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兔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技术问答(家兔腹泻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

兔腹泻病是指以腹泻为主症的一类疾病的统称。是目前危害家兔的重要疾病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尤其是对幼兔危害最大。引起腹泻病的因素很多,与饲料、应激、气候、原虫、细菌、病毒等有关。要想明确单一的某种原因颇为困难,往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对于病因明确的腹泻,如球虫病、泰泽病、魏氏梭菌病、轮状病毒病等,已在前面介绍过,不再重复。这里重点要介绍的是由于饲料和饲养不当而引起的腹泻病。

肉兔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技术问答(家兔腹泻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1)

一、兔腹泻病病因

临诊病例及研究结果表明,引起腹泻病的各种诱发因素主要与饲料有关,饲料似乎是原发性关系,细菌的作用似乎是继发感染的结果。饲料,特别是高能量、低粗纤维饲料能直接或间接引发本病。

1、由高能量、低粗纤维饲料引起。日粮中适宜的粗纤维含量,能刺激胃肠道黏膜,增强其活力,防止细菌黏附,呈现保护作用,并能维持胃肠肌肉系统的紧张性,对消化物的运动、稀释及粪便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日粮中粗纤维含量低于5%时,则死亡率大大增加;高能量(高淀粉)饲料含大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极易引起盲、结肠碳水化合物过度负荷。

2、断奶不久的仔兔常因贪食过多饲料而发生肠鼓气,并引起腹泻。

3、兔吃食不洁的饲料、腐败饲料、有毒植物、沾污有农药的饲料等,往往引起腹泻。

4、饲草水分过多,特别是青嫩饲料,采食后也易引起腹泻。

肉兔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技术问答(家兔腹泻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2)

二、兔腹泻病病理过程

1、盲、结肠碳水化合物过度负荷。是指饲料中如果含大量淀粉,小肠难完全消化,那么未经消化的淀粉即到达盲、结肠,使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积聚过多,并在此分解发酵,最终出现以下现象。

(1)产生大量挥发性脂肪酸,如醋酸、丙酸、丁酸等。这些脂肪酸增加了后肠液体的渗透压,将水分由血液吸至肠内。

(2)细菌大量增殖,产生毒素,损伤盲肠、结肠黏膜,改变其通透性,使电解质和水分渗到肠内。

(3)毒素被吸收,损害神经系统,引起急性肠原性毒血症。已知的毒素有产气荚膜梭菌的Iota毒素和顽固梭菌、螺形梭菌、魏氏梭菌及大肠杆菌的毒素等。以上病理过程,最终引起病兔腹泻脱水、中毒而死。

2、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依赖于宿主条件、饲料、药物及菌群与宿主之间的相互关系。正常菌群如果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与宿主之间的平衡关系遭到破坏而发生质和量的变化,就会产生菌群失调,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比例失调。如正常肠道厌氧菌与需氧菌的比例为1 000∶1,革兰阴性菌与阳性菌的比例为1∶3。失调时其比例发生重大改变,经常是常住菌的某一成员极度过盛繁殖或有时是外袭菌大量增殖。如正常盲肠中大肠杆菌含量为每克粪便10,腹泻时可达10以上,革兰阴性菌大量增加,革兰阳性菌极少甚至绝迹。不仅比例失调,而且肠道致病菌数量大为增加。

(2)自身感染。如大肠杆菌的自身感染。

(3)定位转移。微生物在肠道内有一定的区系分布,这是由于环境的理化特性,如含氧情况、pH值、氧化还原电势、营养源及其性质、黏膜面的分泌和组织学特性等的不同,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失调时定位发生很大变化,如前段小肠很少有大肠杆菌,肠炎时可大量出现,甚至可转移到呼吸道或泌尿道中。

(4)代谢产物的作用。微生物所形成的内外毒素,能引发肠源性毒血症。

(5)定植耐性的降低。正常肠道的厌氧菌对潜在的病原菌、需氧菌的定植有生物拮抗作用或屏障作用,能使机体抵抗力提高,这种作用称定植耐性。此定植耐性决定于耐性因子厌氧菌。所以,保护厌氧菌的绝对优势是提高拮抗作用的必要条件。当其失调时,这种颉颃作用降低,致病菌大量增殖。

肉兔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技术问答(家兔腹泻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3)

三、兔腹泻病症状

病初,胃肠黏膜浅层轻度炎症,仅表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和粪便带黏液。随着炎症的加剧,胃肠道内容物的停滞,病兔拒食,精神迟钝。有时先短时间便秘,后拉稀。有时肠管鼓气,肠音响亮,拉稀糊状的恶臭粪便,并混有黏液,肛门周围沾污稀粪。有时出现严重的腹泻,病兔脱水,眼球下陷,面部呆板,迅速消瘦,体温升高而在短期内降至正常以下,很快死亡。

四、兔腹泻病防治

1、日粮中保持适宜的粗纤维水平,避免喂高能量低纤维的日粮,一般日粮中粗纤维的适宜含量为:哺乳仔兔为8%~10%,幼兔为11%~12%,青、成年兔为14%~16%。日粮中蛋白质的适宜含量为:哺乳仔兔为18%~20%,幼兔为16%~18%,青、成年兔为14%~16%。日粮中消化能的适宜含量为10.0~13.0兆焦/千克。加强饲养管理,严禁饲喂腐败变质的饲料,根据气候情况,合理饲喂多汁青绿饲料,保持兔舍清洁干燥。对断奶不久的幼兔,要控制青料的喂量和定量给予优质的精料。

2、本病病重时,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初、病轻时用抗生素和补液治疗有一定效果。在兔群发生腹泻时,应停喂青绿多汁饲料和精饲料,改成饲喂干草,可有效地控制发病。待康复后,喂正常饲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