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期末试卷江苏徐州(徐州这张小学语文期末试卷为何走红)

昔日的“一城煤灰半城土”,如今变成了、“吃一块烙馍还咬得腮帮子疼”的意思是说……这些关于“徐州”的题目,你能答上来吗?近日,一张徐州云龙区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在网上迅速走红原来,试卷中的阅读理解子项中,出现了一道极其“接地气”的大题——“徐州,江不江苏”,很多家长晒朋友圈,并转发朋友要求答题,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小学语文期末试卷江苏徐州?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小学语文期末试卷江苏徐州(徐州这张小学语文期末试卷为何走红)

小学语文期末试卷江苏徐州

昔日的“一城煤灰半城土”,如今变成了、“吃一块烙馍还咬得腮帮子疼”的意思是说……这些关于“徐州”的题目,你能答上来吗?近日,一张徐州云龙区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在网上迅速走红。原来,试卷中的阅读理解子项中,出现了一道极其“接地气”的大题——“徐州,江不江苏”,很多家长晒朋友圈,并转发朋友要求答题。

小学语文试卷网上走红

网友讨论热烈

这份在徐州朋友圈刷屏的试卷,出自于徐州云龙区的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统编测试卷。从1月17日上午语文期末测试结束后,就有家长在朋友圈发文,讨论试卷中的阅读理解大题。

扬子晚报记者查询发现,关于该期末试卷的话题,占据了徐州本地微博、微信、短视频热门。一名微博网友留言,“这道大题就是一篇宣传徐州的广告,既让孩子做题又进行了一次热爱家乡的教育。”很多网友支持了这个观点,网友们表示,将宣传家乡融入试题中,比起直接灌输效果更好。

记者发现,很多网友在转发试卷时,还附上了自己的答案,一名网友表示,“‘一城煤灰半城土’‘烙馍’,看到这些字眼,就让人忍不住想去作答。”

在微博平台上,关于该试卷出现了多个话题讨论,部分话题点击量超过了百万,并有众多网友参与评论。此外,在网上,还衍生出“苏州,江不江苏”“南京,江苏江苏”等类似话题。

孩子们考得还不错

命题人:考查能力又教育爱家乡

那么,这组试卷到底难不难呢?答案恐怕出乎很多人的意料。记者了解到,徐州小学的期末考试没有统一试卷,由各个区县自行命题。这套语文试卷出自于云龙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小学语文命题组,供辖区学校选用。

命题组曾在云龙区云兴小学进行了摸底调研,发现该大题的平均分数,要略高于同类试卷之前的分数统计,“该大题着重考查了同学的判断、理解、归纳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命题组老师表示,该大题中的难点是“城市宣传语”一栏,如果平时有心,就能从大街小巷、报纸电视新闻上找到答案,“这道题目的统计结果在我意料之中,全班45人,只有4个人做对了。”调研老师还特意询问了4名做对的同学,发现一人的家长从事旅行社工作,“天天听爸爸说这句话”,两人是家长经常带着看新闻,另一人告诉老师“我家的小区门口、单元门口,都贴着这几句话”。

云龙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部部长张海燕告诉记者,阅读理解大题实际上是考查了小学语文基本素养,同时,通着这类接地气的题目,引导家长不要把孩子框死在刷题、补习班、教室里,应该让孩子走进生活,去感受家乡的山山水水,去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其实,我们平常给孩子们说家乡好,说破嘴皮子,不如一篇这样有力度的文章,让孩子们在考场静下心去读一读,孩子们才会发现徐州的好。”

试卷走红带来意外效应

家长:走路都在找城市标语

记者了解到,这篇《徐州,江不江苏》的文章,从“徐州的楚风汉韵,是江苏的另一面”到“徐州通吃四方,偏偏‘很不江苏’”,再到“硬核徐州,也有细腻温情的一面”,详细阐述了徐州的每一个层面。文章包含了徐州的经济、历史、民俗、美食等内容,还叙述了近期的新闻热点事件,疫情中的新闻故事。

命题组老师告诉记者,很多学生在谈到做完阅读理解后感受时,说得最多的是:“原来我的家乡有这么好啊!”

徐州青年路小学一名六年级学生家长表示,这几天他都在跟孩子讨论阅读理解里的文章,不知不觉中对家乡有了更深的了解。不少家长跟老师反馈,如此接地气的阅读理解试题,也激发了家长们的浓厚兴趣,增加了与孩子们在学习上的很多互动,“我现在走在路上,都在跟孩子一起去寻找各种城市宣传标语”,一名学生家长如此表述。

来源: 扬子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