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建国历程(详解阿富汗历史与国情)

大国干预阿富汗的故事确实引人入胜,不过,阿富汗也有自己的故事。一场干预自有发生的起落,不同的侵略者则在往来更替。不过,他们并非阿富汗这个国家的主角,他们只是搅乱了故事的发展。同样一个故事,被人屡屡搅局,也难怪那些搅局者总会吞下同样的苦果。

阿富汗几乎和美国一样年轻。内有顽疾,外有持续不断地干涉,才让这个国家步履蹒跚,求存艰难。下面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阿富汗的历史与国情。

阿富汗建国历程(详解阿富汗历史与国情)(1)

阿富汗建国,国父“艾哈迈德.沙阿”

艾哈迈德是一位部落首领,日后的阿富汗人会把他尊称为“国父”。在波斯军队内乱行将崩溃时,艾哈迈德的乡亲父老正在蓄积力量,图谋变革。普什图人的各部首领意识到必须选出一位共主带领大家暂时团结(大部分时候他们只是结成部落,互相攻伐)起来共克时艰。年仅25岁的艾哈迈德(曾深得波斯国王赏识,常伴左右)由于有一支忠心耿耿的铁骑,还掌握了波斯国王留下的大笔财富,为人谦逊,被推选为所有普什图人及其当地盟友和部下的王。

事实上,艾哈迈德能够称王,不过是因为外敌当前,北方的突厥军队,西方的波斯军队,都叫一众部落长老坐立难安。待到局势缓和,联盟就会重新分裂成不同的部落,部落再分裂为氏族,氏族变成大家庭,而大家庭才是普什图人文化的基本单位。这是艾哈迈德这个国王面临的最大挑战。他领导下的“国家”由大家庭组成,一切权力都来自错综复杂的家族政治和私人关系(类似印度,国家最高首脑很难插手最基层的事务)。在这里,有一条独特的立身法则:男人的地位并不取决于他所担任的职位或这些职位所拥有的权力,直截了当的笼络人心才是步步进阶的保证。

阿富汗建国历程(详解阿富汗历史与国情)(2)

艾哈迈德很清楚,唯有养战自重,他才能保住盟主位置,他的子民也会因为战争而团结一心。他决定效法先祖远征印度,劫掠了大量财富,有了收买人心的本钱。艾哈迈德一生征战无数,作战英勇,他的疆土越来越广。此外,他慷慨大方,频频赏赐,救济贫穷,他总是摆出一副乐善好施的模样,朝廷的大小事务也都掌握在他手中,在部下眼中,他是智慧,老练,公正的象征。

艾哈迈德由此建立了一个庞大帝国。全盛时期,帝国疆域西及伊朗东部,东至印度河畔,到1772年离世时,在伊斯兰世界是仅次于奥斯曼帝国的第二大强国。在艾哈迈德统治时期,他甚至搭起了一座桥梁,让普什图人和少数族裔和平共处,并肩作战的各民族开始形成一种民族精神,一种阿富汗意识,这片土地,也逐渐被人们叫做“阿富汗”。

多斯特.穆罕默德时代

1772年艾哈迈德离世后,阿富汗开始由盛转衰。艾哈迈德再伟大,也无奈儿子能力平庸,他的孙辈就更加不堪了,为了争夺王位,互相残杀,短短30年里,王位便六易其主,最终,在这场持续的内乱中,走出了一位杰出君主,阿富汗人至今仍敬称他为多斯特.穆罕默德大王。

多斯特.穆罕默德着手建立了一个统一国家,并定都喀布尔,他将在此对国家实行统治,这也将成为阿富汗历史的基本内容。施政不过几年,国内的秩序便稳定下来。在多斯特的治理下,艾哈迈德帝国的核心部分已经被收复,除了冬都白沙瓦城。多斯特.穆罕默德决心一战夺回白沙瓦城,但这一雄心反而让他一度跌落王座。因为此时的国际形势已经大为不同。

在多斯特崛起的内战时期(约1792-1826),欧洲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革。整个18世纪,欧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扩张期,在最终的角逐中,英国成为世界上头号强权,主要来自其强大的海军,并据此殖民印度,控制了东部地区,而印度的西部地区就挨着阿富汗。另一边沙皇俄国一直在向中亚扩张,但它并没有扩张向远方,因为沙皇几乎是一个内陆国家,几乎没有通达四洋的良港。沙俄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是向东扩张,而后南下夺取阿富汗,那样沙俄就可以在阿拉伯海设立港口。但是,沙俄向印度洋扩张,英国人自然不会袖手旁观,毕竟,那样一来印度边境就会多出一个强大的对手。于是,两大强权围绕中亚的主导权,开始了一场你争我夺的较量。

阿富汗建国历程(详解阿富汗历史与国情)(3)

处于两大强权的较量中心,阿富汗的发展强大之路被迫中断,事实上这也一直是阿富汗战乱不断的原因,小国处于重要的地缘政治中心,无疑是一见非常糟糕的事。

由此次较量也引发了第一次英阿战争。多斯特.穆罕默德是一位圆滑的人物,与沙俄,英国互表友好,结果最终英国以为多斯特倾向沙俄,所以发动了对阿富汗的战争。英军统帅奥克兰签署了虚伪的《西姆拉宣言》:英国人来阿富汗并非为了征服,而是为了确保阿富汗独立与领土完整,这些使命一旦完成,英军就会撤离。

英军很快就占领了阿富汗,扶植了傀儡舒贾,而多斯特则主动投诚英军,从后来的情形看,显然他是老谋深算。不过英军却从未能够让阿富汗安定下来,各地叛乱频发,很快,英军就如同今天的美国一样,花费巨大却毫无收获,最终在各地声势浩大的武装暴乱中求和狼狈而走。多斯特.穆哈默默与英属印度总督达成协议,阿富汗同意作为英军与沙俄的缓冲地带,英军不得干涉阿富汗内政。就这样,多斯特.穆罕默德开始苦心经营,一点点地重建他的王国,1863年,他一生的征程走到了终点,他的任务完成得还算圆满,现代的阿富汗的疆域和边界得到奠定。

第二次英阿战争及其后果

1863年,多斯特的三儿子希尔.阿里继承王位,开启了阿富汗的短暂黄金岁月。他制订了强国计划,试图建立一个不受外国势力干涉的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希尔.阿里建立邮政系统,改善私营企业的环境,组建了一个正式的政府,训练军队,国家在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不过,19世纪70年代,一度沉寂的外部势力又开始蠢蠢欲动,英,俄又开始制造麻烦,阿富汗平静的黄金岁月也走到了尽头。

一个联合的阿富汗让英国人受到了刺激,因为混乱的阿富汗更符合他们在中亚的利益需要。于是,英军第二次挥师入侵。不过英国人虽然再次推翻了喀布尔王权,却又一次搅起了阿富汗部族社会里潜藏着的蛮荒之力。因此,英国人再次被迫撤离。不是因为他们的战败,而是因为他们无法统治阿富汗。此次战争再次激发了阿富汗人之间的认同感,同时也强化了使阿富汗四分五裂的离心倾向。

战后上台的是铁血强硬的阿卜杜尔.拉赫曼。他和英军达成协议:不允许沙俄进入俄罗斯,阿富汗不能和英国之外的任何国家打交道等,而阿卜杜尔要求在阿富汗境内,他拥有绝对的权利,英方不能干涉。因此,很难说谁赢得了战争,双方都得到了一些东西,但也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虽然阿卜杜尔的才略几乎可与国父艾哈迈德相提并论,但是大国和强权已经为阿富汗国王划定了活动疆界,叫他再难逾越半步。于是,他把一切雄心壮志都施展在阿富汗境内,他无法忍受国内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他要扫清这一切,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

1893年,阿卜杜尔统治阿富汗13年后,和英印外交部长杜兰得签订了一份协议,这就是“杜兰德线”,这条线将普什图人聚居区一分为二,至今,普什图人一半生活在巴基斯坦控制的边界一侧,另一半在阿富汗边界一侧。它埋下了阿富汗因失去白沙瓦而产生的怨恨火种,由此而来的种种政治争端将久远持续。(参考三八线分割南北朝鲜)

阿富汗建国历程(详解阿富汗历史与国情)(4)

阿卜杜尔需要一片确定的领土,以实施绝对的统治,因此他接受了杜兰德线,国界一经确定,便立即遭到封禁。阿卜杜尔切断了阿富汗和现代文明的联系,外人基本无法进入阿富汗,境内了无一丝现代风气。阿卜杜尔实施了各种专制政策,但他也将阿富汗各民族融合在一起,鼓励他们融入单一的政体,使国家得到了重建。他将阿富汗巩固为一个可以阻止英俄入侵的缓冲国,朝廷的政令畅通了不少。他跨部落领土划分了许多行省,制定一套行政体系逐步代替部落首领管理体制,他是在对阿富汗长久以来的文化开战。但他到底没有成功,他没能让阿富汗拂去旧貌,他想创造一个单一,完整,同质的新社会,但只创造了一个二元对立的双重世界,新旧两套政治体系由此呈犄角之势。一方是由中央政府,城市精英阶级领导,较为开朗进步,另一方相对保守,多为乡村地区传统领袖。双方的角力不但左右了国家命运,而且企图干预阿富汗局势的外国势力也会受其影响,这种影响将贯穿整个20世纪。

20世纪时期

1901年,阿卜杜尔去世,王储哈比杜拉继位,除了享受没做别的事,是一个暴君。1919年在外出打猎中遇刺身亡,也是一桩迷案,有人说凶手是纳迪尔,也有说是阿曼努拉。

1919年,阿曼努拉继位,他是一位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并利用当时的国际形势,在1921年11月21日,英,阿双方达成协议,阿富汗取得独立自由,阿曼努拉朝廷先后与日本,法国,意大利,土耳其等国签订了贸易协定友好条约。如此伟大的成就是通过外交和谈判而不是战争取得的。此外,阿曼努拉颁布了比较激进的新宪法,推行了许多进步思想,但与穆斯林宗教相悖,激起了保守派的反对,最终引发叛乱,于1929年冬日投降并流亡意大利,靠做家具维持生计,1960年在贫困交加中去世。

1929年末,纳迪尔上位。在位4年后,遇刺身亡,1934年,纳迪尔19岁的儿子查希尔.沙阿上台,实际权力掌握在年纪最大的熟妇手里。在接下来的44年里,阿富汗的真正统治者并非一个人,而是一个像机器一样运转良好的家庭,一位首相下台,会有另一位执政家庭的成员取代上台,即使这些变化反映了幕后的权利斗争,但从外部看,并不明显。

从上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后期(穆萨希班时代),阿富汗维持了相当平静的局面。事实上。从阿曼努拉开始的统治者基本都是现实主义者,他们见识过外面的世界,知道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兴办学校,女性也逐渐开始接受教育,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二战期间由于保持中立,阿富汗的经济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并且加入了联合国。

冷战时代

二战结束不久,冷战拉开序幕,美苏对抗。苏联控制了东欧,美国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东南亚条约组织,巴格达条约组织,新建国巴基斯坦加入东南亚条约组织,成为了反苏阵营的关键一环。虽然阿富汗实行不结盟政策,但是由于地缘政治,阿富汗再一次处于冷战对抗的中间。美国和苏联都想把阿富汗拉拢向自己的阵营。阿富汗领导人也看到了机遇,在这一时期,美苏争相帮助阿富汗发展,生怕阿富汗投入敌方怀抱,由于有热核武器的制约,没有哪一方敢挑起战争。两个大国的慷慨程度令人震惊,以至于苏联主席赫鲁晓夫和艾生豪威尔先后访问阿富汗。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美苏在阿富汗实施一揽子援助计划,在地球上最困难的地形上修建了超过1200英里的优质柏油路,建立起了阿富汗主要的城市公路网络,并帮助其修建机场,修建学校,建立工业体系等,可以想见见,这时期的阿富汗领导人该多喜欢冷战。在这场援助中,在生活方式上,西方获胜了,西方的文化,生活方式在阿富汗流行起来,而在外交方面,则苏联取得优势。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在查希尔国王掌握实权的情况下,国王主动让渡权力,像英女王那样成为国家象征,并且颁布现代新宪法,由选举产生新内阁,阿富汗迎来了民主时代。马克思主义由苏联传入,并狂热发展。但是,在经济基础不够坚实的情况下,过早的民主也为其带来了恶果,那就是左翼兴起,社会激进分子增多,在60年代中后期,学生罢课,工人罢工经常发生。

到了1973年,查希尔国王前往意大利度假期间,王室成员可能认为无政府状态是对国家最大的威胁,所以前首相达乌德发动政变,并宣布自己任阿富汗的首任总统。重登权力巅峰的达乌德采用强硬手段打压左派,同时对右翼也不手软,但他很快发现自己的铁腕手段并不足以把整个国家牢牢把控。1978年4月27日,达乌德死于人民民主党的政变,至此,统治了阿富汗近200年的多斯特.穆罕穆德家族走到了尽头。

苏联入侵

1978年人民民主党上台,实施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早期都实行的激进政策,未考虑到本国国情,现代化与阿富汗乡村传统产生了巨大冲突,结果民怨沸腾,人民党实权人物之一阿明不希望阿富汗纳入苏联阵营,而是希望奉行不结盟政策,做强硬的社会主义国家。阿明想得简单,可苏联人是绝对不会答应的。1979年2月喀布尔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一伙武装分子劫持了美国驻阿富汗大使,最终未解救成功,被枪杀,不出所料,美国中断了和阿富汗的外交关系,阿明的自主梦想走到了尽头,这件绑架最大嫌疑人就是苏联。但阿富汗别无选择,只能完全依赖苏联的救助和保护。

这一年阿富汗国内局势也不平静,农村地区不断爆发新的叛乱阿明不得不一次次请求苏联的援助。即使苏联方面出手援助,人民民主党仍在节节败退。苏联政府觉得一切乱象都与阿明有关,阿明又一直想和苏联划清界限,如果放任阿明继续执政,阿富汗的局势迟早会变得无法收拾。一旦人民民主党倒台,美国可能会展开报复,趁虚而入,基于以上可能,苏联无法再袖手旁观。苏联的不少高层觉得,应将阿富汗置于直接控制之下。1979年12月下旬,苏联第四十军在边境集结,12月28日,喀布尔被苏军完全占领。按照苏联人的说辞,阿明是死于阿富汗野心家的谋杀,以证明他们是被邀请才进入阿富汗。

经过苏方的安排,人民民主党旗帜派(精英阶层)的领袖卡尔迈勒成为阿富汗的新总统。肃清乡村地区的反叛势力,成了政府的首要任务。这些穆斯林反政府组织通常被称为“穆贾希丁”,即“圣战者”。苏联入侵之前,穆贾希丁与政府军势均力敌。苏联的到来,让这场对峙彻底失衡,装备方面,苏军的优势太过明显。“圣战者”退入农村山区进行游击战,反而加大了苏军的清剿难度。圣战者化整为零,时常袭杀苏军。阿富汗的农村现代化受阻,苏军也慢慢发现他们似乎陷入了一场必输的战争。因为圣战者都来自乡村地区,无异于普通农民,举枪战斗并不是他们的全职工作。放下武器,他们仍旧过着放牧,耕耘的生活,他们与外界几乎没有什么联系,他们的后盾往往就是自己的家庭,自己的村庄。

在这样的背景下,这场战争进入了最恐怖的阶段,一个永远不应该从耻辱的历史中消失的阶段。苏联人采取各种手段,人为地减少农村人口,他们对乡村地区狂轰乱炸,散步地雷,让农田无法耕种,迫使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以便进行管理和控制。1985年的战事尤为血腥,到年底,已经造成约100万阿富汗人丧生,另有600万人背井离乡成为难民,他们大多逃到了伊朗或者巴基斯坦。要知道,战争开始时,阿富汗一共才2000万人,因此造成全世界的难民中有一大半是阿富汗人。

敌人的残暴激起了阿富汗人民的义愤,他们决心抗争。有战斗力的适龄男性会把家人护送到国外的难民营,然后折返家乡继续战斗。无数个阿富汗家庭就此离散,整个国家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阿富汗人向来崇尚阳刚,勇敢,坚韧。但是在抗苏斗争进入白热化阶段,数以百万计的阿富汗男性奔赴战场,他们告别亲人,脱离了原来的乡村环境。身边不再有父母妻儿,同伴都是年纪相仿的大老爷们。战争异常血腥,阿富汗整整一代男性的心理逐渐变异,阿富汗的民族性格也开始发生扭曲。这是这场战争的最大恶果。

阿富汗真正的冲突不在城市之中,而是喀布尔和农村之间。城市里的现代化新阿富汗和乡村传统旧阿富汗之间本来维持着一些平衡,苏联的介入,成为引火线,导致冲突爆发。城市里的人或者接受了社会主义,或者接受了资本主义,但乡村古老的阿富汗人逐渐发展为全球政治中的新因素——伊斯兰革命派。

冷战结束,塔利班,基地组织

年苏联的入侵,使得阿富汗人成立了许多圣战组织,这些组织的凝聚力是基于领袖的个人号召力和他们的盟友,组织之间你争我夺,都想获得这场运动的指挥权,都不想接受 别人的领导。圣战组织领袖实际上相当于集资者,他们从世界各地获得金钱和武器,有的依靠沙特阿拉伯,有的依靠伊朗,美国,巴基斯坦,甚至印度都扶植了自己的势力。就这样,反苏战争代表了外部世界的重重矛盾和生死斗争,圣战者希望有一天能统治的这个国家,已经四分五裂。

到了80年代后期,苏联自顾不暇,自然无法再继续在泥潭里深陷,1987年,戈尔巴乔夫宣布苏联将分批撤军,到1989年2月,全部撤出。只不过当时人们已经无暇注意阿富汗了,东欧巨变,苏联解体,俄罗斯独立,冷战结束。

在众多的圣战领袖中,马苏德和希克马蒂亚尔特别引人注目。马苏德是塔吉克人,在阿富汗仅次于普什图人,他是一个伊斯兰主义者加入了伊斯兰促进会,拉巴尼是马苏德心目中的领袖,马苏德在国内领导抵抗斗争,拉巴尼在巴基斯坦为其稿资源。希克马蒂亚尔更极端,是巴基斯坦操控阿富汗的关键人物,他创建了伊斯兰党。这“一党一会”成了随后几年阿富汗暴力事件中最为重要的两大角色。

1992年4月,人民民主党倒台,各圣战组织联合组建了阿富汗临时政府,6个月后举行全国大选,马苏德出任联合政府的国防部长,希克马蒂亚尔出任政府总理,拉巴尼接任总统。但是由于圣战者各派矛盾已深,很快混乱开始,在1992—1996年间,圣战武装相互征伐,城市遭到破坏,内战是一场种族战争,它带来的仇恨更加难以消弭。在农村,军阀划出了属于他们的半主权领地,设置路障收费。贫穷和饥饿就像疾病在全国随着战争蔓延开来。圣战者的信誉也由此逐渐丧失。

与此同时,那些巴基斯坦边境的难民营里,一些阿富汗的年轻的孩子接受了宗教学校的教育,这些学校是巴基斯坦和沙特等国家资助的,从这里走出了塔利班的未来骨干。塔利班的领袖毛拉.奥马尔正出于此。奥马尔十几岁时就加入了与苏联的战斗之中,苏军撤离后,他进入宗教学校学习宗教。奥马尔得到了年轻一代的认可,这些人都和宗教学校有所联系,基本为这里的学生。阿拉伯语中,学生被称为“塔利布”,一群学生就是“塔利班”,所以,起初这个词只是描述了奥马尔和同伴的学生身份,后来才逐渐成为政党和运动的名称。

塔利班的发展与巴基斯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过很快摆脱了巴基斯坦的影响,发展成为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秩序,经过塔利班清剿过的军阀地盘没有了路障,商品价格也趋于合理,也相对安全稳定一些。奥马尔打着安拉的旗号,宣称要扫除一切军阀势力,恢复国家秩序。塔利班行动迅速,很快就打到首都喀布尔,最终在1996年9月26日占领了喀布尔。

塔利班信奉与圣战组织相同的教义,但他们更加极端,更加保守。一切都按照伊斯兰沙利亚法来执行。女性不能在公开场合露面,除非穿戴从头盖到脚的罩袍,不能工作或上学禁止音乐,电影与摄影,一切表演艺术都在禁止之列,庆祝任何非伊斯兰节日都被视为犯罪,穿着必须符合传统伊斯兰教法,不得穿西服,必须蓄胡子如上种种倒行逆施,前所未见。塔利班还对什叶派哈扎拉人进行了种族清洗。

然而,最初的几年里,面对塔利班的累累罪行,世界各国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这是由于石油政治。90年代海湾战争让人们认识到了石油的重要性,因此建设了条非常重要的输油管道,输出里海盆地的石油资源,而这条重要的输油管道刚好经过阿富汗。正是为了保证输油管道安全无碍,巴基斯坦才会对塔利班进行支持,西方石油公司也是基于这样的考量。

阿富汗建国历程(详解阿富汗历史与国情)(5)

1997年春天,塔利班武装占领北方城市马扎里沙里夫。巴基斯坦等选择在这个时候承认塔利班是阿富汗的合法政府。阿富汗由于反苏独立战争成了伊斯兰主义的纽带。在反苏独立战争时吸引了阿拉伯世界成千上万的激进分子,战争后他们以坚定的革命者身份离开,暴力倾向早已深入他们的骨髓。

奥萨马.本拉登就是这样一位思想极端的阿拉伯青年。他是沙特阿拉伯籍,父亲是一位富商,但他却走上了另一条路,他追求极端的虔诚。80年代中期,他在阿富汗用财富支持圣战。在白沙瓦为阿拉伯激进分子设立了招待所,成为他们从战场回来休整的一处基地。1988年,随着阿富汗战事的结束,“基地”组织成了他新成立组织的名称,该组织致力于为阿拉伯激进势力提供支持,帮助他们推翻各自国家的政权。1996年,本拉登回到阿富汗,给塔利班提供了金钱帮助,本拉登成了塔利班最喜欢的阿拉伯裔阿富汗人之一。本拉登宣称塔利班统治下的阿富汗是唯一真正的穆斯林政权。毛拉.奥马尔喜欢本拉登的所作所为,划给本拉登一块地方,成了本拉登的基地,全球各地的宗教极端分子可以在这里学习特种作战技能。

1998年2月23日,本拉登及同伙发表了一份放肆的声明,公开向美国以及西方世界宣战,号召世界各地的穆斯林以各种方式杀死美国人及其盟友。接下来本拉登制造了一系列恐怖袭击,而且此时的塔利班也不再受制于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也没有料到,当初被他们送到阿富汗的塔利班,对国内心怀不满的穆斯林具有如此之大的号召力,如今塔利班主义从边境渗透回来扰乱了巴基斯坦社会。

时间进入21世纪,全球经济迅猛发展,互联网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这些进步与阿富汗无缘。塔利班统治倒行逆施并且越来越极端,2001年9月11日,9.11恐怖袭击爆发,其中有4名恐怖分子在本拉登的阿富汗武装训练营受训,最终造成3000人遇难。2001年10月7日,美国开始对阿富汗动手。

美国入侵

2001年10月7日,英美等联军的远程轰炸机聚集在阿富汗上空,发动进攻,几个星期后,阿富汗所有的目标都被美国军队从空中清理了一边。塔利班很快被推翻,奥马尔及其同伙逃窜到巴,阿边境地区。他们对这里太过熟悉,悄无声息地融入人群彻底消失。

2001年12月召开了波恩会议,西方社会决定让阿富汗回归世俗化的方向,其政治制度将遵循西方价值观运行。在美国的组织和强势推进下,阿富汗成立了联合政府,扶植卡尔扎伊当选总统。2003年制定了新宪法。

但是,想要走出苦海又谈何容易,历经连年战争与无序,早就使阿富汗满目疮痍。形形色色的利益团体横亘在阿富汗通往和平的道路上,有的走私毒品,有的贩卖军火,极端宗教分子搞破坏,他们阻碍了新的中央政府发号施令。

国际的各种援助对于阿富汗脆弱的经济来说过于庞大,由此带来阿富汗国内经济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喀布尔的房价一度接近加州水平,因此普通人的收入并未提高。新旧经济之间的落差因为外来资金的涌入而进一步扩大,阿富汗的社会结构受到极大侵蚀,基层腐败大行其道,几乎成了一种流行病,任人唯亲不犯法,帮扶亲人的道德准则催生了阿富汗惊人的腐败现象。随着贪腐政治的到来,阿富汗的重建工作渐渐偏离了原来的方向。与此同时,农民找到了合适的营生,种植鸦片,商业化种植鸦片的专业知识他们早就在塔利班时代就学会了,将鸦片推向市场的能力阿富汗人同样具备,因为走私在这里是司空见惯的事。走私贩毒需要武装分子,这方面阿富汗处于世界领先位置。但是国际力量的涌入,确实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阿富汗的世俗化进程。乡村地区收益小,不过也有了变化,大家有了邮箱,有了手机,有了电视机。

并不是所有人都买傀儡政权的账,在美国介入后,一切被称为“塔利班”的新叛乱在逐渐形成。如今的塔利班,聚集了各式各样的人物,既有毒贩,也有宗教激进分子,还包括一些外国的圣战者,甚至抗苏战争时期的抵抗组织,也在挥舞着塔利班的大旗。2008年,塔利班已经组成了影子政府,在各省之间,塔利班已经逐渐成为政府的替代者。

美国对阿富汗的干预使得快速撤军变得不切实际,因为,本拉登并没有落网,美军军费却在不断上涨。2008年,奥巴马上台后,从伊拉克撤军,认为阿富汗更重要,在阿富汗大量增兵。2011年5月,击毙本拉登。这却使塔利班进一步壮大。但美军事实上是在和一种意识形态在交锋,这种意识形态源自贫困,武力,仇恨与侵略。美军每一次镇压活动,都使阿富汗仇恨的怒火更加旺盛,美国人胜利越多,战争就越激烈,战争越激烈,阿富汗人的怒火就更多。美军逐渐陷入阿富汗泥潭,撤军遥遥无期。

..........

阿富汗建国历程(详解阿富汗历史与国情)(6)

2021年8月15日,塔利班占领总统府,接掌政权,19日,宣布建立伊斯兰酋长国。美军从阿富汗狼狈撤军......

关于阿富汗未来

①对阿富汗来说,地理位置是最重要的问题。阿富汗的一个中间地带,是列强之间为争夺比阿富汗更大的赌注而苦苦挣扎的地方。新的统治者一方面需要秉持不结盟原则,另一方面要和外部势力达成谨慎的妥协,并融入国际社会。

②新的统治者要学会两面平衡,表面上要拥护保守的传统伊斯兰价值观,实际上要追求现代化。但是不能激进,这是一直困扰阿富汗的问题。否则就会走极端变为上世纪的人民民主党和上世纪的塔利班。

好了,这篇文章就到这里了,太长了,写的不好多担待。十分感谢大家的阅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