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

中国嘉德2019 秋季拍卖会

旃檀林——佛教艺术集萃

预 展

11/14-11/16

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二层

拍 卖

11/18 晚8点

嘉德艺术中心B1层B厅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1)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2)

中国嘉德2019秋拍 旃檀林佛教艺术

Lot 3586 清康熙 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

高82cm 底径63cm 重106.6公斤


盛世华严:

一尊举世罕见的康熙宫廷巨制

清宫崇佛之风盛行,康、雍、乾三帝佛学造诣颇深,信仰弥笃,加之国运昌隆,宫中佛像之造作以此三朝为盛。清康熙一朝,开清代宫廷佛造像之先河,既承继明代造像特点,又开创了清代造像崭新的风格。纵观中国宫廷佛教造像艺术之历史,清康熙宫廷造像有着承上启下的节点地位,材质奢华不计成本,工艺考究精益求精,其杰出的品质代表了清代宫廷造像的最高水准。此尊罕见清康熙宫廷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造像,堪称清代宫廷造像中的一件旷世绝品。

此尊释迦牟尼佛右手下垂施触地印,左手结禅定印,再现了2500多年前佛陀战胜魔罗证得佛果的伟大瞬间。那时,佛陀于菩提树下面东而坐,作出了坚固如金刚的决心,誓愿保持禅定冥想的姿态,直到悟透真理实相,证得无上佛果。此时,魔罗带领三位魔女来到了他面前,作出了试图让佛陀分心的种种诱惑,以阻碍佛陀证悟世间的真相。而对于一切试图破坏佛陀追求理想的种种诱惑,佛陀均不为所动。根据传统记载,魔罗展开了最后的攻势,试图动摇佛陀的决心。对佛陀追寻心灵觉醒的理想与脱离轮回获得最后的解脱,魔罗提出了质疑。于此觉悟的关键时刻,禅定坐姿的释迦牟尼佛移动膝上的右手,以食指触碰大地,并说:“大地是我的证人。”在此瞬间,天神、地神纷纷涌现,齐声喝到:“我等愿为作证。”魔罗、魔军、魔女见此状遂四散败逃,留下佛陀独自在菩提树下的金刚座继续伟大的觉悟。于是,世间有了佛陀。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3)

中国嘉德19秋拍 Lot3586 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

此尊独特的释迦牟尼佛像无疑是流通领域中最巨大、最重要的一件清康熙宫廷鎏金铜像。佛陀跏趺坐于双层莲座,身型比例优美而修长,在严谨地遵循佛像度量经的同时融入了自然的写实之风。佛陀身姿挺拔,肩线平直,胸脯挺起,于中原佛像的圆润柔和中增添了硬朗的雄浑气魄。观佛陀面相,丰圆适中,五官匀称,较为秀美。双目微张,垂视下方,神情寂静而安详。双眼的造型是写实性的,上眼睑呈优美的弧形,眼尾微微上扬,眼睑上方加刻一条流畅的阴刻线以强调。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起伏柔和、形状精致的眼型深具康熙朝造像特色,与后来的乾隆朝造像截然不同。此尊前额发际线向下凸一尖,两侧成弧形,更衬托出佛陀面部的端庄优美;肉髻近球形,其上宝珠呈桃形,肉髻和宝珠均较乾隆佛像更为高耸。此种发际、肉髻以及宝珠的造型亦为康熙宫廷御制铜像的造型特点,参见康熙元年宫廷御制铜鎏金燃灯佛,美国罗德岛艺术与设计学院美术馆藏,参见《Wisdom Embodied:Chinese Buddhist and Daoist Sculpture in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Art》,页23,图27。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4)

康熙二十五年御制铜鎏金四臂观音像,故宫博物院藏(高73cm)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5)

康熙元年御赐敏珠林寺铜鎏金燃灯佛(高69.2cm)罗德岛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6)

中国嘉德19秋拍 Lot3586 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

康熙宫廷佛像的佛衣汲取了明代造像的特点,线条流畅排布,塑造出纺织物的垂坠感,在佛衣的边缘和裙角喜用阴刻花纹。此尊佛陀身披袒右肩式田相袈裟,腰系长裙,衣褶贴合身体结构,弧线如行云流水,纹线分布优美,造型立体灵动,将衣料柔软、垂坠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7)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8)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9)

中国嘉德19秋拍 Lot3586 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

腿部衣纹呈放射性在莲座顶面铺开,衣料如波浪向两侧蔓延、伸展,呈现出如在梵天净土般的庄严与静谧。此尊衣料上錾刻有繁密的纹饰,以细致优雅的线条刻画出盛放的莲花、牡丹等各色花卉,这种精致的卷叶蔓纹与盛开的花瓣常见于同时期的官窑瓷器,参见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御制蓝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以及台北故宫院藏,清康熙御制黄地珐琅彩牡丹纹碗。除了富有康熙宫廷特色,此尊佛衣纹饰的另一特点,在于花卉种类丰富,数目亦繁多,且姿态各异,不见重复;刀法灵动,在严谨细腻中见飘逸之美,富丽堂皇的同时又富有生机和活力,用极致的工艺呈现出顶级宫廷艺术品的丰美与华丽。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10)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11)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12)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13)

中国嘉德19秋拍 Lot3586 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14)

清康熙 黄地珐琅彩缠枝牡丹纹碗 故宫博物院藏(左)

清康熙 琺瑯彩蓝地花卉碗 台北故宫博物院 (右)

此尊莲座为康熙宫廷佛像中等级最高者,共有三道连珠纹周匝环绕,上沿、束腰、下沿各饰一道;莲座正面呈梯形,较为宽大,双层莲瓣饱满宽肥,将整像气势衬托得更加宏伟高大;莲瓣分为双层,里层莲瓣隆起较高,瓣尖装饰三朵卷草纹,纹样立体生动;且里、外层莲瓣两侧边缘均饰有卷草纹,极尽装饰之华丽。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15)

中国嘉德19秋拍 Lot3586 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

此类莲座仅见于刻有年款的康熙御制造像,参见故宫博物院藏康熙二十五年御制铜鎏金四臂观音像,以及维也纳人类学博物馆藏康熙二十年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此尊莲座背面的如意云头开光自莲座之上凸起,边缘深邃,富立体感,与乾隆朝造像平面的云头开光不同,此为康熙宫廷造像的另一特点,参见纽约佳士得2018年春拍洛克菲勒家族旧藏清康熙御制铜鎏金无量寿佛。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16)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17)

(上图)清康熙二十五年 御制铜鎏金四臂观音(高73cm) 故宫博物院藏

(下图)嘉德2019秋Lot3586 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 莲座正面图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18)

纽约佳士得2018春拍 洛克菲勒家族旧藏 清康熙御制铜鎏金无量寿佛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19)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20)

(上图)纽约佳士得2018春拍 洛克菲勒家族旧藏 清康熙御制铜鎏金无量寿佛

(下图)嘉德2019秋Lot3586 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 莲座背面图

佛陀的身像与双层莲座以黄铜分别铸造,而后合铸而成,为清早期巨像铸造的典型工艺;铜胎厚重,仅底沿厚度已达15毫米,整像重达106.6公斤;鎏金较厚,金色明黄,与乾隆时期造像的冷金色不同,观之灿烂悦目,可见用料奢华,不惜成本,与清晚期佛造像偷工减料的现象截然不同。莲座上的三道连珠纹与莲座亦为分铸而成。连珠总计521颗,每颗均为直径约8毫米的正球形,单体实心铸造,鎏金后逐颗与莲座焊连,方能达到珠圆玉润、严丝合缝、极富视觉冲击力的效果,此为康熙宫廷造像空前绝后的工艺创举,亦是康熙朝宫廷造像的特点之一。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21)

中国嘉德19秋拍 Lot3586 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

根据统计,尺寸大于50厘米的康熙朝宫廷御制铜鎏金佛像,全世界仅存6尊,其中有3尊藏于博物馆,即故宫博物院藏康熙二十五年四臂观音像、美国罗德岛美术学院美术馆藏康熙元年燃灯佛、维也纳人类学博物馆藏康熙二十年释迦牟尼佛;在流通领域内出现的仅有三尊,除了此次现于嘉德拍卖的这一尊,另外两尊分别是2011年香港苏富比春拍清康熙铜鎏金释迦牟尼佛(Lot3060),以及2018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清康熙铜鎏金无量寿佛(Lot3626)。其中,2011年现于香港苏富比拍场的释迦牟尼佛,莲座仅有上下两道连珠纹,且莲瓣外缘光素无纹饰,佛衣纹饰较康熙宫廷造像的标准器亦有所简化;且铜胎较薄,脖颈处憾存裂痕。而2018年在香港拍出的铜鎏金无量寿佛憾失底座、帽冠。对比此三件造像,嘉德此尊在工艺、品相、艺术质量上的优势得天独厚。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22)

清康熙释迦牟尼像 苏富比香港2011年4月Lot3060 (高94cm)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23)

嘉德2019秋拍 旃檀林佛教艺术

Lot 3586 清康熙 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

高82cm 底径63cm 重106.6公斤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24)

万世永固:

康熙帝与佛教的渊源及康熙宫廷佛像的发展脉络

康熙帝雄才大略,立身治世赫赫于史,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执政61年,平三藩、收台湾、安西藏,基本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大业。在治国之道上,康熙帝推崇以儒治国、以理治国,然而出于团结西藏和众蒙古部落的政治需要、渴望绵延福寿的心理需要、以及受到孝庄文皇后虔信佛教的影响,康熙帝的政治生涯和私人生活都与佛教产生了深刻的联系。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25)

中国嘉德19秋拍 Lot3586 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

皇太极时期,满州确定了优礼黄教、以安蒙古的基本政策,清军入关以后,更是积极联系达赖喇嘛。顺治九年,达赖喇嘛率众来京觐见,受到了顺治帝的热情迎见,并接受了正式册封,清朝由此完成了对西藏所有权的延续。康熙帝即位以后,牢记祖训,一直很重视藏传佛教的影响力,并积极通过尊崇佛教来团结蒙古和西藏。康熙皇帝优待佛教名僧,积极修建寺院。为了巩固漠南蒙古的统治,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把章嘉呼图克图请至北京,敕封他为扎萨克“大喇嘛”,后又敕封为“灌顶国师”。康熙三十年(1691年),为了纪念多伦会盟,康熙修建汇宗寺,使漠南、漠北蒙古各部均派喇嘛住持。三十二年(1693年),敕封一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为“大喇嘛”,巩固漠北蒙古的统治。按照顺治敕封达赖喇嘛为例,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康熙又把五世班禅敕封为“班禅额尔德尼”。这些史实说明了康熙皇帝很好地延续了顺治皇帝的蒙藏政策,对藏传佛教的重视从始至终。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26)

康熙皇帝朝服像,故宫博物院藏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27)

中国嘉德19秋拍 Lot3586 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

早期康熙宫廷造像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即是赏赐西藏以及蒙古的寺院。藏于美国罗德岛美术学院美术馆的一尊高69cm的康熙元年御制铜鎏金燃灯佛像,莲座底缘阴刻汉藏双语题记,记录了此像是康熙元年为御赐敏珠林寺而制。此件康熙元年御制燃灯佛,其造型基本延续了明代造像的特点,尚未形成清代宫廷造像标志性的图像和风格,汉字款识亦延用明制,依照藏文习惯从左至右书写。根据以上特征我们可以推测,早在清朝入关之初,宫廷即产生了制造佛像赏赐边陲佛教寺院的紧迫需求,然而清初国体不稳、国力孱弱,清宫尚无力独立创烧佛像,于是很可能沿用了明代的造像工匠以及造像制式,这样的情况直到康熙亲政之后国力增强才有所改变,这是清康熙早期宫廷造像深具明代造像特征的主要原因。

康熙朝早期,除了满足政治需求,宫廷造像的制作与康熙皇帝的孝心有着极大关系。康熙皇帝的祖母孝庄文皇后虔信佛教。康熙皇帝亲政之后,孝庄文皇后投身佛事活动,亲自下令翻译和抄写大量的蒙藏文佛经。在她的推动下,后宫拜佛信佛的活动逐渐形成了系统的礼法组织和程序,使礼佛瞻拜成为了皇室成员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康熙皇帝崇敬祖母,对其佛事活动大力支持,不仅出资重修慈宁宫花园的佛堂,还专门拨出银钱供喇嘛日常在慈宁宫洒扫、上香、诵经。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28)

孝庄文皇后便服像 故宫博物院藏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29)

孝庄文皇后亲自下令翻抄的蒙藏文佛经

康熙八年御制龙藏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现存最著名的康熙宫廷铜鎏金造像即是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为祝贺孝庄文皇后75岁寿辰而制的铜鎏金四臂观音像,底座下沿阴刻满、蒙、汉、藏四文题记,是康熙宫廷造像的一件标准器。从这件造像的圆润面庞以及天衣彩裙的垂坠衣料仍能看出明代佛像的影响,但同时融入了西藏等地的造像风格,并在汉藏两地造像传统的基础上加入了康熙宫廷造像的一些独特创造,比如高镂空的帽冠、飘逸的帔帛、华丽的双层莲瓣、三道连珠纹等等。自此,清朝诞生了第一个极具艺术特色,融合了最奢华的材质和最精湛的技术的康熙宫廷佛教造像风格。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30)

清康熙二十五年御制铜鎏金四臂观音像(高73cm),故宫博物院藏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31)

中国嘉德19秋拍 Lot3586 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

康熙皇帝早年英气豪发,纵横天下。中年以后,由于废立太子事的打击以及健康状况不佳,对于佛教的信仰也日渐增加。康熙皇帝五次巡幸五台山,每次巡幸都亲自朝礼诸寺,广建道场,大赐五台山番汉喇嘛,并赐银重修五台山庙宇,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五台山佛教的发展,令五台山佛教名山之首的地位随之加强。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内务府下设中正殿念经处,专门管理宫中藏传佛教事务,并诏命制造大量的佛像以及画作供奉于寺庙。康熙三十年(1691年)喀尔喀内附清廷后,康熙与喀尔喀蒙古第一高僧哲布尊丹巴私交甚笃,两人交往的时间超过10年。据哲布尊丹巴专辑记载,康熙帝曾在他面前受戒,亲受长寿之密法及长寿佛灌顶,对他的评价极高:“未见有喇嘛可与哲布尊丹巴可比者。”

一世哲布尊丹巴不仅是一位高僧,他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佛教造像艺术大师,故宫所藏铜鎏金文殊佛即是他的作品。一些康熙佛像显现出蒙古造像的风格特征,应该正是由于哲布尊丹巴的影响。2018年10月香港苏富比拍出的清康熙无量寿佛,其发型、宽阔的肩膀、饱满的胸膛、紧束的腰身、以及紧贴肌肤的披帛、褥裙,都显现出17世纪晚期蒙古造像的特色,明代造像的特征几已不存。通过这件造像可以推断,康熙宫廷造像在康熙中晚期经历了一次巨大的风格转变,在此之后的清宫造像完全摆脱了明代的影子,形成了蒙藏融合的清代宫廷造像风格。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32)

故宫博物院藏,铜鎏金大持金刚,清宫廷或蒙古察哈尔地区(高16.5cm)

此尊面部体现清代宫廷造像的特点,但莲座形式却在喀尔喀蒙古扎那巴扎尔造像中常见,故为融合蒙古与清宫造像风格的作品。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33)

清康熙铜鎏金无量寿佛 (高53.7cm)香港苏富比2018年秋拍 成交价4748.1万港币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34)

中国嘉德19秋拍 Lot3586 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

反观嘉德此尊释迦牟尼佛,其秀美面相、高耸发髻、桃形宝珠、衣料质感、装饰纹样均具有明显的明代造像风格,与康熙元年铜鎏金燃灯佛以及康熙二十五年四臂观音像尚为接近,未见明显蒙藏造像特点,综合以上所述,此像应属康熙朝早期宫廷敬造的一件重要造像作品。

此尊铜鎏金释迦牟尼佛体量宏巨,为尺寸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件清康熙宫廷铜鎏金造像之一,流通领域罕存同类造像可与之媲美。铜胎厚重,鎏金灿烂,工艺精绝,细致入微,将不惜工本追求完美的皇家风范体现得淋漓尽致。佛陀神情寂静庄严,身姿气势磅礴,又完美地呈现出康熙朝海纳百川、国富民丰的盛世气象。当不愧为清早期宫廷大型造像的典范之作。

参考资料:

罗文华,《龙袍与袈裟(上)》,紫禁城出版社

金申,《康乾两朝宫廷造佛像的鉴别要领》,收藏家,1996年第02期

王躍工,《一尊康熙朝四臂观音造像》,紫禁城,1993年01期

杜雪莹,《康熙帝的佛道观》,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5月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35)

中国嘉德19秋拍 Lot3586 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36)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37)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38)

大清御制红铜佛像(恢宏巨制震撼现世-清康熙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39)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