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求贤若渴的心态(言论求贤若渴错了么)

有求贤若渴的心态(言论求贤若渴错了么)(1)

据媒体报道,为了在新一轮人才争夺战中赢得先机,武汉市出台了大学生最低年薪标准:专科生4万元,本科生5万元,硕士生6万元,博士生8万元。这不仅远远高于当地的最低工资,总体水平在同类城市中也位居前列。在此之前,武汉已经承诺,大学毕业生可以低于市场价20%买房和租房。

有求贤若渴的心态(言论求贤若渴错了么)(2)

求贤若渴,当然好。如果能够符合市场规律,就更好了。

在我们的传统认知里,这样的做法是需要击节叫好的,政府有所作为,用心良苦,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让创新不被高房价所累,可谓皆大欢喜。然而,这样的认知带有前现代性的印记,因为它极易跌入一种常见的历史陷阱,“好心办坏事”。

强扭的瓜不甜,工资就是市场经济里的“瓜”。它既不是领导说了算,也不是老板说了算,而是整个市场机制、全部供求关系出清的结果。2016年初,彼时的财政部长楼继伟说,我国工资过去八年增长率超过劳动生产率两三个百分点,使我们的竞争力越来越不足。这是不讨人喜欢的真话,因为工资增长是政治正确,居于道德高地。但工资如果刚性增长,而不是适配于充满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增长将无法持续,甚至下降。

有求贤若渴的心态(言论求贤若渴错了么)(3)

在大多数经济学家眼里,最低工资是个典型的“好心办坏事”制度,其初衷看似是为了保护工人利益,保护工人不受剥削,但最终的结果,如果这个最低工资被人为拔高,势必会制造出更多的失业。原理也不高深,对企业而言,超过市场出清价格的工资水平是难以承受的,但因为最低工资的强制性,其只好减少雇佣工人,同时将那些已经雇佣并受最低工资和合同法保护的工人,在合同结束时立马解雇。特别是,这些被解雇的工人大多是一些不熟练工人,是工人中的最弱势群体。相应地,对工人而言,特别是对那些劳动技能较差的不熟练工人而言,其获取收入的能力最低,因而也最迫切渴望获得收入,但最低工资制度导致企业减少用工,使得这些人即使想得到低于最低工资的收入也不得,如此也就更谈不上什么改善生活。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大学生的最低工资,由此带来弱势大学生的失业,并非天方夜谭。

有求贤若渴的心态(言论求贤若渴错了么)(4)

大学生一样要经历市场的检验,能者高薪,庸者低薪,市场效率使然。如果一上来就不加区别地将一个群体特权化,享受政策倾斜和福利倒灌,很可能激发的不是人才麋集,也可能导致逆向选择。

我们理解当地政府的雄心和苦心,但任何政策,只有内嵌于市场化导向之中,借力打力,才能真正落地生根。没有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没有一个友好型的营商环境,强行拔高的工资政策无法坚挺,最后反而损伤政府的公信力。

有求贤若渴的心态(言论求贤若渴错了么)(5)

精彩回顾

有求贤若渴的心态(言论求贤若渴错了么)(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