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一共有多少个君主(齐国有三任君王)

周武王平定商纣,称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地营丘。师尚父就是姜太公。

姜太公到了封地后,修明政治,适应当地风俗习惯,简化礼仪,沟通商工之业,发展鱼盐生产,因而人民多来归附于齐,齐国很快成为大国。

至齐桓公时,任用管仲、鲍叔牙、隰朋、高傒等整顿齐国的政治,实行以五家为基层单位的军制,确立铸造货币、捕鱼煮盐等税收制度,起用优待贤能之士,齐国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成为天下首屈一指的强国。齐桓公九合诸侯,诸侯莫敢违抗,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俗话说:龙生九子,父子兄弟,各不相同。子孙多了,延续的朝代长了,固然有杰出才俊,也必有歪瓜裂枣。在齐国的历代君王中,就有三任君王,犯了同样的错误,皆因淫乱而丢掉了小命。他们分别是齐襄公、齐懿公和齐庄公。

齐国一共有多少个君主(齐国有三任君王)(1)

图片来自网络

齐襄公

齐襄公做太子时,曾经和堂兄弟公孙无知斗殴。即位后,不忘旧恨,立即开始公报私仇,降低了无知的待遇规格。无知由此产生怨恨。

齐襄公四年,鲁桓公和夫人文姜来到齐国。文姜是齐国有名的美人,本是襄公同父异母的妹妹,但未出嫁时就曾与襄公乱伦通奸。后来在齐釐公时出嫁做了鲁桓公夫人。

这次文姜来到齐国,干柴遇上烈火,襄公又与鲁夫人旧情复燃而胡天胡地。鲁桓公知道此事后,便怒斥夫人。夫人受了委屈,就把这事向齐襄公倾诉。齐襄公于是在和鲁桓公喝酒时,灌醉了桓公,然后派大力士彭生抱鲁桓公上车,趁机折断了鲁桓公的肋骨,桓公下车后就死了。鲁国人以此责备齐国,齐襄公为息事宁人,便杀了彭生来向鲁国谢罪。

过去有段时间,齐襄公派遣连称、管至父驻守葵丘,约好第二年瓜熟的时候派人去接替。谁知他们前去驻守了一年,到第二年收瓜完毕,襄公却并没有派遣代替者。有人替他们请求派人接替,襄公还不允许。因此这两个人怒火中烧,就伙同公孙无知阴谋发动叛乱。

连称有个堂妹在襄公宫中做姬妾,很不受宠爱。连称便让她暗中窥探襄公的行动,并许诺道:“事情成功了,把你嫁给无知做国君夫人。”

齐襄公十二年冬季,襄公游览姑棼,在沛丘射猎。他看见一只野猪,随从的人说像是被他怨杀了的那个“彭生”。襄公听了很恼怒,便用箭射之,那野猪像人一样站起来嚎叫。襄公十分恐惧,吓得从车上摔了下来,跌伤了脚,丢失了鞋子。回来后,他打了侍候他穿鞋的人茀三百鞭。

无知、连称、管至父等听说襄公受了伤,于是带领他们的党徒去袭击宫殿。正巧遇到侍候襄公穿鞋的茀,茀说:“你们先不要进去惊动宫里人,惊动了宫里人就进不去了。”无知不相信,茀便给他看被打的伤痕,这才相信。于是他们守侯在宫外,让茀先进去。茀进去后就把襄公隐藏在门后面。

隔了很久,不见动静,无知等人恐慌起来,便一起涌进了宫里。茀与宫中卫士和襄公的宠幸内臣一起攻打无知等人,但没能取胜,都被杀死了。无知进入宫中,找不到襄公。有人发现门下面露出人脚,拉开门一看,正是襄公,就把他杀害了。无知自立为齐君。

齐襄公之死,可谓咎由自取。他因斗殴私怨而得罪了实力强大的士大夫无知,是为“不智”;与自已同父异母的妹妹通奸,是为“无礼”;约定瓜熟时节派人接替却不派,是为“失信”;指使彭生杀害鲁桓公,后又杀了他向鲁国谢罪,是为“不义”;谋杀鲁桓公、自己丢失了鞋子却鞭打侍候他穿鞋之人茀,是为“不仁”。如此丧失“仁义礼智信”,违背做人基本道德准则之人,不死何为?可怜的是那个侍候穿鞋之人茀,以德报怨,隐藏了襄公,最后竟惨死于叛乱者之手,不亦悲乎?

齐国一共有多少个君主(齐国有三任君王)(2)

图片来自网络

齐懿公

齐懿公是齐桓公的儿子,他的母亲是蜜姬。当初齐桓公生病时,他的五位公子各自拉帮结党争夺王位。桓公的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也无人装殓,尸体上的蛆虫都爬到了门外。桓公倘若泉下有灵,能不为儿孙留下三重诅咒么!

桓公有十多个儿子,后来登位的有五人:公子无诡在位三个月死去,没有谥号;其次是孝公;再次是昭公;其后是懿公;最后是惠公。

昭公去世后,他的儿子舍即位做了齐君。昭公的弟弟商人因为桓公去世时争夺君位未成,便暗中结交贤能之士,抚爱百姓,百姓们都很拥护他。等到昭公去世,儿子舍即位,势单力孤,商人就和众人一起在昭公的墓地上杀害了齐君舍,自己登上了王位,这就是懿公。

当初,懿公做公子的时候,和丙戎的父亲一起打猎,争猎物不胜。等到登上君位,就挟私砍断了丙戎父亲的脚,却又让丙戎为他驾车。

另外,庸职的妻子很漂亮,懿公就把他纳入宫中,却让庸职陪同乘车。

齐懿公四年五月,懿公到申池游览,丙戎和庸职聚到一起,边洗澡边开玩笑。庸职说:“断脚人的儿子!”丙戎说:“被夺妻的人!”话说出口以后,两人都对此话深以为耻,都特别怨恨懿公。于是便策划诱导懿公到竹林中去游玩,两人在车上杀死了懿公,把尸体丢在竹林里逃走了。

懿公早期还是很受百姓爱戴的,但登位后,却一反过去关爱百姓的常态,骄气十足,老百姓都不愿归附他。他死后,齐国人废黜了他的儿子,到卫国迎接公子元回来,拥立为君,这就是惠公。

人伤害了别人,过了一段时间,也许自己就忘记了。但仇恨的种子其实是一直都存在着的。只不过平时被伤害的人大多独处,仇恨也被孤零零地放在一边,显得单薄弱小,好像被忘却了一样。而一旦被伤害的当事人聚集在一起,经过彼此触发摩擦碰撞和发酵,仇恨的烈焰可能陡然就高涨了起来,从而酝酿出恶性事件。

齐懿公砍断了别人父亲的脚,霸占了别人的妻子,却让仇人做他的驾车人和陪剩,这心也真是够大的了!这世上有些人,一旦身居高位,手握重权,便会自我膨胀,得意忘形,忘乎所以,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好像这世上已经没有什么能威胁到他了。须知,再卑微的人也有尊严,复仇的种子是一直都潜伏着的。一旦有了机会,有了志同道合之人,那胆量、野心、力量就会像野草一样蔓延滋长。齐㦤公不明白这个,所以他死了,这又能怪谁呢?

齐国一共有多少个君主(齐国有三任君王)(3)

图片来自网络

齐庄公

崔杼是齐国的三朝元老。齐庄公未继位时两人关系就非常好,齐庄公也是在他的帮助下才当上了国君。谁知后来两人却因为一个女人而反目成仇。

大夫棠公的妻子东郭姜,长得很漂亮。棠公死了以后,崔杼娶了她。谁知庄公也看上了东郭姜,并罔顾道德人伦,多次到崔家,与之勾搭通奸。后来竟拿着崔杼的帽子送给别人。侍者们都觉得庄公这事做得有点过分,都劝他:“不能这么干。”

崔杼心中的憋屈和恼怒可想而知。趁着庄公攻打晋国之机,他想与晋国合谋袭击齐国但苦于没有机会。庄公曾经鞭打过宦官贾举,贾举心怀怨恨但仍然侍候他。暗中却替崔杼窥伺庄公的一举一动,也想找机会进行报复。

齐庄公六年五月,莒君朝见齐侯,齐侯在甲戌日设宴款待他。这期间,崔杼假称有病不理政事。乙亥日,庄公来探望崔杼的病情,趁机追求崔杼的妻子。崔妻躲入内室,和崔杼一起闭门不出。庄公在外竟倚着屋柱唱起歌来。

宦官贾举拦住了庄公的随从官员,自己只身进入崔家,并关上了崔家大门。这时,崔杼的党徒拿着武器从屋里冲了出来。庄公逃到高台上请求和解,他们不答应;请求盟誓订约,他们不理睬;请求在祖庙里自杀,他们也不允许。都说:“您的臣子崔杼病重,不能亲自来听候您的命令。这里靠近王宫,(有人诈称主上以行淫)我们这些陪臣只知奋勇捉拿淫乱者,不听从其他命令。”庄公爬上墙头想逃走,他们射中庄公的大腿,庄公翻身掉了下来,终于被杀害。

俗话说:仇恨之大,莫过于杀父之仇、夺妻之恨。庄公与崔杼的妻子通奸,还把崔杼的帽子拿来送给别人,这事确实做得有点太过分了。有野史说崔杼的帽子颜色是绿色的,“绿帽子”的由来大概就是出自于此吧。

后人评说,齐庄公是史上最差劲的君主,我看也差不多。他不仅淫人之妻,还肆意侮辱别人的人格,践踏别人的尊严。这种情形,即便是升斗小民也不能忍受,何况是有头有脸的士大夫呢!况且,崔杼身为宰相,又是三朝元老,手握重权,党羽众多,完全有权力有能力也有实力致庄公于死地,他怎么能没有一点点危机感,竟悠闲到倚着人家的廊柱唱歌呢!这也正是应了那句老话: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结语

这三位国君,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知敬畏,肆无忌惮。他们不仅淫人妻女,还害死了别人的丈夫,践踏别人的尊严,其恶行真是天理难容。

他们倚仗什么呢?就是那至高无上、生杀予夺的王权。他们认为拥有王权,天下便是他的禁脔。所有的奇珍异宝,金钱美女都该是他的囊中之物。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看中了你的妻女,你就应该恭敬地乖乖献上才是;在我的地盘上,任何好东西都应该由我先享用,玩玩你的女人,你还胆敢反抗不成!后世的秦二世就把这个观点演绎得淋漓尽致。他说:“凡是尊贵而掌握了天下的人,就应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只要着重宣明法治,下面的臣民就不敢胡作非为。”

荀子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意思是说,为君者如船,老百姓如水。水能让船安稳地航行,也能让船倾覆沉没。这三个人不懂这个道理,逆天道和人伦而行,所以最终都被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