言不讳称自己是救世主的代理人。

在复仇的过程中,他俨然以上帝之手导演了一部扣人心弦的戏剧,他的一个个目标沦为他手中的玩偶。

基督山伯爵在紫杉堡中深受法利亚神父的熏陶,通过浸染宗教文化,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宗教观、人生观,可以说当他布下天罗地网开始复仇的时候,他是“以父之名”:

法利亚神父对唐泰斯起到了人生启蒙的作用,是他在人生和知识上的“父”,为他的复仇提供了可能性和能力;

基督山伯爵对恩人的儿子马克西米利安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帮助他获取爱情的时候,他又扮演着“父”的角色。

这样一种“父”的精神含义在基督教义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基督教“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教义在此体现出来。

基督山伯爵以“救世主的代理人”自诩,也不难看出其中的宗教含义。

小说结尾处基督山伯爵留给马克西米利安的信,用一句话点明宗义:直到天主垂允为人类揭开未来图景的那一天到来之前,人类的全部智慧就包含在这两个词内:“等待”和“希望”。

在一切恩仇尘埃落定的时候,基督山伯爵写出这样的话,既是对结局的总结,也是伯爵本人宗教信仰的阐释。

我认为这样“父”的形象在外国文学作品中屡见不鲜,而且塑造出很多的经典形象,比如上世纪好莱坞经典三部曲《教父》中的迈克·科莱昂便是对教父形象的传承。

基督山伯爵复仇记简介(小水手蒙冤十四载)(5)

网图,侵删

小说中次要人物的塑造也是可圈可点,人物性格鲜明而又同中有异。

2)唐格拉尔

唐泰斯冤案的始作俑者唐格拉尔气量狭小、嫉妒心极强,用阴谋使唐泰斯被捕,葬送了一个本应前途光明的水手的大好青春。

他又十分的贪财吝啬,阴谋得逞后,唐格拉尔远走他乡进入金融业,靠投机倒把发家。他的生活就是生意,他明知道妻子红杏出墙却还置若罔闻,是因为妻子的情夫可以提供最新最权威的高层机密以便他进行投机倒把。

他为女儿择婿也是用家产衡量,将女儿许配给表面上有万贯家财而实为基督山伯爵棋子的安德烈亚,中了基督山伯爵的圈套。

逃亡之际,他竟狠心搜刮孤儿院的基金,可谓丧心病狂。

但最终,强盗路易季在基督山伯爵的指示下用天价菜单让他把私吞的巨款一笔笔地吐了出来,穷困潦倒,终尝恶果。

唐格拉尔的经历体现出金钱对人性的控制和腐蚀。

3)费尔南

费尔南是一个双料的叛徒,一方面他背叛了梅塞苔丝,使其未婚夫唐泰斯含冤入狱,拆散了一对本应幸福美满的恋人,横刀夺爱;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军人背叛了自己的恩主和上司,卖主求荣,以此作为向社会上层攀爬的资本。

他强烈地追求名誉,最终却因为劣迹被揭晓而导致自己身败名裂,饮弹身亡。

费尔南的自杀表现出名誉对人性的荼毒。

4)维尔福

维尔福则代表了另外一种人物,这种人很懂政治,没有感情,只有利益。

维尔福为了仕途升迁进行政治联姻,为了仕途通畅将一个无辜的水手打入牢狱终身监禁,为了自己的地位能够巩固,对自己家里身为下毒凶手的维尔福夫人不予打击。

凡此种种,均因他被权力迷了心窍。

身为伯爵贵族,维尔福在司法机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大仲马将笔锋指向他身后的权力。

的确,正是因为权力,使得维尔福最终疯癫,这表现出权力对人性的异化。

03.写在结尾

《基督山伯爵》自1845年8月28日在巴黎《辩论报》开始连载,以1年6个月的时间,报纸136期的篇幅,讲述了一个关于感恩与复仇100余万字的故事,一时巴黎纸贵,《辩论报》一报难求。

它自诞生之日起就备受世人青睐,直至百年之后,仍然经久不衰,成为小说中的经典,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

不仅故事曲折精彩,《基督山伯爵》见解独到,引人深思。

基督山伯爵在离开基督山岛时留给马克西米利安的信中写道:

世上没有幸福和不幸,有的只是境况的比较,唯有经历苦难的人才能感受到无上幸福。必须经历过死亡才能体会生的欢乐。活下去并且生活美满,我心灵珍视的孩子们。

永远不要忘记,直至上帝向人类揭示出未来之日,人类全部智慧就包含在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

我想,这也是大仲马想要说的人生箴言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