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剧历史题材(人物塑造以及现实意义)

如果要评选2019年度最高分剧集,那么《Why woman kill》(致命女人)一定是第一个上榜。

很多人或许从各种渠道被别人安利过这部剧,却不知道国外女权电视剧并不少,为何这部剧却被打了豆瓣9.3的高分!

英美剧历史题材(人物塑造以及现实意义)(1)

今天我把这部美剧拿出来讨论,除了这部剧制作精良,演技也在线外,更重要的是它对于探究女性追求平权,十分有意义。

在一贯以“保守内向”著称的美国老人电视台—CBS,LGBT,科幻,青春,爱情等,这些年轻人喜欢的电视剧并不常见。

但2019年8月份,却一改保守的风气,上架了一部较为前卫的剧集《致命女人》。

一上线首播剧集评分就破八,至第一季电视剧全集放松完毕。

这部剧在美国本土影视评价网站烂番茄获得94%的观众满意指数, IMDB评分也达到8.2分!

中国也对这部美剧反响热烈,给出了豆瓣9.3的高分,足以说明这部剧的优质。

可以说这是最近五年来,最让我们惊喜的电视剧。

英美剧历史题材(人物塑造以及现实意义)(2)

《致命女人》的故事架构很简单,以一栋别墅不同时期,串联起三个女人:贝斯,西蒙尼,泰勒的故事,形成叙事主线。

英美剧历史题材(人物塑造以及现实意义)(3)

贝斯是生活于美国1960年代的女性。

她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一个贤惠的家庭主妇,可是真的做了主妇,却意外发现丈夫罗伯有了小三。

她的“美满婚姻”幻想被撕扯得粉碎,但又不想让丈夫与小三过得好,她将会如何报复……

西蒙尼是1980年代的社交名媛,又称富婆。

她跟丈夫卡尔结婚多年后深感爱情的消亡,却在一次宴会,意外发现丈夫居然是“深柜”。

更倒霉的是,卡尔还得了艾滋病,对丈夫又爱又恨的西蒙尼,在守护丈夫与守护尊严之间,将何去何从?

泰勒是生活在现代的独立职业女性。

还是一家律师事务所的高级律师,她与丈夫的开放式婚姻迎来了不速之客—洁德。

强行闯入她们婚姻的第三者洁德,更是试图抢走属于她的女主人位置以及丈夫的财产,她该如何与第三者斗智斗勇?

这部剧故事内核其实并不算新颖,关于女性如何应对婚内出轨的话题,

早在《绝望主妇》《福斯特医生》等电视剧里被反复讨论过。

但是整部剧奇就奇在,电视剧把女权主义思想糅合进女主人贝斯,西蒙尼,泰勒对丈夫出轨的反应。

采用了较为新颖的平行蒙太奇式剪辑手法,将整部剧平行分割为三个世界。

在花式剪辑中全景展现了1960-2018不同时代女性对婚姻的取舍,和自我价值的反思!

英美剧历史题材(人物塑造以及现实意义)(4)

1960:男性回归祖国,女性回归家庭

1955-1975年间,鉴于越南战争长期损耗士兵,且缺乏国内民意支持,美国政府开始逐步退出越南战争,并分批召回在越南的军队。

英美剧历史题材(人物塑造以及现实意义)(5)

在这个大前提下,一群身负创伤,心情低落的“美国大兵”回归美国。

英美剧历史题材(人物塑造以及现实意义)(6)

由于越南战争的非正义性,给美国人民的精神愧疚感十分强烈,在整个越战期间,美国国内民众对越战的评价,都是“非道德非正义的战争”。

英美剧历史题材(人物塑造以及现实意义)(7)

美国民众自发组成各种反战抗议团体,抗议美国政府对越南的非人道战争,同时也涌现出无数的反战艺术。

英美剧历史题材(人物塑造以及现实意义)(8)

在这些反战群体中,女性在反战运动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并由此催发了第二次女权主义浪潮。

也正是看到女性在一次次运动中越来越重要,女性开始要求消除两性群体之间,因性别造成的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

英美剧历史题材(人物塑造以及现实意义)(9)

主张通过消除相应领域男女不平等的差异,以此来表明两性的差别,并不意味着女性必须附属于男性,并彻底消除女性受歧视、剥削、压迫的现状。

大兵们碰上“女权”主义,企图在家庭中得到温暖的愿望破灭,美国政府出于社会稳定的目的,开始宣扬“女性回归家庭”的思想。

贝斯就是一个标准的“美式”家庭主妇:

英美剧历史题材(人物塑造以及现实意义)(10)

每天在丈夫睡醒前准备早餐,熨烫衬衫,打扫卫生,等丈夫出门后目送着丈夫驱车离开,然后自己继续操持家务,或者去美容沙龙里做做头发,美美容。

英美剧历史题材(人物塑造以及现实意义)(11)

这样的生活在当时的美国十分普遍,可是这样真的能换来丈夫对她的“尊重与爱护”吗?显然不是。

英美剧历史题材(人物塑造以及现实意义)(12)

罗伯在家中是个好丈夫,在外却是花花公子,当贝斯亲眼见到丈夫亲吻一个金发碧眼的餐厅服务员艾普丽后,她心中慌乱又悲伤。

英美剧历史题材(人物塑造以及现实意义)(13)

她终于明白了自己多年隐忍,等来的却是婚姻破裂!

此时她对罗伯特仍然有感情,于是告知罗伯特自己已经确诊“癌症晚期”濒临死期,期盼着丈夫可以回心转意。

丈夫的做法居然是通知第三者,等他的妻子死了就可以再婚。

婚姻的无力厌烦感伤透了贝斯,她决定离开丈夫独自生活,丈夫的秘书给了她又一次重大打击:

原来女儿出车祸的那天,秘书与丈夫在家中偷情,他们被突然返回的贝斯搞得措手不及,秘书只好蹑手蹑脚从后门遁逃,此时却忘了把门栓挂上。

英美剧历史题材(人物塑造以及现实意义)(14)

几岁的小女儿轻而易举推开后门,走到大街上玩耍,被飞驰而来的汽车撞死。

得知真相的贝斯如临痛击,抱头痛哭一番,终于彻底抛弃对丈夫的幻想。

无限翻涌的恨意,促使她径直去商店购买了一把手枪,之后做了什么大家细细想。

19世纪60-70年代是女性新旧思想交替的重要时代,既有贝斯这样的以做家庭主妇为荣的传统女性,也有整天在外游行抗议的新女权主义者。

英美剧历史题材(人物塑造以及现实意义)(15)

贝斯的视角,更深层次的意义还是在于给女性提供了一种价值的碰撞。

当“家庭主妇”与“女权斗士”同台竞技,谁会在时代浪潮中顺流而上,又是谁逆流而下。

贝斯虽然选择了前者,但“传统主妇”并未让她对自己的价值产生认同,无论是对生活热爱,还是对丈夫的忠诚,她都没有得到应有的正向回馈。

英美剧历史题材(人物塑造以及现实意义)(16)

女性回归家庭,就会赢得尊重吗?

其实不是如此,如果女性真的回归家庭,那么原本所争取的平权领域就又变得公私分明:

男人作为主要的家庭劳动者,承担养家责任,并且牢牢把握社会话语权与经济地位。

女性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不仅要承担繁忙、琐碎的劳动,还失去了学习与工作的权利,最可怕的是这一切还不会得到社会谅解。

韩国女权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中,就已经说明了女性即使回归家庭,社会也不会觉得家庭主妇伟大,反而会认为是寄生虫和无用者。

英美剧历史题材(人物塑造以及现实意义)(17)

失望的她幡然醒悟,女性回归家庭换不来社会的尊重,真正能为自己迎来尊重的,只有女性群体的思想解放与平权斗争。

英美剧历史题材(人物塑造以及现实意义)(18)

1980:女人的不幸,往往从丈夫出柜开始

西蒙尼小时候的愿望是做一个电影女明星,长大后她的愿望实现了一半,她成为富裕阶层名媛,依旧像女明星一样在名利场感受鲜花掌声,阿谀奉承。

英美剧历史题材(人物塑造以及现实意义)(19)

正因为她的社交关系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哪怕知道再婚丈夫卡尔是个同性恋,都不能跟任何人提起此事。

英美剧历史题材(人物塑造以及现实意义)(20)

一开始西蒙尼还执着于卡尔的身份,对卡尔冷嘲热讽,但随着卡尔假意吞安眠药自杀,她才意识到。

再婚后所有的开怀大笑都是卡尔带给他的,卡尔风趣绅士、健谈幽默、细腻体贴的特质,让她与卡尔不仅仅是拥有了一段婚姻,还成为了灵魂密友。

得知卡尔被检查出得了AIDS,西蒙尼决定劝说丈夫找回曾经的恋人,陪伴他度过最后的岁月。

卡尔的结局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陪西蒙尼跳舞后注射安乐死。

这段故事虽然有西蒙尼与小奶狗热恋的情节,来调剂悲伤的基调。

英美剧历史题材(人物塑造以及现实意义)(21)

但总体上不是一个明快的故事,西蒙尼知道丈夫是个GAY后的心理转变,才是这段故事的重点。

自18世纪意大利风流作家贾科莫·卡萨诺瓦说出“婚姻是爱情的坟墓”,已经过了两百多年,人类依然没能摆脱“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的命运。

西蒙尼的悲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卡尔的Gay身份,假如卡尔没有隐瞒性向,那西蒙尼的生命就不用承受这种痛与羞辱。

英美剧历史题材(人物塑造以及现实意义)(22)

这不能怪卡尔,1980年前后并没有当今那么开放,从宗教信仰来看,基督教并不支持同性婚姻,出柜几乎意味着放弃宗教信仰。

而当时的社会舆论,也对卡尔这样的人多有苛责:

即使社会知道他们的存在,也不会在主流的社会话语、影视文艺作品、文化刊物等渠道上,有他们一丁点的记录。

那个时代很少见到这部分人“发声”,伴随着他们缄默的同时,同妻群体也始终躲在阴影下,处在社会关注的边缘。

西蒙尼担心的正是卡尔的这种不利处境,她最后肯站出来为丈夫所代表的少数群体发声,堪称全剧高光时刻。

2015年6月26日,美国最高法宣判裁定,同性婚姻在全美各州均合法,这部电视剧把1980年的社会状况拿出讨论,可不只是为了数老黄历。

我猜测其真实意图,是鼓励社会少数群体不要放弃争取合法权益,毕竟权利从来不是靠别人施舍,而是群体奋斗,这条道理放之四海皆准!

英美剧历史题材(人物塑造以及现实意义)(23)

2018:性解放与现代前卫夫妻关系

因为前三次女权主义浪潮的发展,女性运动的成果使得美国现代女性,拥有与男性一样的社会权利,性别再也不能成为歧视女性的理由。

英美剧历史题材(人物塑造以及现实意义)(24)

但泰勒却依然没机会按照自己的真实想法活着,她为了治疗丈夫埃里的药品上瘾,宣称自己是女同,决定与丈夫一起体验开放式婚姻。

在此过程中洁德的出现,让她与丈夫稳定的关系摇摇欲坠,相比于泰勒,埃里显然更喜欢窈窕性感的洁德。

英美剧历史题材(人物塑造以及现实意义)(25)

他们的关系随着洁德的到来迅速恶化,到最后洁德不仅让埃里再次依赖上药物,还诱导他卖掉剧本,逃亡天涯。

意识到不对劲儿的泰勒,立刻联系了洁德的前男友,从此得知洁德本来就是烧死养父母的嫌疑犯。

泰勒后悔自己引狼入室,她只好孤注一掷回到公寓,与洁德殊死一战。

20 世纪60 年代,西方社会发生了一次规模宏大的性解放运动。

英美剧历史题材(人物塑造以及现实意义)(26)

人们开始自由地表达个人对性和情感的理解,并渴望在性和情感上受到较少的社会言论约束。

现代社会中,一些人的确对传统婚姻关系感到困惑,且充满着复杂情感:

他们希望继续维持现行的婚姻关系,却又希望通过与其他伴侣发生关系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开放式婚姻便成为时下未婚青年人和已婚中年人为破除性束缚而选择的婚姻形式。

英美剧历史题材(人物塑造以及现实意义)(27)

中国社会学家李银河也在《奇葩说》某一期的现场辩论中,提到“婚姻制度终将消亡”。

在人类现有的经济基础与认知下,婚姻终将摆脱千年前“守护私产,繁衍后代”的属性。

未来的现代婚姻更倾向于除去生殖繁衍,基因传递和财产继承后,发展出的一种以互相的爱意为基础的,愉悦身心的关系。

那么这部剧所要表达的内容就应该要引起警示,当开放式婚姻成为常态。

那么如何保障伴侣双方彼此的关系,是否应该对突然闯入的第三者,进行道德层面或法律层面的批判。

毕竟如果未来的婚姻制度真的消亡了,总该有一种可行制度代替!

英美剧历史题材(人物塑造以及现实意义)(28)

总结

女权并不是要每个女性都成为女强人,而是告知女性,女性奋斗至今,在职场、家庭、社会的话语权,都是争取而来。

当你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歧视、轻视、骚扰、困境时,清楚自己作为女性应有的权利,并为维护自身权利而斗争,

值得注意的是,自2012年以来,世界第四次女权主义浪潮不断演变。

逐渐沉淀为反对“由技术定义”的社交媒体中的性骚扰,身体羞辱,性别歧视图像等主张。

这些新的要求成为第四波女权主义关注的问题,在每个时代,命运总会对全人类提出新的要求。

不论是回归家庭、隐忍自我、开放式婚姻、又或是反社交歧视,女性们总会需要快速做出各种未知的选择。

这就好像站在命运的十字路口,无论如何你都不知道,下一个选项会将自己带向何方!

而女权主义给女性带来的价值,就是如何做出时代的选择!


参考资料

《婚姻制度终将消亡》by李银河—个人图书馆

《越南战争为什么会对美国的社会和文化造成那么大的负面影响?》by知乎词条

《人活在世上,有二分之一的几率被差别对待》by豆瓣时间-豆瓣官网

《女权主义feminism》维基百科词条

《越南战争Vietnam War》维基百科词条

董有恒.开放式婚姻的法律与经济学思考[J].中国性科 学,2017,26(01):151-154.

周启琳. 越战期间美国妇女和平运动[D].浙江师范大 学,200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