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塘碧荷散文作品(战地黄花分外香)

来源:中山日报

栏目:文棚

战地黄花分外香

“待春暖花开之时,我们都可以走上街头,繁花与共。”春节时,钟南山院士如是说。

如今,立春已过,外面应该早已繁花似锦了吧?迎春花、油菜花、山茶花……是不是都在争奇斗艳竞芳菲?足不出户,我看不见它们的姹紫嫣红、婀娜多姿,但我却分明闻见了一种馥郁的花香,这种香,来自于一种花,这种花,叫作“战地黄花”。

就像山花那般质朴。一转身,隐入众花丛中,也许你就寻他/她不着了,但哪里需要他/她,他/她就会出现在哪里。他/她默默地吐露自己的芬芳,为人们绽放出一整个春天。

他,是钟南山院士。

满塘碧荷散文作品(战地黄花分外香)(1)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他是我们民族的英雄,他是我们国家的先锋!

17年前的“非典”战“疫”中,他无畏,以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良知和胆识,坚持真理,敢于质疑,发出了不同的声音,几度质疑权威机构发布的不实消息,顶住压力,维护了科学的尊严,不惜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他无私,在医院人满为患、不堪重负的情况下,“把重病人都送我这里来”,他和他的呼研所站了出来;他奔赴疫区做医疗救治指导工作,他不顾生命危险亲自救护重症患者。人们赞他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轻描淡写:“我们就是搞这个的,我们不干,谁干?”

他是一个“不守规则”的人。这一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并迅速蔓延,他叫我们“尽量不去武汉”,但他自己却“背道而驰”,1月18日下午5点,在广州做完一例手术后,疲惫不堪的他和助手挤上一列高铁,冲向了武汉抗疫第一线。

1月20日,是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具有转折意义的一天,因为这一天他在接受《新闻1 1》采访时,明确了此次病毒“存在人传人”、“很可能来自野味”。正是这一天开始,举国上下,人人才重视起来,出门戴口罩,宅家自我防疫。

在一次专访中,说到学生给他的信息里提到街道上老百姓都唱起了国歌,他哽咽了;谈起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他双眼噙满泪花,嘴角搐动。那一刻,跟着他一起簌簌掉泪的,还有我们。

我打心底里心疼这位老人。何止可敬?他就像我身边的亲人那般可亲!镜头里,他的双眼布满血丝,满脸写着疲惫。辗转,奔波,焦虑,压力,高度的责任心,高强度的工作。84岁高龄啊,跟我的父亲相仿的年纪,本应是颐养天年之时,为了我们,却选择了走在危险的最前列。他的足音是如此铿锵,他的眼神是那样坚毅,他出发“战地”的背影是多么义无反顾!

她,是李兰娟院士。

满塘碧荷散文作品(战地黄花分外香)(2)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她果断建议武汉“封城”。1月23日10时起,武汉开始了封城。试问,除了她,还有谁能有这样的胆识和魄力?封一座城,就是阻止了疫情向全国扩散的脚步;封一座城,就是护了一国人!

她申请去武汉支援抗疫工作,得到批准后,她带领自己的团队和物资立即赶赴一线。一到武汉,她就投入到连轴转的工作当中,指导治疗,研判疫情,为民众答疑解惑……73岁的她此时应尽享天伦之乐,然而她却一天只睡三个小时,无怨无悔奋战在战“疫”一线,正如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副院长江应安称赞的那样,她“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战地黄花”里还有一种花不是木棉,但叫作“英雄花”,他,就是李文亮医生。

他是“疫情吹哨人”。职业的敏锐,让他早早发现了“疫情”,向人们吹响了防护的哨声。可是,听惯了颂歌的某些人,怎么可能听得进这种“不和谐”的声音?他因此被“训诫”了。随后,他自己在跟患者的接触中不幸感染了病毒,最终,离我们而去。

我们冠之以“英雄”,其实他并不想当什么英雄,却实实在在留给我们关于“英雄”的思考——

有一次记者问他:你需不需要给你平反?他回答说:是否平反已经不那么重要,因为真相比这更为重要。一个健康的社会,不应该只有一种声音。

“一种声音”是“人云亦云”,“一种声音”是表面的“和谐之象”,“一种声音”可能只是“被异口同声”……这个社会,敢于发声的“健康人”有几多?他告诉我们:英雄也很平凡,也许就是看见“不平”、发现“不明”,敢于发出不同声音的人。

还有一种“战地黄花”叫作“无名花”。

她,是无数的医护工作者。她正值豆蔻年华——最美、最爱美的年纪,却因长时间工作,被口罩在脸上勒出了一道道血痕;她为了不耽误救治工作,坚持不喝水,只吃热干面;镜头里的她说起为了不上洗手间,这么大了却穿起婴儿纸尿裤的事来很是难为情,镜头前的我却觉得她难为情的样子很动人;她朝着家的方向深深鞠了三个躬,抹去眼泪,转身大步流星往病房走去——她刚刚得知,家中母亲过世了——出发前的“再见”,此刻已成了“再也不见”,从此,一个人间,一个天上。连母亲最后一面都见不到的遗憾,锥心刺骨的痛,要用多少的“只要你们安好”才能抚慰?

他们,是一群原本就需要别人照顾的老人,从六十多岁到九十多岁,有拾荒者、环卫工,有参加过抗美援朝的老兵,有摆地摊的阿姨,有退休工人……平日里,自己过着紧巴巴的生活 ,祖国需要时,倾囊而出,想尽办法把平生所有的积蓄都捐给了疫区,誓与祖国共克时艰。祖国说声“谢谢您们”,他们却说他们的名字都叫作“感恩者”。

满塘碧荷散文作品(战地黄花分外香)(3)

他们,是90后的小伙子,来势凶猛的疫情灭不了他们火热热的心、热腾腾的情,捐口罩,捐消毒水,捐疫区所需的一切物资。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不留名”。

“无名花”开自芬芳。也许,他们当中有很多人无法亲赴“战地”,但是,他们的心早就出发在一线,见悲落泪,遇喜欣慰,随疫情浮沉起落。默默地为“抗疫”出一份力,已是在“战地”同心“战疫”。

此刻,我在家里,把外面的百花想了个遍。繁花三千,都不及战地的黄花——分外香!

(请勿微信投稿!文棚是一个以散文为主的共享平台,面向全球华人开放,供作者、读者转发推送。其“写手”栏目向全国征集好稿。凡当月阅读量达6500次,编辑部打赏100元/篇。请一投一稿, 并注明文体。投稿邮箱:2469239598@qq.com,1600字以内。非签约作家请注明真实姓名、联系方式及银行账户全称、账号。)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编辑:徐向东

◆二审:蓝运良

◆三审:岳才瑛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