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恶不赦中十恶是哪些十恶(古代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是哪十恶)

“十恶不赦”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有十种不得宽赦的罪行。

“十恶”又分为律法和佛教两种说法。

于佛教而言,讲的是罪与赦的因果,

十恶不赦中十恶是哪些十恶(古代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是哪十恶)(1)

佛教中的“十恶”便是罪,以杀生、偷盗、邪淫、妄言、两舌、恶口、绮语、悭贪、嗔恚、愚痴为“十恶”。触犯“十恶”之罪者来日会遭受恶业报。

十恶不赦中十恶是哪些十恶(古代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是哪十恶)(2)

佛经的十恶与业报

“十恶”之罪:

有起于身体行动,有起不修口,有起于意念等。

起于身的不善:杀、盗、邪淫;

起于口不善造口业:妄言(言语诳妄)、两舌(挑拨离间)、恶口、绮语(污秽邪语);

起于意念不善,执著自我、争斗心、显示心:嫉妒、瞋恚、骄慢邪见。

所谓人生在世谁能无过?“过”是否分轻重,罪临之时方知,人们或许最想知道的,便是心灵无意之下犯了“十恶”之罪的话,要怎样得赦吧!

古代法律上则注重政治,指的是法与刑

刑法 十恶之条

十恶之条明列哪十种罪呢?

北齐武成帝河清三年,尚书令、赵郡王叡等人奏上《齐律十二篇》(北齐律),其中列有重罪十条:“一曰反逆,二曰大逆,三曰叛,四曰降,五曰恶逆,六曰不道,七曰不敬,八曰不孝,九曰不义,十曰内乱。”

北齐律的刑罚属于严刑峻罚,犯了十恶之条的罪人,不在论赎之内。也就是不得以财物或劳役来抵销罪过或免除刑罚,必须受刑或服死刑。

这便是“十恶不赦”说法的由来。

到了隋文帝开皇初年时期,更定新律,其中十恶之条的名目大同小异。

《隋书.卷二五志第二十 刑法》十恶之条依次是:“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

隋朝开国之君隋文帝杨坚。

十恶不赦中十恶是哪些十恶(古代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是哪十恶)(3)

隋文帝之朝,犯了十恶之条的罪人,也有减刑的特别条目,称为“八议”,有八种身份状况也可能得到减刑的机会,包含:亲、故、贤、能、功、贵、勤、宾等。

隋文帝开皇年初的新法律订定实施之后,犯罪获刑的人还是不少,隋文帝检讨之后自觉是法律过严,又敕令苏威、牛弘等人更定律法,除去死罪八十一种以及其它千百种刑罚。

从此开皇一朝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十恶之罪

在此简单说明“十恶”之罪行:

谋反:图谋危害社稷国家。

谋大逆:图谋毁坏君主宗庙、山陵(陵墓)、宫阙。

谋叛:图谋背叛祖国、投敌。

恶逆: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等直系长辈;杀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母、夫、夫之祖父母、父母等人。

不道:杀一家非死罪三人及支解人,造畜蛊毒、魇魅害人。

大不敬:对天子大不敬的行为。

包含:盗窃大祀祭神之物、天子的乘舆(车轿)衣服等物;盗窃和伪造国宝;新制御药,不如本方有效和封题有误;若制造御膳,误犯饮食禁忌;为天子驾舟船,失误不牢固;指斥天子乘舆,情理切害,及无人臣之礼。

不孝:违逆孝道。咒骂祖父母、父母;祖父母、父在时,另外立户籍、别财产,对父母供养有缺 。父母死居丧期间,举行嫁娶,去丧服作乐若平时;闻知祖父母、父母丧,隐匿不举哀;诈称祖父母、父母死。

不睦:指家族之间互相谋害,包含谋杀或贩卖家族亲人。

不义:指长幼之间,下对上、幼对长的的残害,还有妇女对丈夫不义。

包含:杀了职掌府政的官、刺史、县令,杀见学、受业老师;吏卒杀了本部五品以上官长;以及妻子知道丈夫丧亡,匿不举哀,作乐不服丧及改嫁。

内乱:指亲族之内不伦的行为。

佛教重罪与赦,律法重法与刑,对“十恶”之定义也不同,但是根本目的是相同的,一是通过感化,一是通过刑法,都是教化世人,其心向善,与人为善,共同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与繁荣。

十恶不赦中十恶是哪些十恶(古代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是哪十恶)(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