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话剧三谷喜辛(日本国宝级戏剧大师)

日本话剧三谷喜辛(日本国宝级戏剧大师)(1)

在即将到来的十一月,铃木忠志将延续他与中国的情缘,带着他的经典之作《李尔王》来到十三号剧院,这是铃木忠志的作品第一次在广州上演。

一位艺术者的创作热情可以持续多长时间?

已经77岁的日本戏剧大师铃木忠志,身体硬朗、精神焕发,直到今天,他仍旧在创作之路上热情不减。

谈及坚持做戏的缘由,铃木大师坦言是因为“人”很有趣,那些对艺术有热情,想要从事艺术的人都很有趣,他们总是有点奇怪,喜欢脱离常轨,研究这样的人总是充满趣味。

日本话剧三谷喜辛(日本国宝级戏剧大师)(2)

戏剧本身就是一门关注人、研究人的艺术,在铃木忠志数十年的戏剧生涯中,除了作品创作外,他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和剧团演员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戏剧工作者进行深入交流,并积极扶持年轻的戏剧人才,让他们能够在更专业的平台上展露才华。

如果你是海外来的观众,先得从世界各地飞到东京,然后转机或是乘新干线到富山,再搭乘一天只有两班的巴士,在蜿蜒、险峻的山路颠簸一个多小时,才能抵达利贺艺术公园。而就是在这个几乎与世隔绝的地方,铃木利贺剧团的演员日复一日进行着艰苦的训练和排练。这里没有小卖部,没有网络和信号,只有两个固定地方有Wi-Fi,每天除了吃饭就是训练、排练,甚至到了冬天零下十几度的时候,演员训练呼出来的气都是雾气,不少新来的演员没过多久就待不下去,只好“落荒而逃”。

日本话剧三谷喜辛(日本国宝级戏剧大师)(3)

但铃木认为,就是这样的环境才是适合戏剧演员训练与生活的地方,他在追求的是戏剧的精神性和神圣化。铃木曾说:“我到山里去做剧团,就好像一个寺庙,它会放到山里面是一样的。”团员在利贺的每一天,都像是没有尽头的漫长的宗教修行,他们需要学会与自然共存,与寂寞和孤独相处,在百濑川潺潺的水声里,在绵密的雨声里,在藏于草丛的虫鸣声里……感受着自己身体的内在力量。

SCOT剧团的团员现在有二十余人,大部分都会铲雪、挖土、除草、做饭,因为越来越多的外国艺术家来到利贺村,他们还学会了做旅馆铺床的工作。而在出国演出开演之前,不参与演出的演员会负责布置舞台、清洁场地,这些全都由团员亲自完成,就像认真的值日生。团员们一起生活,一起训练,虽然条件看起来稍显恶劣,但基于对铃木忠志的认同和共同的表演追求,他们始终坚持在这座深山里相互依靠,彼此支撑。

正如铃木自己所说的那样:“一定要同甘共苦,经过一段时间,剧团才会有凝聚力。”SCOT剧团在表演上带给人的震撼力与冲击力并非没有来由,集体的契合、个体的孤独,才造就了人前光辉。

源于东方,却不止于东方

铃木忠志的戏多以改编古希腊与欧洲剧作为主,短小精悍却蓄意深沉。虽是来自西方的剧本题材,但在铃木的每一部戏里,都灌注着他“世界是一座病院”的主题理念,再加上灵活而富有力量的身体表达,让诞生于东方的铃木忠志的戏成为了行走世界难以模仿复制的标签。

很多观众会直呼看不懂铃木忠志的作品,而铃木也坦率不羁地回应:“我的戏不是为了让一般观众去看的,要给特别喜欢戏剧的人,想真的去琢磨去研究戏剧的专业人士看。”悖离大众与市场的铃木忠志,从一开始就对剧场的功能有着庞大野心,试图通过剧场来改变日本,并经由戏剧来发现日本的文化根源。

闻名世界的“铃木演员训练法”正是从能剧、歌舞伎等日本传统艺术发展而来的,用西方剧作家的经典文本为底本,配以受过铃木方法训练的演员的表演诠释,让传统文本以充满新鲜感的方式传达讯息,经由身体自然迸发出来的力量,把人引进更深入的思考中去。

这套铃木忠志的表演体系大约完成于七十年代中期,其尤其注重人体下半身的锻炼。演员以滑步、碎步、跺步等多种步行方式进行对身体的剧烈震动与运动,并且在剧烈的身体运动与震动的同时做发声和吐字规音的练习。在训练过程中,铃木忠志强调一种以脚步与地板发生强烈撞击的做法。因为脚步撞击地板会引发一种反作用力,这种反作用力会破坏演员身体的平衡,所以演员在训练的时候必须把力量集中于腰部,同时需要最大程度地控制重心。在铃木训练法下,演员通过对肢体的控制从而促进了对于情感的控制,帮助演员在舞台上游刃有余地把握好角色的“度”,塑造出活灵活现的舞台人物形象。

“铃木演员训练法”大量引用日本能剧与歌舞伎的动作,充满日本舞台的符号性,但铃木忠志本人表示这套训练方法并非仅为东方演员设计,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演员都可以使用他的训练法。而事实上,铃木自己的剧团本身就由不同国籍的演员组成,甚至他们在表演时依旧使用自己的母语表述台词,舞台上经常出现多种语言交汇的情况。

曾接受过铃木方法训练的中国演员刘阳说道:“铃木很牛的地方就是从传统中提炼出了东西,而且对当代戏剧样式非常有效,这是铃木特别伟大的地方。他的训练方法是对演员素质的训练。其实中国传统戏剧对于当代戏剧舞台,有着丰富的资源可以利用,但问题是你需要去提炼,你不可能把戏曲的全套搬到话剧上。”

铃木的演员训练法,不仅仅是技巧与传统的嫁接,其实它准确代表的是一种表演态度和对传统元素的深层次认知。

日本话剧三谷喜辛(日本国宝级戏剧大师)(4)

在刚过去的九月份,铃木忠志带领了他的SCOT剧团二度来到北京古北水镇的露天长城剧场,为中国观众上演《厄勒克特拉》和《咔哧咔哧山》两部作品。早在去年,第一次站在司马台长城下的铃木忠志,就已经被眼前的这个露天剧场吸引住了。在空山旷野间,他感觉到了一股“野性”的力量,决定要在这个“晚年看到的最具有创作欲望的剧场”里演一出古希腊话剧。

如果你曾遗憾无法长途跋涉到北京,如果你也曾看着好友在票圈刷屏而独自黯然神伤,那这个十一月,也许可以向你证明,你和大师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

11月25日-27日

广州话剧艺术中心十三号剧院国际戏剧演出季

莎士比亚名著《李尔王》

惠民抢票,即将开启!

信息链接

导演:铃木忠志(Tadashi Suzuki)

铃木利贺剧团的创建者和总监,是日本第一届国际戏剧节(利贺戏剧节)的组织者以及铃木演员训练法的创造者。 铃木忠志不仅仅是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戏剧导演之一,也是一位富有创意的思想家和开业者,他的哲学理念对世界各地的戏剧都有着强烈影响。

铃木忠志最关心的事在于:剧团的组织结构,戏剧空间的创造和使用,以及克服文化和民族之间的障碍以创造真正的全世界的作品。 铃木忠志的舞台作品包括《关于戏剧的激情》(On the DramaticPassions),《特洛伊女人》(The Trojan Women),《狄俄尼索斯》(Dionysus),《李尔王》(King Lear),《大鼻子情圣》(Cyrano de Bergerac),《萨德侯爵夫人》(Madame de Sade)等。

铃木忠志在他的许多书里明确地表达了他的理论。他的英文作品集,《The Way of Acting》由美国戏剧联合会出版。他在世界各地的学校和剧场里都进行过关于他的演员训练体系的讲学,包括纽约茱莉亚音乐学院,莫斯科艺术剧院和中央戏剧学院。 铃木忠志,一方面作为创造多语言,跨文化作品的导演,另一方面也作为活动制作人,他将世界各地的人们一同带到了一种可以共享的戏剧尝试中,反映出了一种以处理我们这个时代的根本问题为目的的十分进取的方式。

剧情简介

铃木忠志根据莎士比亚原著《李尔王》,删减并改编成现代戏剧《李尔王》,完全富有鲜明的铃木忠志风格和色彩。剧目描述了一位老人在生命弥留之际的情景。他坐在一把椅子上,旁边的护士正在给他念《李尔王》。老人回忆起自己的一生,想到了孩子们的背叛,他把自己想象成悲情故事的主角,并且脑海中浮现栩栩如生的画面。他看到自己成为了李尔,其他人物也渐渐从他迷失的理智中复活。最后他从王位上跌落下来,凄惨死去。最后一位国王,也如愚人一般步入死亡殿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