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团长我的团从哪里开始看(我的团长我的团1)

我的团长我的团从哪里开始看(我的团长我的团1)(1)

为什么有人看不下去这部剧、或者说看不懂,因为,这不是嗑着瓜子,喝着可乐,仅用视觉就能轻松理解的爽剧,对白太需要思考了,我也是看第二遍,才能大概理解其中台词的含义,所以,也能理解,为什么第1集,就打掉了那么多人的观看兴趣。但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只能说,导演也没想要取悦所有观众,他们更看重想要表达的东西,讲了深度,收视率,可能也就不会那么容易兑现。

我是战争影视剧迷,不论是国内的,或者国外的,不论是神剧,还是经典,我都尽量不去错过。经典使人感动,但神剧呢,其实也能鼓舞精神,图个乐,还是可以的,也间接见证了我们国产剧的成长历程。用一句话概括国产影视剧,只能是:“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总要乐观点才对。

只能说,假如,有一天,能有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能达到《团长》的一些深度与思考,那么,国产战争剧,或许也可以上一个新台阶,不知,有多少人能认可这个观点?

当然,《团长》其实也不是完美的,剧情上也一样有很多不足,也经不起推敲。但在目前的抗战剧中,场景与人物心理的塑造上,能做到高度还原,这才是真正触动人心的东西。

我的团长我的团从哪里开始看(我的团长我的团1)(2)

朴素的志向

“犹如黑暗中见到一丝光明,犹如落水后真的出现了稻草,我们的魂都被他叫醒了。”

1941年,滇西某小镇,破败的小院内,一群溃兵,浑浑噩噩、衣衫褴褛、蓬头垢面。

虞啸卿来了,他慷慨陈词,斗志昂扬,以川军团团长的名义,带着精良的武器,想要收编溃兵们,开往缅甸战场。郝兽医作为全军唯一的医生,传达了这个消息,并为溃兵们体检。

很多人不懂,东北佬迷龙为什么那么狂躁?他打完老乡李乌拉,又打想要去缅甸的一个个没人样的溃兵们,他很愤怒:“就是一炮灰团,沤 出了蘑菇的木料疙瘩才去呢。”“疯着要去的人都是欠火烧的木柴,欠大嘴巴子抽的苍蝇。”“一群瘪犊子玩意儿。”

他用武力表达着一切不满,还有在乎。他看着这群和他一样,从战场上幸存下来的人,被一个忽然出现的上司,忽悠着去当炮灰。他忍不住愤怒,忍不住要用暴力去阻止,去叫醒那些想要一场胜利的人。而溃兵们,只极力想证明自己不是木柴,不是苍蝇。广东老兵马大治、川军要麻、河北19岁老兵豆饼,没有打过仗的娘娘腔阿译……他们倔强地挑战迷龙,来展现自己的勇气。

迷龙的愤怒,是战争的失败、战友的牺牲以及东北的国破家亡的仇恨积攒起来的。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军奉行不抵抗政策,李乌拉下命令撤退,在败退过程中,迷龙战友一个个牺牲,到了禅达就剩下了李乌拉和迷龙,他将这个后果全都迁怒于李乌拉,甚至是每一个溃兵,丢失山河无处发泄的情绪,更像是一种无力的呐喊,或者是一种在失败中自我安慰。而李乌拉,他同样承受着和迷龙一样的心情,这种严重的心理负担才会让他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在负疚中变得卑微而堕落。

迷龙不信任虞啸卿,但他最终看清了这些溃兵们心中的渴望。

我的团长我的团从哪里开始看(我的团长我的团1)(3)

这一集里,触人泪点的地方,是当溃兵们都在兴奋地为去缅甸而准备时,湖南佬不辣,也拿回了他当掉的破枪,并向人们显摆他的能耐,郝兽医问他是怎么要回来的,用他土鳖的湖南口音兴奋地说:“衣服好讲,我讲要赎,我又往柜台上一躺,我讲,拿人换衣服,他讲,拿去拿去,那衣服就是个虱子窝,”他笑,人们呆呆地看着他,像听天方夜谭一样,接着,他又说:“哎,枪就不好搞了,王八盖子的把枪卖到黑市上去了。”康丫:“就是撒,他们连花机关都有,你搞得赢啊你。”不辣:“搞不赢就不搞了,我讲道理嘛,我讲我要去打小东洋,他讲,鬼信,我就,捡了个小树枝,(做掰断的动作,对着两个鼻孔)往鼻子上一放,(做用力往上捅的动作),树枝从眼窝子都出来了,他们遮着脸都不敢看,像个老苦瓜。”说完,他犹自‘哈哈’大笑起来,觉得这是件非常有趣的事,但他发现,所有人都沉默地看着他,他很意外,问:“你们咋不笑呢?”

是的,没人笑,我泪眼朦胧。很多不喜欢这部剧的人,对这群溃兵人物的塑造,做出质疑。我想,看懂的人,一定都收到了最为感动人的东西,国恨家仇,他们要做什么,没有华丽的口号喊出来,他们只用粗暴简单的行为,坚定做出生死抉择。

谁又敢说他们是小人物呢?

我的团长我的团从哪里开始看(我的团长我的团1)(4)

细节,决定剧本质量

《长津湖》票房目前国内电影第一,稀缺的题材,加上情怀卖点,从商业角度,这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但剧本质量,只能说知者自知,豆瓣7.6分,虽然很多人喊冤,但其实,在专业影评人心里,已经算是很客观的了,也算中等偏上的成绩。当然,目前已经不错了,暂时国内并没有真正很完美的战争作品。只说这部电影,单从开始的一个细节上,就出现了最大的一个bug,比如,最高领导开口那一句标准的普通话,差点没从座位上拂袖而去,还说高度还原真实,湖南偌大一个省,就缺这一个配音么?直接给导演差评。

《团长》虽然没有《长津湖》那么好的票房收视率,但不影响它从细节上去展现每一个亮点。

这群来自天南地北的溃兵,五湖四海的口音,只让人穿越到真实的环境中去。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该知道,那个时代,不管是底层,还是高层,普通话,并不是标配。不管是隔壁蒋大叔,还是邻家毛爷爷,众所周知,都带着故土口音,更何况,当时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老兵油子,他们走到一起,能彼此沟通明白,应该都算是极有语言天赋的人了。

1955年,国语才全国推广,而我现在去广东,听不明白老太太们说的粤语,或者潮州话,她们也听不懂我说的“国”语。

口音,也带来了各个地方的文化和语言特性。比如:来自上海的阿译,悲春伤秋地唱起《野草闲花逢春生》,一个大男人,带着吴侬软语的特性,嘤嘤凄凄,他身上有老上海巷弄中浓郁的气息,也成为这群人中最为感性最文艺的存在;而不辣的一句“天下要灭亡,湖南人先死绝,”话糙理不糙,豪迈而自信,对湖南在抗战中所做的重要贡献,做了最直白的诠释。

我的团长我的团从哪里开始看(我的团长我的团1)(5)

孟烦了,是整部剧的旁白者,这名中尉副连长回忆了战场的残酷。最触目惊心的,是士兵拿着枪去砸、大刀去砍坦克,拿眼睛去瞄坦克机枪射击口,孟烦了刮着火柴,却怎样也点不着汽油瓶,士兵抱怨催促,他说自己好歹也是连长,战士骂道:“副的,正的正在那烧着呢。”“ 不会去跟他借个火啊?”显示了孟烦了面对混乱的战场,表现得无力而惊慌,看着自己连队的战士全部死于日军坦克扫射下,他胆怯了,最终逃离战场,成为溃兵。

他说:“溃军不如寇,流兵即为贼”,他的自白:“在长达四年的败仗和连绵几千公里的覆盖大半个中国版图的溃逃中,我的连队全军尽墨,要活着,要活着,就算你有这个信念,也算奢侈。”四周后,他流落到滇边的这座小县城。

最重要的是人物表情的细节刻画。这一集里,迷龙的反应成为核心表达,如阿译听说可以参加远征军,他说:“我要去,我要带着军队,从缅甸打回上海,我要为家父报仇。”说完,他开始掩面哭泣,迷龙一把干草甩过去,骂道:“嚎得我掉了一地鸡皮疙瘩,你……”

在他的粗暴干涉下,沉闷悲伤的气氛,转为黑色幽默般的无奈;当虞啸卿站在高处,激情的演讲,摆弄着捷克式轻机枪、汤姆逊轻机关枪、七九步枪等先进武器时,几次镜头记录迷龙的表情,他和这群木头疙瘩一起,被虞啸卿将麻木的魂喊醒了,瞪着眼睛转过头瞄着。

我的团长我的团从哪里开始看(我的团长我的团1)(6)

曾看过卢沟桥事变关于我29军装备的一些记录。守桥的29军,前身为冯玉祥、阎锡山的西北军改编,非蒋介石嫡系,据何基沣回忆:全军三分之一的枪械是西北军反蒋失败后遗留的,三分之一是从原地方军那里征来老掉牙的毛瑟枪,还有三分之一是其自己的修械所制造和从孙殿英处买来的土造枪。全军只有野、山炮十几门,重机枪不过百挺,后来从北平领到一些轻机枪,每连配备了2挺。步枪上没有刺刀,自己制造不了,就利用西北军原有的特点,打了些大刀发给士兵用。在当时的中国部队中,还算是装备不错的部队了。

剧组造了两辆仿真的日军95式坦克,并运用了夸张虚构的手法,孟烦了的连队士兵,拿枪去砸、拿大刀去砍坦克,敌我武力对比悬殊,我军战斗力非常薄弱,拿烧火棍怎么能干得过大炮铁疙瘩,由此,一路败仗,溃兵们心中对这些美式先进武器,完全没有抵抗力,对一场胜利的渴望更增添了信心。

虞啸卿:“上峰说,如果去缅甸打仗,给我一个装备齐全的加强团,我说,心领了,为什么?因为我要的是我的团,我要我的袍泽弟兄们,提到虞啸卿三个字,想到的就是我的团长,我提到我的袍泽弟兄们,想到的就是我的团……”

这段对白,是虞啸卿为后来的假团长龙文章,做了最漂亮的一件嫁衣。

爽剧,总是从上集留下的悬念,来将人引诱到下集去,看完,整个剧情套路也就再无吸引力了,很少回看。但还有一种电视剧,每一集,都像一部单独的电影一样,不论从场景到剧情,短短的四十多分钟里,总使人酣畅淋漓地得到思想的升华,以及视觉的洗礼,为何不看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