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企的发展(国企金字招牌蒙尘)

新时代国企的发展(国企金字招牌蒙尘)(1)

原创:一号地产(ID:dichanyihao) 作者:海哥

一号说:

金字招牌擦不亮,也不能蒙尘啊。

这两天,绿地又成了风口浪尖上的房企。

证监会驳回了绿地私募项目的良退方案,将绿地因资金链紧张无法兑付私募产品的风险再一次暴露在投资者面前,尤为难堪的是,绿地以房抵债还要薅羊毛的把戏也被监管所拆穿。

私募暴雷

今年6月,一家十八线财富管理公司深圳前海天玑财富管理有限公司爆雷,旗下天玑绿地中央广场私募投资基金一期,近800个投资者的本金与利息均延期兑付

天玑绿地中央广场私募投资基金一期,规模2亿元,期限12个月。投资标的是绿地GIC成都中央广场,项目可售物业主要为高端类住宅公寓、写字楼和大型购物中心。

暴雷后,天玑财富为投资人提供了良退方案:即推出天玑绿地项目公寓安置方案。

新时代国企的发展(国企金字招牌蒙尘)(2)

新时代国企的发展(国企金字招牌蒙尘)(3)

方案说明来源风财讯

不过,据壹地产的消息,天玑和绿地是以2.5万元的市场单价安置投资人,天玑给绿地签的包销合同,是2.2万元/平米的精装房。而双方商量好拿来补偿投资人,却是单价1.5万的毛坯房。

论套路,还是绿地专业。

好在监管部门及时出手制止,才没有让这800投资者流血又流泪。

非典型性国企

今年,绿地控股也是一家话题性企业。

无论是上半年京津冀区域公司高管的“桃色新闻”、贪腐举报,还是年中房企融资监管“三条红线”出台后,绿地控股成为唯一一家三条红线全中的国企。

抑或是近期绿地控股西南事业部下属子公司被媒体公开讨债的新闻、以及网上充斥的对绿地房子质量的投诉等等,一波波的话题,都让绿地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

管中窥豹,这些事件也反映了绿地控股在公司管理、运营方面存在着种种缺陷。

但这一切,在绿地看来,都可以不在乎。

任凭舆论滔天,你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原因无他,绿地出身高贵,而且是万亿级的大国企。

或许在绿地高层的眼中,品牌形象就是世界500强、全国地标建造者。只要能持续和领导们谈笑风声,其他问题都不算什么大事。

说到绿地的企业属性,成立之初,必然是根正苗红的国企。

不过混改之后,从股权关系上来看,绿地控股更像是一家国有股份占相对多数的非典型性国企。

在目前的股权比例中,上海市国资委通过上海地产集团、上海城投占有绿地46.37%的股权,而29.13%是由绿地的员工持股会“上海格林兰投资企业”持有。

根据公开信息,绿地控股整体的注册资金达到了121.7亿元,而总资产已超1.16万亿,是一家国有股份占多数的大型企业。

然而与其他国企不同,绿地官网上并没有党建专栏,也查询不到上海市巡视组或市国资委巡视组对绿地集团进行巡视的新闻。

新时代国企的发展(国企金字招牌蒙尘)(4)

绿地集团官网

虽然绿地仍是一家上海市属的国资企业,但无论是外界对企业经营状况的质疑,还是相关人员对企业高管违纪违规的贪腐举报,它都更倾向关起门来自成一个小王国,统统不理会。

今年5月份原绿地京津冀公司营销总陈军被员工家属实名举报与下属发生不正当男女关系闹得沸沸扬扬,举国皆知,此外陈军还涉嫌公款报销“包养钱”和几千万的贪腐举报。

这样全民围观的敏感事件,最后却仅以解除劳动合同草草了事,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拖款、欠薪、停工,负面不断

最近被外界集中关注的,是10月28日网易房产成都频道公开发布了一则《绿地,请付款》的文章。

文章显示,成都智取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委托四川嘉世律师事务所,向绿地集团西南事业部公开催讨广告款,催讨款项仅为7.5万元。

新时代国企的发展(国企金字招牌蒙尘)(5)

绿地,请付款

虽然目前《绿地,请付款》的文章在网上已经删除,但绿地在房地产业内拖欠供应商款项是出了名的。据业内人士透露:“承接绿地的项目,起码要准备2年的账期,2年能把款项要回来都属于运气。”

换言之,报价要包含起码两年的财务成本。笔者曾在2016年与绿地滨江的项目有过一次合作,金额也仅有20万元,的确追着要了两年多才回款。

作为供应商,没有被绿地用“工抵房”还债已经实属幸运。

而在百度搜索中输入“绿地欠薪”,有116万条相关内容。近些年来,向绿地讨薪、投诉绿地房屋质量差等案例,在全国各地层出不穷。

新时代国企的发展(国企金字招牌蒙尘)(6)

即使如武汉绿地中心这样华中区域性的地标建筑,也难逃被欠款的命运。

据澎湃新闻报道,去年11月从权威渠道证实的中建三局《工程联系函》显示,2019年10月30日,武汉最高楼绿地中心因业主方欠付工程款,被迫全面停工。双方仍就此事洽谈中。

要知道武汉绿地中心2011年就破土动工了。更早之前,济南绿地中心也曾因工程欠款而停工过。

而今年9月,绿地长春项目更是爆出令人大跌眼镜的新闻。

据媒体报道:2013年,戴女士在长春绿地海域中央别墅A区北区的A3栋,以10548元/㎡的价格认购了一套140㎡房子,30%的首付和车位款共计60余万元交给了绿地。按合同规定,原本应于一年后收房。

然而令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在国企买的房子居然也遭遇烂尾。

该项目地块在销售时拆迁工作没有妥善完成,自然无法动工,这样拖了整整7年。

今年终于要动工了,却被绿地方面告知,要按照现在的市场价重新签合同。而此时房价较戴女士购买时相比,每平米价格已经涨到1.4万-1.7万。如果想要拿到房子,需要再补60万到100万不等。

按绿地的说法,如果按7年前的价格来计算,属于“国有资产流失”。

因开发商没处理好拆迁问题导致项目无法按时交房,白白占用业主购房款7年,最后却要业主以现在市场价补差额。

身为国企,绿地这番操作实在不体面,基本的契约精神都欠缺。

新时代国企的发展(国企金字招牌蒙尘)(7)

顺便提一句,这里的绿地长春项目,正是上文提及被举报的绿地京津冀高管陈军在东北事业部任职时开盘销售的。

而绿地深陷东北,也已成业内人士经常谈论的话题。

不过无论外界是讨薪讨款,还是斥责合同违约,绿地似乎并不在意。

万亿债务压顶,销售业绩下滑

事实上,从混改、上市、市值一路走低,到如今的万亿债务、负面缠身,再到“三道红线”全部踩中,正是由于绿地这种“全不在乎”的豪横感。

今年7月份,监管层召集12家典型房企开座谈会,绿地也在其中,会上向各企业交代了关于房企融资监管的“三条红线”、“四档管理”的新规,而绿地是12家房企中唯一一家三条红线全踩中的国企,也是TOP50强房企中三条红线全中的国企。

这也算是非典型性国企的一个表现。

尽管早在董事长张玉良在今年初对外表示,“我们正在主动降低负债,实现有质量的发展。”但绿地的债务情况仍然不容乐观。

据公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绿地净负债率升至180.3%,较2019年末上涨了24.7个百分点,超出规定的100%;资产负债率88.51%,在超过万亿资产的规模下,即便是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82.7%,仍然超出规定的70%;

现金短债比为0.72,较去年同期下降5%。另外,短期借款317.2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879.48亿元,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751.83亿元,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在三季度,公司总负债仍超万亿,三条红线全踩。净负债率、剔除预收款的资产负债率和现金短债比等三项指标分别为183%、82.4%和0.69。

事实上,2015年以来绿地控股的资产负债率就已经居高不下,2016-2019年分别为89.43%、88.99%、89.49%和88.53%。

年报显示,绿地控股的有息负债也不断攀升,至2019年已达2937.43亿元,其中短债部分,短期借款296.85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性负债868.84亿元,两项合计占比已接近40%,债务结构极为不合理。

至2019年年底,绿地控股累计负债达到1.01万亿元。

而截至今年9月底,绿地控股的短期借款为299.47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730.38亿元,其他流动负债为117.46亿元,长期借款1806.76亿元,应付债券为400.1亿元。

现金流方面,三季报显示,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录得50.04亿元,同比减少45.17%,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57.99亿元,同比减少16.42%,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6.89亿元,同比减少27.82%。

可以说张玉良董事长所谓的“有质量的发展”完全没有实现,相关指标反而持续恶化。

万亿债务压顶的背后,更让投资者担心的是业绩的下滑,这才是绿地真正的风险隐患。

上半年,绿地控股实现合同销售金额1330亿元,同比下降20.7%;实现合同销售面积103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了30.7%。可以说,这个跌幅在前10强房企中是排第一的。

而据克而瑞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8月末,有近7成房企累计业绩超过去年同期,实现同比增长。但8月份绿地控股单月销售额同比下滑33.1%。2020年1-8月,绿地控股录得销售额1693亿元,同比下滑24.3%。

这也意味着,下半年绿地控股的销售业绩延续了上半年的下滑态势。

新时代国企的发展(国企金字招牌蒙尘)(8)

​绿地的盈利状况也不是很乐观。

中报显示,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0.20亿元,同比减少10.77%;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46%,同比减少1.58个百分点;房地产主业毛利率25.77%,比上年减少2.20个百分点,并低于行业平均利润水平;基建业务毛利率更是仅为4.84%。

到三季度,净利润也仅同比增加1.94%至120亿元,净资产收益率同比下降2.49%至14.91%,销售毛利率下降1.67%至14.14%。

可见,绿地的不在乎,终将会由市场给出最终的裁决。无论是巅峰销售冠军的失去,还是上市以来市值的跌跌不休,均是自酿的苦果。

须知,舆论即民心,国企的金字招牌也不是自身错误的挡箭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