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

请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获取艺术知识!

汉字实在是博大精深,单单该怎么念这事,隔三岔五就能上个热搜。

这不,因为前几天网上流传的一篇《注意!这些字词的拼音被改了!》,好多人又开始怀疑自己从前上了假学。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1)

文章大意是说,在你没注意的时候,好多字的读音已经悄悄改变了,当年你挨了语文老师无数次白眼才记住的正确读音,眨眼就变成错的了。

铁骑(jì)变铁骑(qí)、说(shuì)服变说(shuō)服、确凿(zuò)变确凿(záo),不光词语古诗也得跟着改:乡音无改鬓毛衰(shuāi),远上寒山石径斜(xié),一骑(qí)红尘妃子笑……

反正语文老师纠正之前你怎么读的,以后还怎么读。再总结一下就是,如果多数人都读错了,那就把错的变成对的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2)

眼见网友骂得有点凶事情闹得有点大,教育部出来回应了,说这只是国家语委2016年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征求意见稿)》,还没正式发布。

征求意见稿有没有征求大家的意见我不知道,我只想问一下,如果真发布了,那下一步是不是就要再发一个《青铜器读音修正表》?

毕竟,绝大多数人面对青铜器名字中的各种生僻字,基本上就没念对过啊。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3)

不信?下面这些你能念对3个算我输!

第一关 食器篇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4)

簋,盛食器,用来盛放煮熟的五谷饭食,大概相当于现在的碗。

簋流行的时间很长,商代开始出现,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其造型多样、变化复杂,一般为敞口、鼓腹、双耳。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5)

西周利簋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6)

簠,跟簋同属于盛食器,也就是饭碗。

簠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战国晚期以后消失,和簋的不同在于,簋是圆形,簠为方形。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7)

山奢虎簠 春秋早期 上海博物馆藏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8)

盨,第三款饭碗。

盨出现于西周中期,流行于西周晚期,到春秋初期基本消失,流行时间很短。因此造型的差异并不大:器身椭方,鼓腹,双耳,圈足。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9)

杜伯盨 西周晚期 故宫博物院藏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10)

敦,第四款饭碗。

敦产生于春秋中期,大致在秦代以后消失。基本形制是上下内外皆圆,器与盖可以分开单独使用,属于套装碗。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11)

镶嵌云纹敦 战国晚期 上海博物馆藏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12)

鬲,炊器,用来煮粥,从功能看就是现在的汤锅。

青铜鬲最早出现在商代早期,到战国晚期时逐渐消失。鬲的形状很好分辨,一般都会有三个鼓鼓的大鸡腿袋形足。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13)

西周师趛(yǐn)鬲 故宫博物院藏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14)

甑,炊具,用来放置被蒸的食物,底部有许多透气的小孔,一般和鬲配套使用。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15)

兽环甑 汉 恭王府博物馆藏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16)

当鬲和甑合体之后,汤锅就变成了蒸锅,这个蒸锅的名字就叫甗。

根据鬲和甑的组合方式,甗有分体和连体两种样式,一般都是一鬲配一甑。但到商代晚期,出现了一鬲三甑的三联甗,算是我国最早的多眼灶了。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17)

妇好青铜三联甗 商代晚期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18)

鍪,炊具,战国时期秦国人使用的一种锅。

鍪从战国时期一直沿用到西汉早期,其基本形状为侈口(chǐ,口沿外倾),束颈,鼓腹,圆底。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19)

杨子赣铭文铜鍪 西汉 湖南省博物馆藏

第二关 酒器篇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20)

罍,盛酒器,大概相当于今天的酒坛。

罍流行于商晚期至春秋中期,基本形状有圆体和方体两种,其共同特征是:敛口,直径,肩腹交接处最宽,腹壁向下斜收成底。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21)

皿方罍 商代晚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22)

卣,专用酒坛,祭祀时专门用来盛放秬鬯(jù chàng,用黑黍和郁金香草酿的酒)。

卣流行于商周时期,流行的时间虽不长,但形制却很丰富。圆体、椭圆体、方体、筒形、鸟兽形都有,颈部两侧一般会有提梁。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23)

古父己卣 西周早期 上海博物馆藏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24)

觥,动物形酒坛。

觥自商代中晚期沿用至西周中期,器形一般都做成鸟兽形状,有盖(兽首状),有流。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25)

父乙觥 商代晚期 上海博物馆藏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26)

瓿,又一款酒坛子。

瓿盛行于商代,特征是圆口、深腹、圈足。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27)

四羊首瓿 商代后期 上海博物馆藏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28)

斝,温酒器,也在行祼礼(guàn,祭祀时把奉献的酒浇在地上)时用来乘酒。

斝盛行于商至西周早期,多为圆体、三足,一耳,两柱。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29)

兽面纹斝 商代晚期 故宫博物院藏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30)

盉,调酒器,用来调和酒水的浓淡。

铜盉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大腹敛口,前有长管状流,后有耳,下有三足或四足。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31)

亚鸟宁盉 商代 故宫博物院藏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32)

觯,饮酒器,也就是今天的酒杯。

觯的流行时间在商代晚期到西周中期,有扁体和圆体两种,其中圆体觯一直沿用到东周。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33)

山妇觯 商代晚期 故宫博物院藏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34)

觚,喇叭形状的酒杯。

青铜觚最早见于商代早期,西周中期以后基本不见。其形制特征是长筒状,大喇叭口,高圈足。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35)

受觚 商代后期 故宫博物院藏

第三关 兵器篇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36)

铍,长兵器,用法及形状如长矛,有双刃,锋部较长。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37)

十七年相邦春平侯铍 战国 故宫博物院藏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38)

钺,用以劈砍的兵器,形状近似斧头,但比斧头宽且扁,主要流行于商至西周时期。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39)

兽面纹铜钺 商代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40)

镞,安装在箭杆前端的锋刃部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箭头,有双翼镞、三翼镞与三棱镞三类。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41)

镞 战国后期 故宫博物院藏

第四关 其他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42)

匜,盥洗器,行沃盥礼(浇水洗手)时用来浇水。

青铜匜最早出现于西周中期后段,流行至战国,形状近似水瓢,前有流,后有耳。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43)

齐侯匜 西周晚期 上海博物馆藏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44)

錞,也叫錞于,打击乐器,用来指挥军队进退,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形状近似倒置的筒,上大下小,内部中空,顶上有钮。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45)

铜錞于 西汉 现藏于四川博物院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46)

軎,古代车上的零件,形如圆筒,内部中空,套在车轴两端,用于固定车轮。

樽罍是什么怎么读(看完这篇全都会读)(47)

双兔车軎 西周 故宫博物院藏

参考文献:

故宫博物院官网

《中国青铜器》马承源主编

更多内容,请关注“宝库”

本文为“宝库”原创,转载请私信“宝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