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巨兽共3集(听得见的博物馆)

史前巨兽共3集(听得见的博物馆)(1)

在家也能逛的博物馆——

“听得见的博物馆”了解一下!

人民日报文创

与山西地质博物馆、山西省自然资源厅宣传中心、

太原广播电视台一起,

分享有关地球科学的知识。

大家足不出户,

就能领略大自然的奥秘!

家中有小朋友的,

更是非常适合一起听哦!

集——远古猛兽

01神奇的鱼龙

山西地质博物馆的“远古物种”展厅中,

陈列着一块大约1.5米长的鱼龙化石。

光看流线型的外表,

它和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海豚非常相像

但实际上,

鱼龙是一种已经灭绝的

中生代海生爬行动物

而现代的海豚属于哺乳动物

两者的关系很远。

那么,

为什么它和海豚在外形上如此相近呢?

其实,这是一种叫作

“趋同进化”的生物学机制在起着作用。

这种机制是说,

两种相互之间关系较远的生物

在相似的自然环境选择压力下,

往往会进化出类似的应对策略

史前巨兽共3集(听得见的博物馆)(2)

鱼龙属于一个相当庞大的海生爬行动物家族

——“鱼龙目”

最早的鱼龙在三叠纪早期就出现了,

它们几乎存在于整个中生代时期,

三叠纪晚期和侏罗纪早期最为繁盛。

鱼龙家族自从出现后,

一直延续到白垩纪的晚期才衰落灭绝,

它们并没能捱到白垩纪的最末期,

而是在恐龙灭绝之前数千万年就已经灭绝了。

它们的灭绝原因有可能是

因为当时环境和气候的剧变。

还有一点很有趣,

尽管鱼龙属于爬行动物,

它们的生殖方式却是胎生

那些没有腮的海洋生物,

要么像海龟和某些海蛇一样

必须在繁殖季到岸上产卵,

要么像鲸鱼和海豚一样

必须在海里直接生出幼仔。

鱼龙的身型是流线型的

要它爬到岸上产卵确实有些困难。

关于鱼龙的胎生,

还是有直接证据的。

在19世纪,

有科学家发现了正在分娩的鱼龙化石,

胚胎正在产道中,

头部指向后方。

古生物学家后来发现了更多类似的化石,

都证明了鱼龙确实是胎生的。

02肯氏兽的故事

距今2.5亿至2亿年前的三叠纪,

是地质历史上最大规模生物大灭绝之后

生物复苏的一个短暂而又繁荣的时代。

当时地球上所有的大陆聚集成为一个联合古陆,

又叫“盘古大陆”

史前巨兽共3集(听得见的博物馆)(3)

中三叠世时期,

当时的山西地区河流曲折,

一眼望去都是成片的低矮蕨类植物

低等陆生四足类动物穿梭其中,悠闲度日。

其中主要的成员就有

——肯氏兽。

肯氏兽有着硕大的头颅和粗短的四肢,

头部前方长着两根长长的杵状獠牙,

像极了鳄鱼和河马的结合体

它强壮的下颌收肌会引导下颌向后收回,

这样可以产生强大的剪切力量,

足以处理非常坚韧的植物。

肯氏兽桶形的身材也可以容纳

更复杂更精密的消化道,

用以处理难以消化的植物材料。

肯氏兽虽然很丑、很笨,

但它却很温柔。

作为植食性动物的肯氏兽,

在天敌面前,只能做任人宰割的羔羊。

史前巨兽共3集(听得见的博物馆)(4)

又是一个骄阳似火的午后,

几只肯氏兽拖着自己圆筒一样的身躯,

缓慢地行进着。

当它们到达一处茂盛的蕨类灌木丛时,

便停下来开始觅食,

燥热不安和饥饿难耐

令它们不停地操纵着獠牙,

专注地挖掘植物的根部,

完全没有注意到危险正在一步步逼近。

一只凶猛的山西山西鳄

早已埋伏在灌木丛中,

等待着笨拙猎物的到来,

这种守株待兔式的捕猎方式,

是山西山西鳄惯用的伎俩。

它瞄准目标,迅速出击,张开大嘴,

用带有锯齿边缘像尖刀般的利齿

死死地咬住肯氏兽的脖子。

还没等贪吃的肯氏兽反应过来,

战斗就这么简单粗暴地结束了。

肯氏兽不仅时刻遭受天敌的侵害,

还要面临天灾的威胁。

史前巨兽共3集(听得见的博物馆)(5)

在山西地质博物馆“中国肯氏兽动物群”展区中,

有一块原地埋藏的肯氏兽化石标本,

化石在地层中保存得非常完整,

仍然保持着肯氏兽生前的状态,

说明这是在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时,

肯氏兽瞬间死亡形成的,

并且在之后的漫长岁月中

没有遭到二次搬运和破坏,

十分罕见。

中三叠世时期,季节性暴雨频发。

暴雨过后山洪肆虐,

河流两旁的动植物瞬间就被洪水吞噬,

它们来不及挣扎,

便被洪水中携带的大量泥沙掩埋

完整地保存在地层当中。

经过亿万年的地质作用,

它们便成为了化石。

肯氏兽的化石在中国、南非

以及北美洲、南美洲等地都有发现。

肯氏兽原本生活于同样的环境中,

现在它们的化石却远隔重洋,说

明当时这些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又再次分解。

这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新的可靠证据。

03山西山西鳄之谜

山西山西鳄于1964年由

“中国古脊椎动物学之父”杨钟健院士命名,

其中,前一个“山西”代表了它的种

后一个“山西”代表了它的属

就是说它是山西种的山西鳄。

它生存于2亿4千万年前的三叠纪中期,

是“中国肯氏兽动物群”中的一员。

史前巨兽共3集(听得见的博物馆)(6)

地质学研究表明,

三叠纪中期,

华北地区发育着一个波光浩淼的鄂尔多斯古湖。

山西一带正处于古湖的东缘,

这里夏季炎热多雨,

沼泽遍布,蕨类植物繁茂,

庞大的“中国肯氏兽动物群”正活跃在这里。

肯氏兽、山西兽以及其他植食性的动物

常常慢悠悠地徜徉在这片大地上。

但这些巨兽并不能真正放松,

它们要时刻提防丛林间隐藏着的杀手——

山西山西鳄

山西山西鳄有着强壮的头颅,

硕大的眼眶和锋利的牙齿,

证明它是一种有着发达视觉的凶猛食肉动物。

其前后足的形态表明

它是一种掌行性动物

行动比较迟缓。

此外,山西山西鳄的颈椎和背椎之间

有间椎体固定,

说明它的脖子并不灵活。

通过上述这些特征,

我们可以了解到,

山西山西鳄的捕猎方式其实极为简单

只能隐藏在河沼边茂密的丛林中,

等待猎物经过此地,

伺机出其不意发动攻击。

尽管捕猎手段不是那么高明,

但它强壮的颌部、锋利的牙齿

足以将当时任何一种动物的骨头轻易咬碎

山西山西鳄依然成为植食性动物的噩梦,

成为“中国肯氏兽动物群”中的超级霸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人民日报文创,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国文化产业信息平台联系邮箱:yaoyanan@rmrbgg.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