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天京事变全过程(太平天国系列45)

天京事变的第三回合,就是石达开的出走,它是继天京内讧后期的又一件大事,可以说是内讧的继续。这是天京事变的第三幕,也是最后一幕,主角仍是洪秀全,第二主角才是石达开,他是被迫为洪天王配戏,最后离京出走,越走越远,终于为内讧画上一个句号。

1856年11月底,韦昌辉伏诛之后,石达开由安徽宁国到达天京,但在进京之前,他向洪秀全提出了一个要求,就是除恶务尽,要求将帮凶秦日纲、陈承瑢处死。秦日纲多年来一直是洪秀全的心腹,金田起义前洪秀全空降广西后,发现除了冯云山外举目无亲,旁系势力错综复杂,他自己实际上是光杆司令一个,但在这个时候秦日纲很早就投靠了洪秀全,所以洪秀全对秦日纲是有情义的,对于石达开的要求他最初是很想保下秦日纲。

太平天国天京事变全过程(太平天国系列45)(1)

但是秦日纲和石达开的关系却一直不太好,他俩是贵县老乡,但当年永安建制封王的时候,

石达开作为贵县的山头代表力压秦日纲坐了第六把交椅而封王,秦日纲屈居第七被封了顶天候,但这候和王的待遇区别太大了,所以秦日纲一直心有不忿,据传当时秦日纲未能封王的原因一是杨秀清不喜,二是石达开当年投身聚义时带的近4000客家宗族势力远比秦日纲自带的2000碳工大得多,所以才让石达开代表了贵县而没有他的份。

当然杨秀清没有选错人,后来的发展轨迹已证明石达开是远比秦日纲更合格的军事统帅,秦日纲军事能力很一般,打仗胜少负多,永安突围他断后不利损兵不少,北伐救援刚一接触就止步不前,田家镇之战损兵折将近十万,导致西征战场形势急转直下,不得不召石达开出来收拾烂局。他军事最大的成就就是打垮江北大营,但这个功劳含金量也不足,因为他当时麾下的猛人出彩得比较多,五大丞相如陈玉成,李秀成,陈仕章等都是独挡一面的能人,以致于后来被俘的李秀成写《自述》时在这段压根就不提他,认为他戏份太少,起不到关键作用。

总的来说他为将不如林凤祥李开芳,为帅不及石达开,但他任劳任怨,忠心耿耿,绝对听从洪秀全号令,这一点难得可贵,所以在天京内讧里,他看上去是韦昌辉的帮凶,实际是洪秀全背后牵线的刀子,但他头脑简单,没有基本思维判断力,所以屠翼王府的时候就自己给自己打了个死结,和石达开陷入了不共戴天之仇,石达开必恨他入骨欲杀之而后快,洪秀全即使想保他但也得考虑除了安抚翼王外还得担心他知道的内情太多所以顺水推舟给除掉,最终秦日纲、陈承瑢两人没能逃过处死的惩罚。

太平天国天京事变全过程(太平天国系列45)(2)

石达开是个义薄云天,顶天立地的真汉子,他回到天京除了处死秦日纲、陈承瑢两人外,没有惩办、诛杀任何一个他们的下属、家人,只办首恶,不像韦昌辉秦日纲他们那样大开杀戒搞株连乱杀无辜,所以满朝文武对他非常尊敬,都尊称他为“义王”,中华几千年的儒家文化和伦理道德,特别是在朴素的农民群体之间,首推“义”字为维系农耕社会人际关系的第一道德要素,因而尊称石达开为“义王”,这是对他行为的崇高肯定。

太平天国全朝同举石达开主持朝政,辅佐天王,总理天国军政大事。

这个时候洪秀全就非常被动了,他未能料到石达开有这么高的威望,他本意是要有一个能顶替杨秀清继续干活但又要非常听话好控制的,但这种局面让他如坐针毡,虽然迫于民意封了石达开为“义王”,但石达开并没有接受,于是再封石达开为通军主将,但没有封军师,实际石达开是原地踏步,没有得到实权,在太平天国军队官职系统里,军师是最高职位,因为他们崇拜诸葛亮,之前太平天国的四大军师,南王西王早亡,东王北王这次在内讧中全被杀死,洪秀全不封石达开为军师,却自封自己为军师,集决策和行政大权于一身,即所谓的“主是朕做,军师也是朕做”。

紧接着洪秀全开始了一系列的骚操作,直至最终逼走石达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