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给他人写的诗句(李白写过一首求职诗)

李白写过一首求职诗,求取仕途,此诗流传,却成了失落者的暖心诗 韩世璘文/图(摄影网络)

青少年的李白很早就显示出才华横溢和厚实的文史功底,但李白并没有在科举场上有所作为,这是事出有因的。古代参加科举考试要严查“谱牒”文书,也是说要查氏族记录的档案。“谱牒”文书,是古人的“户口薄”或“居民身份证”,是古代证明个人身份祖上的承接关系,以及其来龙去脉的文书,记载有家庭、性别、年龄、有无劣迹等诸多的信息。没有“谱牒”文书是不能参加科举推荐和报名考试的。“谱牒”也成了古代士族阶层维系门第统治阶层制度。

李白五岁时,从事商业的父亲,带李白从中亚“潜回”,这是未经政府批报备案的行为,属于“偷渡者”,因而没有氏族记录的“谱牒”文书,自然也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了。李白要实现仕途抱负也只能通过上层推荐这条路来走。

李白给他人写的诗句(李白写过一首求职诗)(1)

公元731年(开元十九年),李白时值三十岁,如同今时调侃所谓北漂的情形一样,也在唐都长安府漂游,带着自己的诗作和文章,游走和结交于王公大臣的上层社会,尤其想结交玉真公主(玄宗御妹),以获取仕途的进展,实现自我的济世政治抱负。但事与愿违,却不受到上层社会的待见。这一年李白也只能混迹于长安低下阶层,穷愁潦倒,自暴自弃,并多与长安市井平民百姓交往为伍。失落的李白无奈,只能离开长安到河南洛阳和南阳一带游历。李白在此游历期间,结识了宰相崔日用之子崔宗之(名成辅)。李白与崔宗之,很有缘分,彼此都喜爱饮酒作诗,酬唱颠狂。其后,李白就把这段长安府漂泊的生活感触,怀才不遇的郁闷心情,并委婉表达了希望得到崔宗之的荐举。写了如下诗篇:

《赠崔侍郎·其一》

黄河二尺鲤,本在孟津居。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故人东海客,一见借吹嘘。

风涛倘相见,更欲凌昆墟。

诗的大意是说:生活在孟津一带的黄河二尺(相当今60厘米长,这里是一种泛指)大鲤鱼,要往黄河上游跳龙门,跳不过的不能进晋升为龙,而且额头还会受伤留下印记,只能又回到孟津一带与一般鲤鱼相伴为伍了。我们是老朋友了,依靠您的地位和名声,宣扬推荐一下,说不定哪天我们在风浪中相遇,还可以驾驭在高高的昆仑山上,有所作为呢。

前四句写的是李白在长安府漂泊的际遇,后四句是一种希冀的口气,有讨好崔侍郎的意思了。诗的味道,有点类似今日婉转通过人际关系谋求一个国家管理阶层职位的求职信。

此后,该诗在民间流传开来,加重了些许鲤鱼的斤两,截取上段四句,题目也去了,说是李白写的诗,朗朗上口的:

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

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李白给他人写的诗句(李白写过一首求职诗)(2)

李白观黄河跳龙门图

诗的重点放在“归来伴凡鱼”上,古代,在民间世俗里晋升为龙的成功者,毕竟是少数,身为“凡鱼”,也不是一件恼人的事情,诗仙李白都能看得开,况为民间俗夫乎?在民间层面,人们的心胸也随诗仙李白浪漫的诗句而推广开阔了,也更感宽慰和暖心。

其实,成功的鲤鱼(龙)和不成功的鲤鱼(凡鱼),一定条件下,存在一种转换的关系,成功者并未表示是“超人”,“凡鱼”也未必是“庸碌”。距李白一千二百年后,冰心先生在她那篇著名的散文《寄小读者(通讯十七)》,用蒲公英和菊花完整地阐述了“超人”和“凡鱼”的关系:

“世上的一切事物,只是百千万面大大小小的镜子,重叠对照,反射又反射;于是世上有了这许多璀璨辉煌,虹影般的光彩。没有蒲公英,显不出雏菊,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而且不能因为大家都爱雏菊,世上便消灭了蒲公英;不能因为大家都敬礼超人,世上便消灭了庸碌。即使这一切都能因着世人的爱憎而生灭,只恐到了满山谷都是菊花和超人的时候,菊花的价值,反不如蒲公英,超人的价值,反不及庸碌了。”

李白给他人写的诗句(李白写过一首求职诗)(3)

蒲公英与菊花图

李白的诗,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意境奇妙,浪漫主义色彩浓烈,为中国文化的根脉,贡献了丰富的养料,滋润了国民的文化视野。当你冲刺“超人”的“龙”不成功,归队“凡鱼”相伴“庸碌”,不应有愧疚之心情。

后话,据此李白的诗句,在经济发展的大潮里,孟津县政府把“孟津黄河鲤鱼”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凡鱼”在人间,百姓更觉暖心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