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每天在拼命进取的人(持续努力偶尔懒散)

前两天刚种的两盆菜,已经钻出了小绿芽儿,植物的生长速度令人惊叹,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感谢每天在拼命进取的人?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感谢每天在拼命进取的人(持续努力偶尔懒散)

感谢每天在拼命进取的人

前两天刚种的两盆菜,已经钻出了小绿芽儿,植物的生长速度令人惊叹。

其实人的内心,也好比一块地,不耕不种,慢慢也就荒芜了。

只要愿意撒点种子,总能长出些什么来。

我们一生要走怎样的路,多半是凭着怎样去经营心灵的世界,以及现实的自我。

01

一连下了好几天雨,空气里扑鼻而来的凉意,让人忍不住想打喷嚏。

厚外套和毛衣,都重新“上阵”,开始发挥它们的保暖作用了。越发喜欢喝热饮,吃热乎乎的饭菜,对于一切可以让人感到温暖的事物,表示极大的友好。

昨天将手头的稿件检查完毕返回,接着,又收到了一份新的电子稿件,这是八月下旬加工的第三份稿件了,原本计划用两天时间完成,今天却只完成了三分之一。

上午因为接到诈骗电话差点入坑,又因为补办身份证来回跑了两趟,耽误了点时间,于是工作都安排在了下午。

喜欢一个人安静地做事,一杯热饮,一台电脑,一个充实的上午或下午。

眼前所面对的,是文字,是工作,也是热爱,是生活。

喜欢有事可做的踏实感,也喜欢每一份微小的付出带来的成就感。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伙伴们一下:00853开头的号码,一般为境外诈骗电话,希望大家都不会遇到,万一遇到了慎接。今天多亏北京反诈中心(010-96110)及时监测到并善意提醒,我才避免了一场骗局。

02

傍晚,小伙伴在小红书课程中涨粉获得了第二名,收到了千元奖励,挣回了多一半的学费,第一时间和我分享喜悦。

隔着手机屏幕,我也由衷地替她高兴,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她真的进步很多。从她身上,总是能让人看到希望。

伙伴的成长,也让我有了更多的信心,更加相信我们的选择,都是没有错的。

人生的路,终究是靠自己走出来的,无所谓难易,无所谓希望。走着走着,就发现曾经所坚持的,终于有了意义。

我们时常彼此鼓励,“一个人也要活成一支队伍”,相信做喜欢的事,做自在的人,就能从荒芜中开出花朵来。

也会偶尔吐槽眼下的困难,坦言各自的焦虑,但回过头,还是会安心做事,用行动去代替那些虚无。

正如小伙伴说的,“持续努力,偶尔懒散,保持希望。”

再好的目标,空想,永远抵达不了;行动,才是解忧的不二之法。

03

八月接近尾声,这个月只读完了一本赫尔曼·黑塞的《荒原狼》,结合作品中一些喜欢的句子,记录了一篇读书感想:

豆瓣9.3,黑塞《荒原狼》中最经典的10句话,读懂治愈一生

李娟的《遥远的向日葵地》读完70%,还在慢慢翻页体会。但是断断续续的感觉不太好,读一部分,前面的内容就变得模糊。对比之下,个人以为,一本书还是专门腾出时间通读体验,效果更好一些。

《遥远的向日葵地》是一部充满生活气息的散文集,李娟笔下那些记录着平凡却又并不平凡的文字,会让我们看到生活更为现实、立体、丰富的一面。

那些如日记般平和、亲切的字眼,那些有苦有乐的人生体验,那些苦中作乐的生活细节,会让我们感叹:原来平凡琐碎,也值得用那么多笔墨去记录;那些被我们所忽视的日常,也可以如此灵动、美好!

作家刘瑜《送你一颗子弹》二翻,才发现原来之前错过了很多精彩。譬如昨天收录的一篇文章,正是刘瑜《送你一颗子弹》新版后记,但由于在尾页,初读时就被我忽略了。

有时候以为内容是核心,就专挑内容或自己喜欢的章节去读,殊不知那被忽略的,恰恰是也特别重要的所在。

刘瑜:如果观察得足够认真,每一滴雨里,都有通向自我拯救的道路

这篇文章里,有作家刘瑜一些关于写作心态及写作理念的转变的一些说明,个人感觉很受启发,因此分享出来,与大家共勉。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作家刘瑜的心路历程,尽管我们并非有她的心境、她的高度,且各自的人生经历千差万别。

但每个人的每段人生,大致是相似的。

到一定年龄,就如同站在一处分水岭,人生被分为两半,一半回归现实,一半带着虚无;一半沉溺烟火,一半寻找诗意。

我常常觉得,文字可以彰显出一个人的性格、气度来。

刘瑜的文字里,就有股力量感,使人信服。

谈及被认可与自由,刘瑜有个很客观的说法:“人渴望被承认,也就是别人的目光,但是同时,当别人的目光围拢过来的时候,他又感到窒息,感到不自由。获得承认和追求自由之间,有一个多么辩证的关系。”

问及何为“幸福”?她的回答又使人眼前一亮:“幸福其实往往比我们所想象的要简单很多,问题在于如果我们不把所有复杂的不幸都给探索经历一遍,不把所有该摔的跤都摔一遍,不把所有的山都给爬一遍,我们就没法相信其实山脚下的那块巴掌大的树荫下就有幸福。”

在阅读他们作品的时候,会去想那些文字是怎样被他们一个一个敲写出来,处于怎样的人生转折点,又带着怎样的心情、怎样的期盼,也会有迷茫么。

想起张大春老师所说,“每个字长途跋涉来到我们面前,已经不是它出发时的模样。”

我们所理解的,就是作者当时想要表达的么?

不完全是,每个人的理解各有差异,但重要的是阅读的心境,以及与文字共舞的心情。

八月已尽,一天凉过一天。路过那些花花草草,总想多看两眼,毕竟光阴不等人,再过些时日,便是想看也看不到了。

好在生命四季轮回,又充满韧性,总有生生不息的希望在等待,人在其中,莫不如是。

图、文/驿路笔记

读书、生活、成长,在路上,步履不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