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时针方向冲茶是啥意思(为什么有研究者解释)

兼与“满山文化心得”先生商榷(道德经研究花絮之十),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逆时针方向冲茶是啥意思?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逆时针方向冲茶是啥意思(为什么有研究者解释)

逆时针方向冲茶是啥意思

兼与“满山文化心得”先生商榷

(道德经研究花絮之十)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是《道德经》第四十五章的四“大”句之一。怎么理解“大盈若冲”,特别是怎么解释其中的“冲”字?

“冲”是“衝”的简化字,原写作“沖”,沖是形容水流激荡的样子,从“冲(沖)”的本义出发,可以延伸出许多意义,词性不同,意义也不同。“沖”由水流涌动这一意义引申为被大水撞击或卷走,比如“冲破堤防”。又引申为“以水冲洗”,这个字义强调冲洗的过程,而前者强调冲洗的结果。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水沏茶也称“冲茶”。用水或酒将药调匀也叫“冲”。“冲”在这里除指冲激以外,还有混合、调和之意。

大多数研究者通常将“大盈若冲”的“冲”解释为“空虚(虚心)”,依据是《后汉书•党锢传•刘佑》“微妙玄通,冲而不盈”,笔者也赞同。

然而,也有不少研究者不同凡响,沿用本义,把“冲”字解释为“冲水”,头条号为“满山文化心得”的研究者是其中的代表。“满山文化心得”先生在其研究文章《细读<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如何理解“清静为天下正”?》中,这样解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盈,即最能充盈的东西,能一直承载往里冲水,它的作用无穷无尽。

“满山文化心得”先生为什么将“冲”解释为“冲水”,其理据如下:

一、符合字义

大家查字典就知道,“冲”,从水,中声,本义:向上涌流!其他义项没“空虚”的意思。我们生活里常见的“冲”,就是冲茶时茶壶出水的情形。

就算是极大的“空虚”之物,连续冲水的话,也有盈满的时候。大家看,《西游记》里观音的“净瓶”和弥勒的“乾坤如意袋”就有点装之不盈的意味,而且都不需要极大。

二、老子形容的是能无限承载的东西,才是“大盈”

老子直观地说明了“道”就像是一套永动的注水系统一样!道对万物的作用力是无穷无尽的。而习道修德者也要有广泛包容和无限接纳的心量。

三、老子经常用“盈”作精妙的比拟,论述不同层面的道理

第一种是这里(指其文章)的“不会盈”。第二种是“要盈”,相关的说法有“上德若谷”。第三种是“不要盈”,相关的说法有“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第四种是“不居盈时之高位”,相关的说法是“高下相盈”。

“满山文化心得”先生强调,那种把“盈”的比拟都归结为“在境界上不要追求圆满、在欲望上适可而止”的说法,是以俗解老、以儒解老,并不可取。

笔者发现,“满山文化心得”先生为什么将“冲”解释为“冲水”,还可以从其另一篇研究文章《细读<道德经>第四章,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是“道”全新的塑造》中关于“道冲,而用之或不盈”的解释找到原由。

道是什么?“满山文化心得”先生认为:道,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种“自然的机制”,作为一种自动自发的力量使系统整体向好发展的机制,具有客观性和规律性。

“满山文化心得”先生为什么认为“道”是“自然的机制”?他的解释如下:

冲”是什么意思?冲,本义为“向上涌流”。相较来看,流,泛指水的流动。涌,指水向上冒。冲,指水向上较有力道的持续涌流。“盈”是什么意思?盈者,满器也。就一个容器来说,装满水而不溢出的状态,就是盈。这样看来,这句话老子用了一个比拟:往一个容器里持续冲水,但一直不会盈满。这是很直观形象的例子,“道”就像是一套永动的注水系统一样!还要注意,“用”就是注水系统对万物的作用,通过持续的、有力度的“冲”来完成,在引申的层面体现为“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等等。

因此,“满山文化心得”先生认为,引申来看,“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整句话的含义是:道对万物的作用力,是持续不断且有力度的,就好像源源不断的冲水一样,或许一直注不盈满。这与第四十五章“大盈若冲,其用不穷”的意思是一样的,即:能一直承载往里冲水的,才是大盈,作用无穷无尽。

不得不说,“满山文化心得”先生对“大盈若冲”的解释是符合字义的,是理据充分的,是能够自圆其说的,为《道德经》研究做出了新思考、新探索。

然而,笔者认为,“满山文化心得”先生对“大盈若冲”的解释存在较大的瑕疵,希望以此文与“满山文化心得”先生商榷,原因主要如下:

一、“满山文化心得”先生对“大盈若冲”的解释偏离了《道德经》第四十五章的主题

笔者认为,《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四十五章、四十六章是姐妹篇,论述的主题都是关于知足、知止的。第四十四章、四十六章非常明显,第四十四章在结尾提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第四十六章在结尾指出“罪莫厚于甚欲,咎莫憯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足,常足矣”。第四十五章夹在其中,虽然没有“知足、知止”字眼,但“若缺、若冲、若屈、若讷、静、清静”均能体现“知足、知止”的意涵。特别是“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其与第十五章的“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是一脉相承的,它们具有相同的意涵。因为,不欲盈就是知足、知止。因此,读者需要按照“知足、知止”的思想来引领、解读全章,把握本章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

然而,“满山文化心得”先生将“大盈若冲,其用不穷”解释为:大盈,即最能充盈的东西,能一直承载往里冲水,它的作用无穷无尽。这样的解释,是与“知足、知止”意涵相反的,是不符合《道德经》第四十五章的主题思想的。

二、“满山文化心得”先生对“道冲,而用之或不盈”的解释不符合“道”的特性

“满山文化心得”先生认为,“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整句话的含义是:道对万物的作用力,是持续不断且有力度的,就好像源源不断的冲水一样,或许一直注不盈满。

读者可以想象一下,源源不断地冲水是什么样子呢?总会发出稀里哗啦、叮叮咚咚的声音吧?场面越来越大吧?会成为引人入胜的景点吧?

然而,老子赞美“道”像“朴”、赞美“道”“常无名”、赞美“道”“常无欲”。请读者判断,老子赞美“道”,像赞美“冲水”吗?“道”和“不断冲注的水”,一静一动,一虚一实,其特性刚好相反。

三、“满山文化心得”先生错误理解“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满山文化心得”先生认为,“用”就是注水系统对万物的作用,通过持续的、有力度的“冲”来完成,在引申的层面体现为“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等等。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道德经》第四章中的一句,其作用是老子以拟人化的手法论述认识“道”的艰难性。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的意涵是:“道”磨平它的突出的锋锐(不突出自己),解下它的旗子上的飘带(不标榜自己),混和它的光彩(不宣传自己),混同它的踪迹(不显露自己)。

上述这句话指“道”和守拙、虚心、低调、不张扬的人一样,很难辨识(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所以,老子认为具有“道”的“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性格品德的人,是得道的人,是玄通的人,是智者。

如果“道”的特性像“冲水”一样,还能是“深不可识”吗?还能是“无名”吗?还能是“无欲”吗?

因此,笔者不得不说,“满山文化心得”先生对“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和“道冲,而用之或不盈”的解释是错误的。

不当之处,请“满山文化心得”先生海涵。

邱树荣

2022年9月16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