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变调的知识(一个意想不到的字)

一字变调的知识(一个意想不到的字)(1)

一个意想不到的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爱神的韵味

秦德林

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字,这是一个富于变化的字,这是一个好有韵味的字。这究竟是一个什么字,如此让我们意想不到!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一字变调的知识(一个意想不到的字)(2)

说这个字非常奇怪,就在于我们一打眼就能看出,它像是一个繁体的“愛”字,再仔细瞧瞧,又会发现这个“愛”字,上面像一个“母”字,下面像一个“父”字。这个“愛”字,为什么母在上,父在下。胡乱猜测一下,可能是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母系社会过渡到父系社会的,当然这只不过是臆想而已。

但有一点可能是确实并有道理的,说到爱首先可能或者必须是男人和女人(父亲和母亲)之间的爱。如果没有男女之欢,父母之爱,哪有人类的繁衍,哪有后代的延续,哪有家庭的责任,哪有社会的担当。

当然人类之爱,决不仅仅是这些,他需要博爱,他需要我们爱自然,爱社会,爱他人。但是,一个连自己认定的那一个都不爱的人,一个连自己的子女都不爱的人,一个连自己身边人都不爱的人,你要他爱国家,爱民族,爱社会,爱他人,这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不切实际的空奢望。

这样说来,父爱、母爱,父母之爱,一定是所有爱的前提和基础,离开了这个前提和基础来谈爱,必然是虚的假的伪的空的。

说这个字富于变化,就在于如果把这个字旋转90度,那会怎么样,看一下:

一字变调的知识(一个意想不到的字)(3)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神”字,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由“爱”变为“神”,让我们不得不感叹:这个字,真的很“神”!这意味着人类之爱,不仅仅带有人性,还孕育着神性。换言之,人类之爱,如果没有神性来支撑和辅佐,那这样的爱就可能演化乃至堕落为动物之“爱”。

其实,这种动物之“爱”,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叫爱,只不过是动物的本能而已。进而言之,人类之爱,必须摆脱动物性(兽性)的本能,必须依赖神性的指引,必须体现人性的底色。否则,那就会遮蔽和暗淡人类之爱的光辉和亮点。

由此可见,爱与神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爱与神是可以相互转换的。人,因为博爱而使人具有了某些神性;神,因为博爱而终于成为神。

说这个字好有韵味,就在于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爱是人类最善的故事,爱是人类最真的情感,因而其本身集中体现着人类的最高智慧。或者说,人类的最高智慧就是爱。而这种具有最高智慧的爱,一时半刻都不能缺失神性的伴随,一处半境都不能少了神性的导航。

由此联想到我们的教育,教育是最不能缺失爱的,而这种爱,又是最需要智慧的,因而更加不能没有神性的伴随与导航。说到教育不能没有爱,在中外教育家中,我最欣赏的还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在《爱的教育》中的论断:“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这里的教育,我以为首先是家庭教育,一个没有父爱或母爱甚至两者都缺失的孩子,其健康成长必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然学校教育更是如此。台湾著名教育家高震东先生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但是 ,有了爱就有了教育吗?或者说,这样的教育就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吗?未必!

或许正是如此,高尔基早就告诫我们:“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做的事,但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件大事了,这需要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 这意味着要使教育中的爱收到好的效果,还同时需要爱的方向正确,爱的方法得当,这就不能没有爱的智慧。而这爱的智慧就是神性的彰显和体现。

在这里,爱欲与神性在教育中得以珠联璧合。我以为这决不是机缘巧合,而是规律使然;不是偶然性的表现,而是必然性的反映。

一字变调的知识(一个意想不到的字)(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