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节不保的南宋名将(晚节不保的大唐名将)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哥舒翰,是唐玄宗的大将,突厥族哥舒部的后裔。哥舒是以部落名称作为姓氏。天宝年间,哥舒翰为安西节度使,控地数千里,甚著威令,故西鄙人歌此。

哥舒翰为突骑施哥舒部落首领的后裔。他的祖父名为哥舒沮,曾任左清道率,哥舒翰的父亲名叫哥舒道元,曾任安西都护府副都护、赤水军(今甘肃武威)使。

哥舒翰世居安西(今新疆库车),母亲尉迟氏是于阗王的公主,家境豪富,在这种家庭中长大的哥舒翰文武双全,仗义重诺,显示了非同一般的资质,但由于他喜欢喝酒赌博,一直没有什么大的出息。

四十岁那年,哥舒翰的父亲去世,他按照汉家礼节,在长安客居三年,却为长安尉所轻视。哥舒翰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击,感慨之后发愤改变志向,到河西(今甘肃武威)节度使王倕帐下从军。

天宝元年(742年),王倕攻取了新城(今青海门源),之后王倕把这里交给哥舒翰经营,哥舒翰治军有方,号令严明,三军无不为之震服,天宝五载(746年),王忠嗣兼任河西节度使,对他十分欣赏,数次提拔哥舒翰,哥舒翰也不负众望屡次击败吐蕃来犯。

唐玄宗听信谗言,将不听招呼的王忠嗣召回朝中,下狱审讯。唐玄宗又征哥舒翰入朝,有人劝哥舒翰多拿一些金帛去营救王忠嗣,哥舒翰坦言,“如果正道尚存,王公一定不会冤死。如其正道将丧,多贿赂又有什么用。”于是只带一个包裹入朝。

唐玄宗与哥舒翰谈得十分投机,他让哥舒翰取代王忠嗣的位置,担任鸿胪卿、陇右节度支度营田副大使,充任陇右(今青海乐都)节度使。临别时,哥舒翰极言王忠嗣无罪,唐玄宗不听,转身离开,哥舒翰叩头跟随进言,言辞慷慨、声泪俱下。唐玄宗有感于哥舒翰的赤诚,明白了王忠嗣是冤枉的,终于高抬贵手,仅以阻挠军功的罪名将王忠嗣贬为汉阳(今湖北)太守。

晚节不保的南宋名将(晚节不保的大唐名将)(1)

天宝七载(748年),哥舒翰在青海建造神威城,吐蕃来攻,哥舒翰击败之,哥舒翰又在青海龙驹岛建造应龙城,吐蕃因此不敢靠近青海湖。

王忠嗣被贬以后,无人再敢忤逆唐玄宗开疆拓土的心愿,哥舒翰被委以重任后,他采取步步为营的方略,在青海(今青海湖)修建神威城,把尖刀伸到了吐蕃军的眼皮子底下,吐蕃人不甘受制,乘着大雪冰封,攻陷此城,唐军奋起神威,很快夺回了这座桥头堡。哥舒翰再建一座应龙城,与神威城互为掎角,在此城派驻了两千人,战争的主动权已经到了哥舒翰手中。唐军节节胜利,把目光投向了石堡城。

石堡城的地势极为险要,只有一条山路通往城中,雄伟坚固,易守难攻,一向为吐蕃军的前沿阵地。吐蕃动用全国的力量防御石堡城。唐军多次试图夺回石堡城,都未能奏效,这次,唐玄宗势在必得,将朔方、河东等地十万多士兵统归哥舒翰指挥,以倾国之力,奔袭石堡城。

天宝八载(749年)六月,一场攻坚战打响了,唐军加上突厥阿布思部共有兵力六万三千人。但是,吐蕃人据险而守,他们贮藏了足够的檑木和滚石,牢牢封锁了通往城中的唯一山道。唐军猛攻数日,仍然不能得手。哥舒翰焦急万分,他要杀一儆百,拿攻城先锋官高秀岩、张守瑜开刀。高秀岩、张守瑜恳求宽限三日,如果到期不克,甘心伏罪。唐军不惜一切代价,发起一轮又一轮的冲锋,死伤数万人之后,终于如期攻下了石堡城。

唐军攻占石堡城。唐玄宗十分高兴,哥舒翰因军功拜特进、鸿胪员外卿,给予一个儿子五品官,赐物千匹,赐庄园一座,加摄御史大夫。

天宝十一载(752年),又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天宝十二载(753年),哥舒翰再次击败吐蕃,攻占洪济、大漠门等城,占据九曲之地。

唐军在河西、陇右的战场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到了天宝十三年(754年),唐朝与吐蕃的分界线已经推进到青海湖以西。“是时中国盛强,自安远门西尽唐境凡万二千里,闾阎相望,桑麻翳野,天下称富庶者无如陇右”,哥舒翰每次入朝,总是骑着白骆驼,一天就能行走五百里。

天宝十三载(754年)七月,哥舒翰在新收复的九曲设置了洮阳(今甘肃临潭西南)、浇河(今青海贵德境)二郡,成立了宛秀、神策二军,神策军后来在唐代宗逃难时护驾有功,入京成为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禁军,唐德宗、唐宪宗时常以此军讨伐藩镇,长安西面和北面防御吐蕃的部分任务也由神策军来承担,宿卫和征战,神策军充当了顶梁柱的作用。

天宝十二载(753年),哥舒翰兼任河西节度使,进封凉国公,食实封三百户,不久,进封西平郡王。次年,再拜为太子太保,加实封三百户,兼任御史大夫。

天宝十四载(755年)二月, 在他入朝面圣的路上,行至土门军时,因为洗澡导致突然中风,昏迷很久方才苏醒过来,落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回京以后,只好在家中闭门不出。

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率领十五万蕃、汉兵,诈称奉了朝廷密旨,以讨伐杨国忠为名,杀向洛阳、长安,长期以来,唐朝的兵力布置外重内轻,安禄山的部队战斗力甲于天下,一时间叛军长驱直入,占领了黄河以北的很多郡县。

唐玄宗听信宦官边令诚的诬陷,派人将封常清、高仙芝斩首示众,想到了病废在家的哥舒翰,虽然哥舒翰以身体原因极力推辞,但最后还是接受了皇帝的任命。唐玄宗又让田良丘充任行军司马,马军指挥王思礼、步兵指挥李承光等人担任属将,领军二十万,赴潼关拒敌。临行,唐玄宗亲自饯行,让百官到郊外相送,又加封哥舒翰为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哥舒翰据守潼关以后,因为身体原因,难以处理日常军务,遂委任行军司马田良丘主持大局。田良丘不敢独断专行,就让王思礼主管骑兵,李承光主管步兵,偏偏王思礼和李承光互不服气,常常争执不下,不肯好好配合,致使军中号令不一。加上哥舒翰统军又“严而不恤”,唐军士气低落,人无斗志。

哥舒翰数次上疏唐玄宗,认为安禄山虽然占据了河北广大地区,但手下尽是蕃将胡人,所到之地烧杀抢掠,百姓决不会归心。如果唐军坚守潼关,叛军久攻不下,一定会军心涣散,众叛亲离,到时趁势出击,大局可定。

唐玄宗听信杨国忠的谗言,不断派中使催促哥舒翰,哥舒翰再三向皇帝表奏,“安禄山久在军中,精通兵法,现在有备而来,利在速战。叛军暗藏精锐,以老弱病残引诱我军,肯定有诡计,如果我军轻出,必然落入叛军的圈套,到时悔之不及。”唐玄宗此时已经被冲昏了头脑,听不进哥舒翰的金玉良言,反而严词苛责。

唐玄宗以“贼方无备”为由,催促哥舒翰出关迎敌,使者“项背相望”,给哥舒翰造成极大压力,有了高仙芝、封常清的前车之鉴,哥舒翰当然不敢抗命。

天宝十五载(756年)阴历六月四日,哥舒翰“恸哭出关”大败亏输二十万大军,仅仅剩下八千,哥舒翰提拔起来的蕃将火拔归仁等人眼见大势已去,打定主意,劫持了哥舒翰,将哥舒翰的双脚绑在马腹上,连同其他不肯投降的将领,一起投了安禄山。

安禄山见到哥舒翰后,得意洋洋,“你过去一直看不起我,现在怎么样?”哥舒翰此时却完全没有了英雄胆色,居然跪在安禄山面前,伏地谢罪,“肉眼不识陛下,以至于此。陛下是拨乱之主,天命所归,现在李光弼在土门,来瑱在河南,鲁炅在南阳,我为陛下招降他们,可一举平定这三方唐军。”安禄山大喜,马上将哥舒翰封为司空,又命人将火拔归仁拖下去斩首示众,以此向哥舒翰示好。哥舒翰昔日手下诸将接到书信后,都复书责骂他不为国家死节,有失国家大臣的体面,安禄山大失所望,就把哥舒翰囚禁在禁苑之中。

安禄山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杀害,安庆绪在洛阳自称皇帝。唐军集结几十万兵力,加上数千勇猛善战的回纥骑兵,采用梯次配置、两面夹击的战术,接连收复了长安和洛阳,安庆绪大败之后,逃往邺城(今河南安阳北)固守,临行前,将哥舒翰等三十余名被俘唐将全部杀害,哥舒翰一代名将,死得如此窝囊,他屈节求生,也只不过多活了一年而已。唐朝廷没有忘记哥舒翰以往开疆拓土的功劳,追赠他为太尉,谥号“武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