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的襄垣县游击队(刀锋插入敌占区)

1942年,抗日战争经历了艰苦的岁月,蒋、日、伪合流对我进行夹击,斗争空前残酷当时,中共山东清河特委根据党中央提出的敌进我进的方针,决定采取打出去的办法,派遣工作团、武工队,插入敌人心脏,深入冀鲁边的沾(化)、利(津)、滨(县)(今滨州滨城区)这一由清河通往冀鲁边区必经之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开展工作,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襄垣县游击队?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抗日战争时期的襄垣县游击队(刀锋插入敌占区)

抗日战争时期的襄垣县游击队

1942年,抗日战争经历了艰苦的岁月,蒋、日、伪合流对我进行夹击,斗争空前残酷。当时,中共山东清河特委根据党中央提出的敌进我进的方针,决定采取打出去的办法,派遣工作团、武工队,插入敌人心脏,深入冀鲁边的沾(化)、利(津)、滨(县)(今滨州滨城区)这一由清河通往冀鲁边区必经之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开展工作。

一,查明敌情

这年秋季,由原清河武装科长李杰同志、军区直属团4营教导员刘竹溪同志组成工作团,带1个连越过从东营的利津县至利国镇至沾升店之封锁沟,进入这一地区,调查了解敌情。经过三四个月的工作,年底返回汇报。

这一地区原属冀鲁边区,但白边区我军司令员邢仁甫1943年投敌叛变后,工作遭受严重损失,当时已全部伪化。滨、蒲、利、沾四县城都驻有大量敌伪军,从县城到乡村都成立了伪政权,为敌人筹粮筹款,抓壮丁,送情报,大肆宣扬“中日亲善”、“大东亚共荣”,还利用汉奸成立“新民会”进行反共亲日的奴化教育。在农村成立“铁板会”、“联合会”,以信神、站岗放哨、保卫家园为幌子,以达到限制我地下工作人员及八路军活动的目的。

各县城及重要乡镇,都驻有敌伪军,碉堡林立,公路成网,河宽水深,进可以攻,退可以守,一处有事,八面响应,发现情况,进行合围,使我军民难以活动。敌人还从利津县城经盐窝、利国到沾化县的泊头、黄升店,挖了一条宽三四米、深四五米的封锁沟,企图割断沾、利、滨军民与垦区根据地的联系。

国民党的地方武装、杂牌队伍很多。滨南有国民党11团杜孝先,滨西有5旅韩兆坤,滨县、惠民交界有2旅刘景良、3团王福成,滨县、无棣交界处有6旅张子良,滨县、蒲台北镇附近有特务大队长兼蒲台县长徐炳义,日军玉皇堂据点附近还有“小鬼火”土匪队伍,盘踞在滨县、沾化中心的有国民党赵3营,还有天团、地团等土匪活动。

这一带老百姓在敌、伪、顽及土匪的奸淫烧杀、横征暴敛下受尽了折磨,又连年干旱,虫灾、疾病流行,弄得死去活来,卖儿卖女,逃荒要饭,日夜盼望共产党、八路军去拯救他们。

会后,清河特委决定:成立沾、利、滨工委,由王墨林同志任工委书记,李杰、刘竹溪同志为委员,李杰同志是行署沾、利、滨办事处主任,刘竹溪同志为独立营营长,王凤阶同志为副营长。我于1943年春在山东分局党校学习结业后,被分配到独立营任副政委。

二,站稳脚跟

这时部队全部脱下军装,穿上便衣,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在斗争中,强调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机动灵活,公开斗争与隐蔽斗争相结合,以隐蔽为主;集中与分散相结合,以分散为主;镇压与争取瓦解相结合,以争取瓦解为主。部队与地方工作的同志越过封锁沟,进驻沾南、利西、滨东的南、北望参和谢家皂、马家坊一带。首先,李杰、刘竹溪同志与原冀北鲁边区领导的沾南区委领导人李克南、徐俊峰,滨北区委领导人张廷先取上联系。当时,沾南区还有几个支部进行活动,滨北区只有个别党员起作用。这是我们当时唯一依靠力量,基础虽然薄弱,但在开展沾、利、滨的工作中,他们起了重大作用。

部队由进入敌占区活动几天,撤回根据地休息几天再进去,逐渐变为较长期地留在那里。由白天隐蔽,晚上活动、开会,逐渐变为白天也活动,并打出了独立营的旗帜。在地区上,由沾南、利西逐渐发展到滨北、滨南;地方同志由随部队一起活动,逐渐自己活动,建立基点,也打出了沾、利、滨办事处的牌子。共产党、八路军的影响逐渐扩大。

这年旱灾、虫灾特别严重。天灾人患,群众逃荒要饭,卖儿卖女,汉奸、特务还催款催粮,人民被这一伙豺狼糟蹋坏了。我们每到一村,将自己从垦区带去的粮食分给老人、小孩、生病的群众吃,再叫村长收敛老百姓的糠饼子和树皮、棉花籽、豆子皮做的窝窝头,分给部队干部战士吃,有的战士拿在手里,光用眼看着不想吃,当看见干部们带头一口一口地吃时,他们也就大口大口地嚼。

群众看了非常惊奇,有的感动得还流下了眼泪,争相传说八路军才是我们救命恩人,自古以来也没听说天底下有这样好的军队。我们还发动群众,由部队掩护,到垦区去运了10万斤粮食,进行救济。我们的实际行动和鬼子、汉奸、国民党杂牌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敌人造的关于共产党、八路军的一切谣言,在事实面前不攻自破,被粉碎了。

对“铁板会”、土匪团伙,我们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争取。土匪头目赵自溪,经过争取教育,带十几人枪向我投诚。为了立功赎罪,在滨北区中队长刘振声的配合下,闯进县城,俘获守东门的伪军1个班的人枪,惊动全城。经教育后,多数放回,个别极坏的作了镇压。

当时在汉奸中流传:谁要再做坏事,出门碰见赵自溪和刘振声。使城里的汉奸不敢像过去那样,几个人随便出来抢东西。有时有人出来要粮,有的群众讲,刘振声、赵自溪在我们村里,你们去要吧。汉奸一听说就跑。盘踞在玉皇堂据点的土匪队伍“小鬼火”的副头头张建基,经教育,也带十几人枪向我投降,影响也很大。对个别坏的,教育不改,就进行镇压。土匪团伙逐渐消灭,为人民除了一大害。

这年夏天,军区耀南剧团团长彭飞、教导员石钟带30几个男女团员,组成武装宣传队,到沾、利、滨帮助我们开展工作。经过半年的时间到了100多个村庄。他们进村后,演讲、开会、说书、唱歌、演剧,宣传我党我军的政策,深受群众欢迎。对开展沾、利、滨的工作,他们做了重大贡献。

随着工作的开展,敌占区人民由对我们不了解到逐渐明白我们的抗日主张,由不敢接近到找着谈心,由害怕到参军。记得当时参加部队比较早的人,在沾南有宁洪彬、季万才、张允希、单作恩、李国权,利西有王鲁泉、郭同和,滨北有刘振声、刘志贤、张志刚、张继禹、吕连声、张奉先、冯继尧,滨东有齐桂林、张洪柱、王福生、张华村、马福成、石廷玺,滨南有沙步阶、刘庆芬、张善本等。我们在沾、利、滨深深扎下了根。

这时部队由七八十人扩大到一百七八十人,分为3个中队:1中队副队长傅德信,副政指智希颜;2中队队长马胜基并兼指导员,副队长李道五;3中队副队长陈克孝,政指陈韵清。营部新派来特派员王道生、王凤阶同志带2中队在利西,我随3中队在滨南,刘竹溪同志带中队在沾南、滨东进行机动,开展工作。

三,改造伪政权

我们部队进村后,首先要打交道的是伪村长。部队住房、吃饭、保密,都要靠他们来干。因此,必须将村长工作做好,我们的工作才能顺利开展。否则,他们就起破坏作用。他们的社会地位,除个别地主、富农、上层人物外,多数是中农,有少数地痞流氓,有的还是基本群众,是村民把他们推选出来应对敌人的,多数不干坏事,与日伪及国民党杂牌军也有矛盾。

开始时,由于我们对他们不了解,所以进入一村后,首先住在村长家里,就是坏人也不敢报告,怕敌人打起仗来,他家老少首先吃亏,部队走了他也不声张,怕落个窝藏八路的罪名。时间长了,经过争取教育,多数忠实于我们,应对敌人。

滨南洛王村村长刘志新,虽然出身地主,但本人上过职业学校,有爱国热情,为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利西郭家村村长郭同林,经教育不但本人积极为我工作,还动员其弟弟郭同和参加我军。滨东朱前标经常欺压群众,教育不改,还勾结赵3营,杀害我工作人员,被我抓获后,召开群众大会,宣布其罪状,当场枪决,对作恶的村长震动很大。

到1943年底,我们的工作已开展到200多个村庄。沾南的南徐、吕王庄、宁家、南北望参,利西的小赵庄、一溜皂子、张王庄,滨东的马家坊、任马庄、张家集、台子王、苍头王,滨南的洛王家、宋大学、马士举、梅家、沙家,滨北的张家集、吕家、单家等村,伪政权改造后,群众工作已有了较强的基础。利西的张王庄,我们初去时,“铁板会”拒绝我们进村。

经教育,特别是1943年,敌人进行“扫荡”,我冀鲁边区的1个连被日寇骑兵包围在该村,激战一天,全连干部、战士,除少数重伤员被群众掩藏起来,保留下来,其余全部壮烈牺牲。干部、战士坚决抗战、英勇杀敌、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教育了伪村长和人民。以后,该村成为利西我们的模范村。滨北的沙窝张,20几个青年参加了我们的部队,敌人数次“清剿”,抓去数人,有的花钱赎回,有的则死在狱中,但人民越斗越顽强,成为我们的坚强堡垒。

伪乡长则不同,他们多数出身于地主、富农,社会上层。他们的政治态度大体可分三种:一种靠近我们,应付敌人,这是少数;一种是两面应付,对我存有戒心,这是多数;一种是忠实于敌人,敌视我们,这也是少数。我们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了不同措施。

部队刚进入沾南,刘竹溪同志即通过同学宁洪彬做乡长宁洪i的工作。他很快靠拢我们,并积极为我们进行工作。我们还通过他做了争取打连张伪军中队长耿兴盛的工作。单家寺乡的伪乡长孙诗清,经教育后,为我们筹经费,买枪支,还通过他做好了单家寺伪军小队长刘琳的工作。

罗家乡乡长张继诚争取后,为我们掩护伤病员,还介绍我与杨家集的伪军中队长耿树岭见面,争取了他。北镇乡的乡长沙印高与我们取上联系后,日夜为我们操劳,积极动员本村青年沙步阶等参加了我们部队,引起敌人愤恨,被卡十孝先抓去活埋。原来的伪乡长,经教育后,多数为我们积极工作,应对敌人。

个别坏的,如利西马镇广伪乡长马子明,是个长期依靠伪军干坏事的坏家伙。独立营副营长工凤阶同志派人把马子明的小老婆及刚满两个月的儿子捉住,她见人就磕头,请求不要杀她,马子明也到处求人讲情,我们和他讲好条件,今后只要你应付敌人,给我们办事,我们就放了你的老婆和孩子,他满口答应。我们对其老婆进行教育后释放,这是他万万没想到的事,他的态度有了改变,对敌人起了瓦解作用。

滨东单寺据点的伪警长,作恶多端,屡教不改,被我们派人趁赶集时打死,并宣布其罪状,群众高兴,敌人胆寒。我们还常向伪军、伪组织人员进行宣传,谁做好事就给他记一个红点,做坏事就记一个黑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时候到了,一定要报,影响很大。在改造伪政权中,李杰与刘竹溪同志做了大量地T作。

四,争取瓦解敌伪军

刘竹溪同志是滨县人,在县立中学读过书,同学很多。父亲刘树勋老先生两儿子(刘竹溪、刘庆泗)、一个侄子(刘庆溥),都参加了八路军,本人从思想上、感情上拥护支持八路军,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影响。他与国民党地方武装1 1团团长杜孝先兼滨县县长、警备大队队长是好朋友。这正是清河军区选派刘竹溪开展沾、利、滨工作的原因。因此,我们在争取瓦解伪军工作上就具有一个很有利条件。

在刘老先生的协助安排下,军派敌工股长安硕亭同志在刘竹溪同志家数次与杜孝先面谈,并奉清河军区领导命令,给杜孝先加了委,令其待机起义,以后又在刘老先生的帮助下,刘竹溪同志与打连张的伪军中队长耿兴盛见面,也给予委任。单家寺伪军小队长刘琳,是通过伪乡长介绍,刘竹溪同志与李杰同志向其进行工作,并加委连长。刘琳当时感动的流下眼泪,并宣誓叫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投诚之前,为我们做了不少工作。

罗家乡长张维城,除介绍我与杨家集的伪中队长耿树岭见面,还介绍与小马家的伪中队长杨占元面谈过他们俩人以后都投诚我军。

我们从垦区根据地到沾、利、滨,经常从张王庄、王皮家伪军据点附近通过,因此,必须将这两个据点的工作做好。张王庄据点伪军中队长张省三与我沾南一地下党员杨天冀是拜交兄弟,我们便派杨天冀打入据点内当文书,并将张省三的工作做好,加以委任,让其待机起义。

军分区敌工股副股长王公乾,经常出入这一据点,并将王皮家据点工作也做好了。这样,不仅晚上,白天我们可以自由走来走去,越过封锁沟了。在沾、利、滨群众生活闲难时,我们发动群众从垦区运了10万斤救济粮,就是在他们掩护下,通过封锁沟运到沾、利、滨的。经过长期工作,对沾、利、滨的伪军做到了大部争取瓦解,为他们今后投诚打下了基础。

军区有时还派日本反战同盟支部的日本人中野、松木等携带宣传品、糖果、点心、画片,通过关系,送到敌人据点内开展工作。

利西东堤据点伪军中队长刘培玉,经过多次做工作,他仍坚决反我,残害群众。我们于1944年春,由独立团杨信同志带两个连,在我们的配合下,拔掉这一据点,俘伪军中队长刘培玉及伪军数十人,在伪军中震动很大。以后伪军外出,大都比较老实,不敢随便欺压、杀害群众。

1944年夏天,有坏人向鬼子告密,刘树勋老先生被日军抓去,关在日本宪兵机关“红部”,经多方努力,加上花钱,才被释放出来,全家即搬到垦区居住。解放后,他担任县参议会副会长。

在滨、蒲、利、沾四县城及各伪军据点,我们都建立了情报站。对敌情的了解,来自我们的情报站、伪军、党的组织三个方面。所以,对敌伪动态能及时控制。我们还绘制了各县城及据点的地图,对日军、伪军、伪政府、警察局、宪兵队、新民会等驻地的街道、房舍、岗哨,都比较清楚,心中有数,为发动进攻作好了准备。

五,争取团结知识分子

沾、利、滨是敌伪长期统治的地区,有觉悟、有爱国抗日救亡热情的人早已离开家乡参加革命。留在家里的人,其社会地位、家庭环境、思想觉悟,情况很不一样。但一般的是对日伪痛恨,对国民党的杂牌军鄙视,看不起他们,对共产党、八路军敬佩,但又害怕,干八路军要吃苦流血,家庭亲友受牵连,顾虑重重。

我们进入这一地区后,刘竹溪同志首先找到了沾南宁洪彬、滨东的张华村、滨南的刘鸿祥等,动员他们出来参加I作,并通过他们认识了窦晋臣等其他人。

沾南的隆梦华是国民党员,战前曾在沾化县国民党部工作过,在社会上、国民党杂牌部队,特别是赵3营部队中有一定影响。经刘竹溪、李杰同志与其交谈后,表示对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不满,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抗日主张,愿意为抗战做一些工作。

当赵3营将我们一名党员屈润南同志抓去后,他步行百余里,到赵3营部队将屈润南同志要回。他还动员了隆玉春、李俊荣、冯敬宣、隆洪臣等知识分子参加了抗战。解放后,隆梦华担任过滨县教育局长。

滨南毕家毕绍亭(毕业绪)是我在济南高中读书时的同学。当我得知他在家当教员时,亲自登门拜访,他惊奇万分,喜出望外。他讲有心为国出力,但又找不到门路,你这一来好极了,我决心跟着共产党走、干革命.并通过他,在各地大力开展各村学校的工作,占领这一教育阵地,宣传共产党、八路军的主张,组织救国会,发动群众参军参战。他还陪同我到北镇据点附近的鸿文中学开过几次会,结交了一些老师、同学,成立了救国会。以后,有些同学,如沙步阶、杜奎元等,相继参加了我军,成为干部。滨县解放后,毕绍亭任城关小学第一任校长,1946年被选为县参议会副参议长。

在开展沾、利、滨的工作中,一些知识分子利用他们的社会地位、影响、活动能力,起了重大作用。胜利后,他们大批地参加了我军和地方T作,为革命尽了力量。

六,消灭赵3营

因国民党的杂牌军3营营长叫赵钰,故群众称其为赵3营。赵钰系沾化县人,其社会基础、活动地区,主要在沾南徒骇河两岸。部队成份,领导人多系地富子弟、小知识分子,士兵中多系地痞流氓、土匪,他们打着抗日的旗号,专做坑害老百姓的事。当官的生儿育女、婚丧嫁娶、大吃大喝,都要老百姓请客送礼,士兵则到处敲诈勒索,无恶不作,欺压百姓。赵钰死后,由赵忠顺继任营长。

我们进入这一地区后,怕我们把他们赶走、吃掉,非常害怕,存有戒心。当时为了团结他们共同抗战,我们还是以友军相待,对其进行统战工作。

中共沾南区委书记李克南同志过去与他们熟悉,经常与之接近,争取其向进步方面转化。刘竹溪、李杰同志下了很大功夫向其进行工作,主动和他们联系,请他们吃饭,讲我党我军抗日主张、政策,有时发现敌情还给他们送情报,过年过节,驻地靠近时还去拜访,和他们交朋友。

沾南的社会上层国民党员隆梦华被我们争取团结后,因他与赵3营上层一些人熟悉,他在那一带又有威望,所以请他多做赵3营的工作。他们当面表示与我们团结,但存有戒心,并经常与国民党杂牌军5旅旅长韩兆坤、6旅旅长张子良密切联系,他们也尽量争取他,当我们把伪乡、村政府加以改造后,挖了他们的社会基础,再像以前那样要粮要钱、横征暴敛办不到了,我们与之商量统一筹粮筹款,他又不干。这样和我们的矛盾就逐渐加深。

我们向外开展,他就跟在后边活动;我们到滨东,他们到滨东,我们到滨南,他也跟到了滨南;我们刚做好工作,他就跟着进行破坏。特别是他们的副营长李克清带七八十人的骑兵连到处乱窜,借与我们统战关系的名义,到各村强行要粮要款,吊打群众,杀害我基层十部,并扬言他们已接受6旅旅长张子良的委任,改编为赵3团,借以威胁群众。

在此情况下,1944年春天,我们向军区报告后,军区决定,在军分区司令员王兆湘统一领导下,对赵3营来一个一网打尽。具体分工是:消灭其步兵,由军分区基于营和利津独立营负责;骑兵由我们负责。当时,李克清带领骑兵驻在滨南的马士举庄,我们驻在其东面之宋大学、张锏镥村。在消灭他们的那天上午,我们还与他取得过联系,借以了解情况和麻痹他们。

傍晚我带1个连,放在马士举以东,防其逃走,由王凤阶同志带1个侦察班走在前头,刘竹溪同志带1个连跟近,绕道马士举以西,大摇大摆进了村庄。王凤阶同志带领侦察班走到了他们营部门口,先把几个哨兵缴了枪,紧跟着用1个排包围了营部。

这时,李克清等正在屋内打麻将。王风阶同志大喊一声“不准动”,他们吓的目瞪口呆,半信半疑。其中一人刚想掏枪,就被王凤阶同志出手一枪打倒在地。就这样,他们老老实实地把枪交了出来。

同时,我们外边的人将他们正在睡觉的骑兵全部缴了枪,一个人一匹马也没跑掉,他们的步兵驻在沾南的芦洼一带,也大部被我们消灭!赵忠顺带一部分逃往无棣,投奔了张子良,以后也被我消灭。

七,拔除滨县城周围的据点

1944年夏收后,军区决定开展夏季攻势,解放日伪盘踞的利津县城。

我们的任务是:阻击惠民、滨县增援之敌,并抽调1个连,配合军分区基干营攻克利津城西伪据点侯王庄。我们发动群众,对从滨县到利津城的公路进行了大破袭,并沿途埋设地雷。惠民、滨县日伪军千余人出滨县城,刚沿公路行不多远,即遭我地雷爆炸。

敌人不敢大胆前进,分兵3路:一路由公路上慢慢前进,两路沿公路两侧行进。下午l点多钟,才到达罗家堡,遭我部队阻击,激战1个多小时后,我撤出阵地,沿途对敌袭扰,从罗家堡一直跟到利津附近。敌人用了一天一宿时间,才赶到利津县城。

那时利津已被我军攻克,并生俘团长苏冀南以下400余人。敌人见势不好,回头就跑,在侯王庄又遭我袭击,死伤数十人。敌人不敢沿原路回滨县城,被迫下公路向西南方向,沿小马家庄经北镇逃往蒲台县城。是役,我伤亡10余人,打死日伪军七八十人。

接着,我们配合军分区基于营攻打从利津城到沾化之黄升店沿封锁沟之据点,任务是促其张王庄、王皮家之伪军中队长王某起义投诚,并将利国镇之据点包围,令其缴枪投降。

我们将其据点外之水源切断,敌人无法,只得喝洗澡塘的污水。包围一天一宿后,敌人仍不投降,中午12点时企图逃窜,被我消灭,打死官兵20余人,俘人枪百余,我伤亡10余人。记得当时天气特别热,在追击中,战士热死五六人,有的把头放在群众刚打来的冷水桶中,立即死亡两人。

继而我又配合主力部队攻克黄升店敌伪据点,全歼日军1个中队及伪军1个连,缴获轻机枪数挺、步马枪数10支。

日军驻惠民城之曹野清大队长亲率日伪军千余人,从沾化城东犯,对我进行报复“扫荡”。在富同镇、徐万良家一带与我遭遇,展开激战。伪军一打即跑。我们和军分区基干营将百余名日军包围在一块高粱地内。因敌人火力太猛,又加地形开阔,天气太热,部队进攻困难,他也不敢逃跑,就这样相持了一天一宿。敌人得不到饭吃,喝不上水,次日晨,只得吸高粱叶上的露水。次日晚,我正面牵制,从敌人的侧面发起冲锋,打死打伤日军50余人,残敌向西逃往沾化县城。这就是有名的徐万良家战斗。

经过连续数天的战斗,从利津城经利国镇到黄升店沿封锁沟之10余据点全部拔掉。我们发动群众,将敌伪碉堡拆除,封锁沟填平,使沾、利、滨与根据地重新连成一片。部队稍加休整后,我们又配合军分区基干营进入滨南,首先歼灭了盘踞在玉皇堂敌据点附近的“小鬼火”部。日军听到枪声,出来支援,与我发生战斗,我伤亡10余人后撤至黄河大堤上,准备继续消灭前来之敌,但敌人未敢前进。

随后,我们又迫使滨东单家寺之伪军小队长刘琳与打连张之伪军中队长耿兴盛带领伪军逃往北镇及滨县城里,以便为我解放北镇、滨城时的内应。

以后又拔掉了小马家与城南杨家集之两伪军据点,俘获两个中队的人枪,并解决一个伪警察所。

至此,滨县城周围之据点全部攻克,滨县城之日伪军孤立,处在我四面包围之中。秋末,中共滨县县委、县政府成立;利西划归利津;沾南仍归滨县代管。县委书记王墨林、县长李杰(这年冬,李杰同志调鲁南学习,由我兼任县长)、县委组织部长郝晋卿、各救会会长张心田、妇救会长陈震、公安局长黄震、民政科长于连东、文教科长邢涛、财粮科长徐××。

建立了5个区委及政府:沾南区委书记李克南,区长李克南兼;利西区委书记崔辉五,区长马胜基兼;滨北区委书记单作肃,区长刘振声兼;滨南区委书记陈韵清兼,区长张金凯;滨东区委书记赵双全,区长崔建华。

独立营还是原领导,特派员王道生改任1连连长。

独立营3个连队,每连配4挺机枪、两门小炮,营部有通信班加一机枪班和管理员、上士等人。l连连长王道生,副政指智希颜,副连长傅德信。

2连连长马胜基,副连长李道五,指导员常治国。3连副连长陈克孝,政指陈韵清,还建立了3个区中队:滨北区中队队长刘振声,政指董玉书;滨东区中队队长齐桂林,政指崔建华兼;沾南区中队队长王俊,政指李克南兼。

全部武装,独立营加区中队共计五六百人。另外,还建立武委会,县武会主任为齐光熙。各村还有自卫团。

八,捣毁韩兆坤老窝

国民党土顽、5旅旅长韩兆坤,长期盘踞滨县城西六区、前后韩一带,筑有坚固工事,不抗日,专门欺压、残害人民,与我为敌。1944年秋,我独立营文书陈升楷同志在韩兆坤驻地附近开展工作,被其杀害。

这年冬天,刘竹溪同志带l连,在滨北刘振声同志带的区中队配合下,到徒骇河西岸开展工作,得知韩兆坤之副旅长梅志田带其小老婆及少数随从人员在滨县城西姜家住宿,我们便派一小部队对其进行突然袭击。他们打了一夜麻将刚睡下,即遭我包围,十几个随从人员多为我击毙,梅志田同其小老婆带几个人逃至村外,被我活捉,缴获长短枪l0余支,战马数匹。经请示上级,为了分化瓦解韩兆坤内部,并对其进行麻痹,经教育后,将梅志田释放。

1944年冬,韩兆坤正式投靠日军。1945年春,在军分区首长统一领导下,以分区基干营为主,在滨县、沾化独立营配合下,对伪顽韩兆坤进行了突然袭击。经两天一夜的战斗,歼灭其大部,攻克韩兆坤盘踞多年的前后村,韩兆坤带少数残部西逃惠民。这次战斗,打死打伤敌人l00余人,俘获200余人,机枪10余挺,长短枪200余支,战马10余匹,及大批弹药、被服、粮食。我发动群众,拆除工事,搬运物资,忙了一星期多,还没运完。

战斗结束后,刘竹溪同志与王凤阶同志带独立营两个连及两个区中队,驻徒骇河西廿十堡以北之杜家庄;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李焕同志带沾化县大队驻杜家庄东北十几里路的一个村庄,掩护地方同志开展工作。这时,我随政府在滨东慰问烈军属,发动春季大参军。

我们铲除了在滨西盘踞多年的韩兆坤,并带领地方同志在这一带大力开展工作,震惊了惠民城的敌人。敌人派遣了他们的宪兵特务部队,因他们臂上带一块黑色三角符号,群众称他们为三角部队。

他们化装成老百姓,三、五成群,有的推车,有的骑驴,还有的化装成妇女、老头,穿上红裤、绿袄或戴上长胡子,扮作过春节玩杂耍的,于正月初九晚偷偷出城,埋伏在杜家庄以西村庄与杜家庄东北方向流钟口、黄升店之间。

农历正月初十上午,各路侦察员汇报没有发现敌情,各据点的内线关系也没情报送来。正午,部队正吃饭时,村东发现敌情,是从廿里堡出动的三四十名伪军。

当时刘竹溪同志认为是小股敌人出来骚扰,决定由1连连长王道生同志到村东南守住一独立院落,阻击来犯之敌。由副营长王凤阶同志带3连从杜家庄西南迂回出去,准备围歼杀敌。1连的l、3排和区中队为预备队,准备全歼这股敌人,打一个胜仗。

村南刚刚打响,村西即传来激烈的枪炮声,发现经过化装的大批的日军端着机枪边打边向前冲来。

这时刘竹溪同志发现是敌人向我合击,立即命令2排刘庆溥同志带全排占领村东一小庙阻击敌人,由刘振声同志带领区中队掩护地方同志向北撤退。刘竹溪同志带领营部及l连l排和王道生同志带的3排,在6挺机枪掩护下,边打边走,向东北方向撤出。

当撤至四五里处封家村时,与王凤阶同志带的3连会合,,这时南面廿里堡、两边惠民及北方向沾化之敌人,已包围上来.当即决定,分头突围,王凤阶带3连向南,朝廿里堡来的敌人发起冲锋,杀伤敌人大部,并缴获敌人轻机枪l挺,很快即越过徒骇河,伤亡很少。

王道生同志所带的机枪班及2排长刘庆溥所带的1个排,在村东南掩护营部及地方T.作人员撤出后,打退来犯之敌,消灭其一部,也越过徒骇河,伤亡也很少。

唯独刘竹溪同志及营部人员和l排及3排一部,沿徒骇河向北方向撤退没有过河,经过流钟口后,l连指导员常治国同志负重伤牺牲。到达堤圈村附近时,进入了敌人的包围圈,在堤圈村南的一个坟地与敌人展开肉搏战,冲出去进入一个封锁沟内,又遭鬼子拦击。

这时刘竹溪同志左臂已负伤,亲手用匣枪打死一名日军指挥官(滨县城日军小队长),在通信班长张培元同志搀扶下,与营部及l排的多数同志突围,经程家井过河,安全转移。

在这次战斗中,我打死日军小队长1人,日伪军百余人,我伤亡l连指导员常治国、营部管理排排长张长茂,李、董两管理员,3排长齐兆俊,通信班副班长张继禹,通信员小邢50余人。这是我们进入沾、利、滨以来最大的一次损失。

李焕同志在带沾化县大队北撤途中,与沾化城出动之日伪军遭遇,打死打伤日伪军数十人,并缴获歪把轻机枪l挺。

我们营部养着一条狼狗,管理员、通信员经常喂它。当他们牺牲后,这条狗在他们身边守了两天两夜,看到有人去即咬,一直等到我们把牺牲的同志运回后,它才跟着回来。当时的老百姓到处传说,当汉奸的连八路军的狗都不如。

我们经过春季大参军,把部队全部补充满员,并向主力部队输送数百名战士。独立营经过休息整顿后,开展练兵,士气旺盛,战斗力更强了。大家一致表示,誓死消灭敌人,为死难同志复仇,

九,解放滨县城

1945年6月,渤海军区发起了以蒲台、滨县两县城为中心的蒲滨战役,以军区的直属团和军分区的两个基干营为主,对蒲台、滨县、玉皇堂、北镇、芍药李、鳌头周等日伪据点展开猛烈攻势。我营负责解决北镇伪军据点和在北镇西北、杜店一带设防,阻击由惠民、滨城来援之敌。军区部队经过一宿及半天战斗,一举攻克蒲台城,生俘徐秉义及其部下千余人。

北镇之伪据点战斗打响后,伪军很快缴枪投降。我们与滨县增援之日伪军约500人激战半天,阻止了敌人的前进,打死打伤数十人,并缴获轻机枪l挺,步枪数十支。

6月I 1日夜,我军乘胜直捣伪11团团长兼滨县县长杜孝先的老窝——鳌头周。由于杜孝先多年修筑据点,工事非常坚同,经两天两夜激战,才攻下来。

杜孝先负伤后,带领少数人逃窜。我们俘获伪敌700人,并接着将里则镇、张家集、郎中河、廿里堡等日伪据点全部拔掉。滨县城内之日军见大势已去,弃城向惠民逃跑。我营立即追击,在廿里堡以西公路上,对敌拦击。

日军向惠民城逃去,滨县伪军600余人,全部投诚。这时王墨林同志已调走学习,由王林同志担任滨县县委书记。滨城解放后,我们先后开了上层各界数十人的座谈会,然后在城隍庙前广场召开了千余人群众大会,并贴出安民布告,讲明我党我军的抗日主张、政策、法令。

当时在敌人占据多年的县城中,一般人认为当县长的一定是年高长者,穿着非常阔气的人,当主持会议的人介绍,请赵县长讲话时,竟是一个20多岁、身穿战士军农的青年,大家非常惊奇,相互传说,八路军与汉奸、国民党确实不一样,都是年轻有为的人,将来的天下一定是他们的。

6月下旬,惠民之敌千余人对我进行报复“扫荡”。我当时带上1个连及县府机关驻在城里,守城部队掩护机关撤出后,即撤到城外三里之姜家天主教堂,监视敌人,经过几天准备,由军分区司令员王兆湘带两个基于营及我们独立营向滨城发起攻击。战斗一打响,敌人即仓皇逃窜,我消灭其百余人,残敌逃往惠民。滨城又回到了人民手中。

7月上旬,独立营扩编为独立团,政委由王林同志兼,刘竹溪同志为副团长,副政委翁默清,政治处主任赵德修(仍兼县长)。

两个营的负责人是:1营营长王凤阶,教导员王道生;2营营长耿兴盛,副营长王秀峰,教导员郝洪章。

团直还有通信、侦察、骑兵等直属分队。

我们还吸收了一批青年学生与旧艺人成立了一个50多人的宣传队,队长李鹏。部队整编后,开展大练兵,这时日寇宣布投降,抗日战争取得了胜利,人民盼望多年的日子终于到来了!我们在滨县城召开了各界5000余人的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大会,并唱大戏3天,军民同乐。

这时我团1营2连及一部分区中队参加组建的基干团,随杨国夫司令员、刘其人副政委向东北三省进军.我们也告别了在一起战斗多年的战友和沾、利、滨的父老,外出机动作战。先在黄河以北、惠民城以南,对何思源、刘景良、韩兆坤、王福成、杜孝先等残部进行了“清剿”,俘伪县长杜孝先及伪顽军政人员3000余人和大量武器弹药物资,杜孝先被押送回滨县,召开公审大会,执行枪决。

这年冬天,我们冒着严寒冰雪开赴津浦沿线,参加了解放禹城、德州的战役。

在敌强我弱、暗无天日的敌占区,同志们出生入死,不怕流血牺牲,取得了胜利,最根本的是有一颗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抗战必胜、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的伟大理想和赤诚的心。

赵修德(1917—2004),山东寿光市留吕镇斟灌村人。1935年1 2月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9月入党,同年10月宣传发动抗日。

1938年任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七支队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七支队三大队政治委员,1940年任山东纵队九支队独立团政治处主任,同年任八路军山东纵队二旅四团宣教股长,1942年任清河军区滨县县大队政治协理员,1944年任渤海军区四公区独立营副政治委员兼滨县代县长。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渤海军区四公区基干团政治处主任,津浦支队副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德州军分区政治部主任。

建国后,历任山东省兵役局动员科长、济南军区第一干部文化学校校长、临沂军分区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人民群众工作部副部长、济南军区动员部政治部副主任,山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8年7月离职休养,1988年获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红星功勋荣誉勋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